一、喀什地区支队党委 加大干部教育管理力度(论文文献综述)
马蓓[1](2020)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积极致力于对外开放的实践推进与理论探索,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党的对外开放理论”,且自成体系并具理论与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对中国口岸建设产生了特殊而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口岸的形成过程是我国对外开放成长的缩影。中国口岸的建设进程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同步而行,中国口岸发展史就是我国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史,蓬勃发展的中国口岸已成为践行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理论的“排头兵”。新疆口岸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本文选择新疆与周边国家毗邻的边境陆地口岸、国际航空口岸中的一类口岸(包括15个陆路边境口岸和2个航空口岸)作为研究对象,将“新疆口岸”置于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予以深入研究,通过霍尔果斯口岸、红其拉普口岸、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口岸等重点案例的分析,探索新疆口岸的发展,旨在探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提升新疆口岸战略地位这一重大现实命题,重点论述新疆口岸区域经贸、安全、人文合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所发挥的重要而特殊的带动作用。循此基本逻辑框架,本文详述党的对外开放理论形成与发展,说明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继承而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指导对外开放实践,在新时代助力新疆口岸及其周边地区的建设。通过梳理新疆口岸发展历程,解读新疆口岸基本要素,分析新疆口岸地区发展现状,从口岸经贸、安全、人文三大功能出发,阐述口岸经贸往来之于地区经济繁荣、口岸安全防控之于区域和平稳定、口岸人文交流之于丝路沿线“民心相通”的重要角色,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解读口岸发展与新疆发展的互促关系:从国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形成、开放型地区合作新体制深化以及经济走廊建设中节点作用出发,集中讨论新疆口岸的经贸往来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将口岸安全放在国家安全观语境中解读其内涵,深入剖析新疆反恐新常态下口岸安全的影响因素,并简要评述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体系成效,阐述新疆口岸的安全防控对保障区域稳定的意义;从跨境旅游、跨境教育、跨境医疗以及多元创新的角度,彰显口岸作为中华文化表达载体的作用,体现口岸地区通过加强人文交流拓宽我国对外开放深度与广度的战略意义,以及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形象,促进丝路沿线“民心相通”所做出的贡献;探讨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口岸发展与新疆发展如何相互促进,并展望口岸地区未来的发展路径,通过分析新疆口岸地区现行政策方针,说明口岸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党的对外开放实践反哺新疆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与主要挑战,为进一步提升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战略地位提出对策建言。本文从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角切入,结合新疆特殊地缘政治环境,重点探讨新疆口岸在经贸往来、安全合作、人文交流等实践中对口岸及其周边地区社会发展的联动作用,新疆口岸在区域经济中节点作用渐显、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体系成效初显,新疆口岸人文交流日趋完善。未来,新疆口岸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中的战略地位得以提升。新时代,新疆口岸以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方向,为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力争使新疆在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发挥“桥头堡”作用,为新时代党的对外开放理论建设提供学理依据。
王雅婷[2](2020)在《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研究 ——以“部省合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在高校发展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公平问题日益严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薄弱的一环,亟需加大力度扶持和推进。为了改变中西部高等教育落后的面貌,国家出台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省部共建”以及“部省合建”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为主,梳理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的基本情况,并以最新的“部省合建”高校为例,结合国家政策文件和调研访谈内容,以小见大,梳理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政策走向提供意见和建议。本文除引言部分外,由五部分组成,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对中西部、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政策等本文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责任政府理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公平观的理论基础,并解释了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性。第二章对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的出台背景、政策内容及政策目标进行了概述。第三章以“部省合建”为例,从“合建”高校的基本情况、“部省合建”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阶段性成果进行论述。第四章分析了现阶段“部省合建”政策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政策主体间关系复杂,难以形成合力;中西部地区政策环境落后,政策工具单一;人财物等配套政策力度不足,缺乏有效激励;政策宣传力度不足,评估考核机制不完善。第五章针对第四章所提出的问题,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包括理顺政策主体关系,优化职能分工;改善中西部地区政策环境,提升高校内生动力;加大资源倾斜,推动政策升级;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优化评估考核机制等。以期该政策能够进一步优化,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公平前进。
齐那尔古丽·马坎[3](2020)在《克州承接新一轮对口支援的进展及效果研究》文中提出2010年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我国中部和东部的19个省市分别结对帮扶新疆的12个地州市的82个县。此轮对口支援的工作建立有效的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对口支援机制,重点支援建设受援地城乡住房及基础设施,开展就业及促进就业培训类项目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并且帮扶发展受援地的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传媒类等社会事业、注重干部、人才培训援受方交往交流大力推进建设维稳及基层阵地建设。对于对口支援当前虽然理论界与政府部分都认同对口支援资源对于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国内外研究学者关于对口支援资源分配效果并没有形成共识。尤其是从受援地居民的微观视角关注对口支援的资源分布领域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作用的研究更是欠缺因此本文以克州承接新一轮对口支援进展及效果作为切入点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克州对口支援项目实施进展如何,居民对各类对口支援项目实施方式的满意度如何,克州对口支援总体效果究竟如何,各类对口支援项目实施是否为克州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等问题,最终结合克州承接新一轮对口支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后续的对口支援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1)从项目实施进展来梳理分析,江苏和江西省市与克州的实际发展需求相结合主要实施8种方式的支援项目,从年度项目进展来整理发现各类支援项目的资金配置结构不合理,各类项目的资金分配不均衡,对部分项目的资金投入量多二有些项目的资金投入量甚少、存在资金投入量不足问题、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培养、教育建设、医疗卫生、支持产业发展、促进就业项目、交流交往类、基层建设及维稳项目等对口支援项目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些项目在不同程度上推动克州整体的发展进度。(2)根据政府对克州对口支援工作的具体实践进展与居民互动获取微观入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并且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处理问卷数据即得出居民对于克州新一轮对口支援效果的满意度总得分为79分,说明居民对整体的支援效果还是较满意其中权重得分最高的为补贴排在第一、教育第二、医疗第三、住房及基础设施第四、就业第五、产业第六,其中居民评价最低的是促进就业及产业发展的满意度评价较低。(3)通过运用PSM-DID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克州承接新一轮对口支援及中央政府财政倾斜等政策能够带动克州的经济发展,但却目前仍存在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因此,支援省市在未来有必要继续对口支援克州并且以人才支援,产业支援,科技支援为主,完善的产业链条改变克州产业发展轨迹,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减少贫困人口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
刘吉晖[4](2020)在《新疆南疆地区精准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A县为例》文中指出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存在着贫困问题,中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贫困问题的研究,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国家的扶贫政策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最终演变为现在的“精准扶贫”政策。目前精准扶贫政策主要是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贫困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相对贫困问题会一直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存在。所以我们必须要摸清、吃透贫困问题,重在“精准”二字。现阶段通过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中国的贫困人口由2012年末的9899万人降到2018年末的1660万人(2019年1109万人),贫困发生率也由10.2%降为1.7%。这样的成绩成功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扶贫经验。贫困问题的不断解决也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推动全国人民一同迈向小康之路。新疆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省份,其经济、战略地位尤为重要,因此新疆必须要跟紧全国的步伐,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现阶段新疆的北疆、东疆地区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正在进行着紧张有序的预防返贫巩固措施。而南疆地区作为国家“三区三州”重点贫困地区之一,新疆剩余的贫困人口集中于此,可以说南疆地区的扶贫工作关系着新疆能否如期脱贫,进而关系着全国能否如期脱贫。在南疆地区的扶贫过程中,因为深度贫困地区分布广、少数民族人口比较多、自然环境差,且贫困成连片状分布,扶贫攻坚战中存在着太多的挑战。为此自治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到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仍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主要表现为产业扶贫效果不稳定、金融支持不充分、互联网扶贫基础弱、教育扶贫局限大、贫困人口自主脱贫能力差。本文以分析南疆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为切入点,通过对南疆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实践进行梳理,从金融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以及提高内生动力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库尔班·阿布都尼亚孜[5](2020)在《乡村能人在基层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文中提出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部分,治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最终结果。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基层治理建设,将其放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党和国家结合我国广大基层的实际情况,相继提出了许多关于加强和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方针举措。尤其是培养一大批了解基层、热爱基层、建设基层的干部队伍是其中事关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这样大好环境下,作为基层能力出众、见识超群的特殊群体,乡村能人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格局下,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扮演多种角色,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由于基层治理的参与渠道不畅通、参与方式不健全、治理条件有限以及有些乡村能人自身能力和条件不足等原因,出现了部分乡村能人在新的基层治理体系中难以找到自己的地位、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导致作为基层优势独特的人力资源的乡村能人被忽视和边缘化、影响基层治理有效的实现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收集资料、查找文献、制定调研提纲,对南疆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的几个县市基层进行调研,了解上述地区乡村能人的基本情况,分析乡村能人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同时,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和归纳乡村能人在参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同时,通过分析有关理论、借鉴沿海发达地区乡村能人在基层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南疆地区基层实际情况,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公民参与渠道,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模式以及扶持和发展基层社会组织等角度,提出了乡村能人在基层治理中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的思路和建议,为推进南疆地区基层治理建设,促进基层治理有效,实现基层治理目标提供了依据。
王喜莎[6](2019)在《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思考——以喀什地区疏附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新疆战略地位的特殊优势和多民族聚居的特点要求新疆领导干部在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上,加大新疆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和国家政策宣传强度。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效果不显着。由此,探讨农村宣传思想维护工作对国家稳定大局和新疆农村基层建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杨庆凯[7](2019)在《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皖江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全国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及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全皖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乃至对整个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革命进程都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以史为鉴、探讨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强和改善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和价值,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系统的研究皖江抗日根据地当时的思想政治工作实乃必要之举。这篇论文共分为七章,三大部分。首先,本文根据搜集的有关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文献资料,分析皖江抗日根据地成立的历史背景以及初期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探析根据地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条件极其紧迫性。其次,通过对根据地内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归纳,探析皖江抗日根据地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各方面内容,突出重点,全面归纳和总结根据地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在探析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基础上,总结根据地内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和特点。最后所有的研究归结到皖江抗日根据地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切和指导上,总结揭示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及其对当前工作的多方面启示,力图把从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总结的规律和经验,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供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借鉴,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服务。
古丽米热·玉山[8](2019)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立足新时代,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新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尤其是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确定了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首先,论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展开研究。本文回顾了十八大之前的治疆方略,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十一届三中全会至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归纳总结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坚持民族团结思想、坚持“慎重稳进”方针、实行屯垦戍边战略等内容。其次,比较系统的梳理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的主要内容及实践。其中,总结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确定、对口援疆战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的成就及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成就主要表现在新疆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各项事业取得发展进步、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明显等方面,总结出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坚持民族团结思想等基本经验。最后,研究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建设,对于推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的学术研究有着积极地意义。
马星辰[9](2016)在《喀什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生命线,是推动农村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随着喀什地区和谐新农村建设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引领作用不容忽视。依据喀什地区与部分周边中亚国家相连、作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地区,以及其广大农村少数民族群众人口众多、宗教氛围浓厚、反分裂反渗透的特殊现实状况,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越加重要。立足当前喀什地区农村特殊区情,对其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证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从整体上概述了本文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我党关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进行阐述,阐明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现实发展需要出发,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喀什地区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法制建设、村民思想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第四部分,分析了喀什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村民民主政治意识提高、维稳思想教育增强、文体活动有效开展方面取得的成效,着重从村民思想认知及法律观念有待提高、教育内容、方法、载体不充分、教育队伍薄弱、宗教极端思想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上论述喀什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立足喀什农村现实特点、区域民族特色,提出了以加强农村知识宣传教育、文化建设提高村民文化素质,以坚持针对实效性原则、弘扬现代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优化教育内容、方法、载体,以建章立制、完善人员选拔、教育培训、督查考核制度健全教育队伍建设机制,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去宗教极端化的对策及建议。本文在依据相关理论和农村实际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特别是在研究的区域上,将喀什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独立的主要研究点,对于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研究的内容上,对喀什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分析,重点详细地提出了结合农村特殊区情、区域民族特点以加强和改进的对策及建议,使论证更为充实和鲜活,以期为喀什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实践帮助。
薛希敏[10](2016)在《基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对口援疆研究 ——以山东为例》文中提出新疆处于我国的西北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千米,与8个国家相邻,是我国古丝绸之路的紧要通道,也是当下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可观,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区。国家充分认识到新疆的重要战略地位,逐步加大对新疆的重视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新疆发展,如今新一轮援疆工作已走过将近五个年头,2015年作为“十三五”计划的开局年,总结过去援疆工作,布施新的援疆计划显得尤为重要,此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先在总结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对口援疆政策进行理论分析,明确了对口援疆政策的含义、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指出对口援疆政策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利于维护地区稳定和国家安全,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和增进民族团结,并回顾对口援疆工作的发展历程,将对口援疆工作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其次,以山东为例,用详细的统计数据,客观的展示了新一轮援疆以来山东援建四县所取得的援疆成果:民生援疆凝聚了民心民力、产业援疆提升了新疆的自我发展能力、智力援疆为新疆留下了一批带不走的人才、交流交往交融增进了民族团结;第三部分则总结了对口援疆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援疆机制不完善,民生援疆、产业援疆、智力援疆、交流交往交融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并进行深刻分析,提出对口援疆存在问题的成因:国家缺少系统的援疆战略,援疆队伍部分人员的个人认识不到位,支援地政府偏离新疆经济社会实际,援疆企业重视形象、效益,忽视当地实际发展需要,受援地过度依赖援疆政策,自身缺乏发展的主动性,援疆工作缺少法制约束;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大民生援疆力度,二是继续推进园区建设,完善产业援疆,三是努力完善智力援疆,四是加强交流交往交融,促进新疆主动发展的积极性,五是加强基层阵地建设,营造新疆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喀什地区支队党委 加大干部教育管理力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喀什地区支队党委 加大干部教育管理力度(论文提纲范文)
(1)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开放理论”的研究 |
1.3.2 关于“新疆口岸”的研究 |
1.4 核心概念、相关理论及方法、创新点解读 |
1.4.1 核心概念 |
1.4.2 相关理论 |
1.4.3 研究方法 |
1.4.4 创新点 |
注释 |
第2章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与新疆口岸发展概述 |
2.1 新疆口岸发展概述 |
2.1.1 新疆口岸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
2.1.2 新疆对外开放发展概述 |
2.1.3 新疆口岸基本要素解读 |
2.2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形成与发展 |
2.2.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 |
2.2.2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 |
2.2.3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
2.2.4 江泽民、胡锦涛对外开放思想 |
2.2.5 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 |
2.3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的新疆口岸建设与发展 |
2.3.1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 |
2.3.2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新疆口岸建设 |
2.3.3 新疆口岸建设完善党的对外开放理论 |
小结 |
注释 |
第3章 新疆口岸经贸往来推动全面开放新布局 |
3.1 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布局 |
3.1.1 铁路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
3.1.2 公路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
3.1.3 航空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
3.1.4 管道互联互通建设现状 |
3.2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区域互利共赢 |
3.2.1 “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战略对接 |
3.2.2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建区域合作 |
3.2.3 凸显经济特区特殊地位 |
3.2.4 口岸金融改革先行先试 |
3.3 口岸助力新疆在经济走廊建设中节点作用凸显 |
3.3.1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打造能源通道 |
3.3.2 新亚欧大陆桥建设互联互通网络 |
3.3.3 中巴经济走廊助力中巴安全合作 |
小结 |
注释 |
第4章 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保障边境地区安全与稳定 |
4.1 国家安全观语境中的口岸安全内涵解读 |
4.2 新疆反恐新常态下口岸安全影响因素剖析 |
4.2.1 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因素 |
4.2.2 周边地区安全局势的影响因素 |
4.2.3 新疆长治久安的影响因素 |
4.3 新疆口岸安全防控体系的形成及其成效 |
4.3.1 口岸反恐、去极端化机制 |
4.3.2 口岸助力中巴安全合作 |
4.3.3 口岸通关便利化 |
4.3.4 国家风险布控 |
4.3.5 新疆社会治理方案策辅助口岸构建安全环境 |
小结 |
注释 |
第5章 新疆口岸人文交流促进丝路沿线文明互鉴 |
5.1 新疆口岸人文交流的战略意义 |
5.1.1 口岸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5.1.2 文化自信助力边境地区文化融合 |
5.1.3 文化传播加强边境民族国家认同 |
5.2 人文交流项目促进口岸地区“民心相通” |
5.2.1 跨境旅游拓展对外开放方式 |
5.2.2 跨境教育深化对外开放内涵 |
5.2.3 跨境医疗卫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5.3 新疆口岸人文交流的创新性拓展 |
5.3.1 跨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 |
5.3.2 依托丝路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 |
5.3.3 政府主导下的国际交流文艺演出 |
小结 |
注释 |
第6章 对外开放视角下的新疆口岸及其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
6.1 口岸建设与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
6.1.1 北疆口岸对地方经济持续辐射作用明显 |
6.1.2 南疆中心城市带动口岸发展 |
6.2 新疆口岸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
6.2.1 对口援疆之于新疆口岸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
6.2.2 乡村振兴之于新疆口岸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
6.3 口岸发展与新疆发展互促效应展望 |
6.3.1 政策引领边境口岸及其腹地城镇化发展 |
6.3.2 口岸核心城市拉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 |
小结 |
注释 |
第7章 在党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提升新疆口岸战略地位的思考 |
7.1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
7.1.1 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经贸机遇 |
7.1.2 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安全机遇 |
7.1.3 新时代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人文机遇 |
7.2 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新疆口岸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
7.2.1 对外开放进程中新疆口岸面临的主要经贸挑战 |
7.2.2 对外开放进程中新疆口岸面临的主要安全挑战 |
7.2.3 对外开放进程中新疆口岸面临的主要人文挑战 |
7.3 进一步提升新疆口岸战略地位的对策建言 |
7.3.1 以口岸经贸合作为抓手,推动新疆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 |
7.3.2 以口岸安全防控为抓手,提高新疆与周边地区安全治理能力 |
7.3.3 以口岸人文交流为抓手,助推新疆与周边地区的“民心相通” |
小结 |
注释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2)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研究 ——以“部省合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1.1 相关概念 |
1.1.1 中西部及其特征 |
1.1.2 高等教育及其特点 |
1.1.3 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及其特点 |
1.2 相关理论基础 |
1.2.1 责任政府理论 |
1.2.2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1.2.3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公平观 |
1.3 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
1.3.1 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1.3.2 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
1.3.3 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落后 |
第二章 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概述 |
2.1 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出台背景 |
2.1.1 国家“西部大开发”及“中部崛起”战略的推动 |
2.1.2 教育部着力破解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难题 |
2.1.3 中西部高校谋求发展的呼吁 |
2.2 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内容 |
2.2.1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 |
2.2.2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
2.2.3 从“省部共建”到“部省合建” |
2.3 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目标 |
2.3.1 实现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
2.3.2 缩小全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差距 |
2.3.3 增强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
第三章 我国“部省合建”政策在中西部地区的执行情况 |
3.1 “部省合建”高校的基本情况 |
3.1.1 办学基本情况 |
3.1.2 师资力量和学科情况 |
3.1.3 办学经费投入情况 |
3.2 “部省合建”政策的落实情况 |
3.2.1 “部省合建”政策落实的相关主体 |
3.2.2 “部省合建”的配套政策 |
3.2.3 “部省合建”政策下的高校办学情况 |
3.3 “部省合建”政策的阶段性成果 |
3.3.1 开展对口合作,注入优质资源 |
3.3.2 配强领导班子,壮大人才队伍 |
3.3.3 对接地方产业,发挥引领作用 |
第四章 我国“部省合建”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1 政策主体间关系复杂,难以形成合力 |
4.1.1 教育部和省级教育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博弈 |
4.1.2 “合建”高校和对口合作高校合建目标存在偏差 |
4.1.3 各主体间缺乏专项部门对接政策,沟通协调困难 |
4.2 中西部地区政策环境落后,政策工具单一 |
4.2.1 高校所在地落后的政策环境未能改善 |
4.2.2 高校自身办学自主权缺乏,阻碍政策执行落实 |
4.2.3 促进高校内生动力提升的政策工具使用较少 |
4.3 人财物等配套政策力度不足,缺乏有效激励 |
4.3.1 政府计划主导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存在不公平 |
4.3.2 资金等资源支持力度不够,高校发展困难 |
4.3.3 领导班子构成不合理,人才政策吸引力欠缺 |
4.4 政策宣传力度不足,评估考核机制不完善 |
4.4.1 政策宣传仅局限于合建高校内部,相关群体理解不深入 |
4.4.2 评估工作由教育部门负责,评估主体单一 |
4.4.3 学科评估标准过高,考核机制不完善 |
第五章 对完善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发展政策的建议 |
5.1 理顺政策主体关系,优化职能分工 |
5.1.1 理顺教育部与省级教育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
5.1.2 “合建”高校与对口合作高校定立清晰的合建目标 |
5.1.3 相关政策主体设置专门处室负责落实政策 |
5.2 改善中西部地区政策环境,提升高校内生动力 |
5.2.1 改善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政策环境 |
5.2.2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助力政策落实 |
5.2.3 增加激励和学习型政策工具使用,激发高校内生动力 |
5.3 加大资源倾斜,推动政策升级 |
5.3.1 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的人财物等资源倾斜 |
5.3.2 选优配强高校领导班子,提升高校决策能力 |
5.3.3 把握时机将“部省合建”高校升格为部属高校 |
5.4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优化评估考核机制 |
5.4.1 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深化对政策内容的理解 |
5.4.2 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作用,加强政策监管 |
5.4.3 适度调整评估标准,完善考核机制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克州承接新一轮对口支援的进展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
2.2.2 财政转移支付理论 |
2.2.3 扶贫开发理论 |
3 克州承接新一轮对口支援的进展情况 |
3.1 以往对口支援概述 |
3.2 新一轮对口支援概述 |
3.2.1 新一轮对口支援的实施背景 |
3.2.2 新一轮对口支援的主要特点 |
3.3 克州基本情况 |
3.3.1 克州经济发展现状 |
3.3.2 克州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
3.3.3 财政及金融发展情况 |
3.3.4 对外贸易及招商引资发展情况 |
3.4 克州承接新一轮对口支援的总体进展情况 |
3.4.1 克州承接新一轮对口支援的年度项目进展分析 |
3.4.2 克州承接新一轮对口支援项目资金分析 |
3.5 克州承接新一轮对口支援的各类项目进展情况 |
3.5.1 城乡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支援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
3.5.2 教育支援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
3.5.3 产业支援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
3.5.4 人才培训培养支援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
3.5.5 医疗卫生支援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
3.5.6 就业及促进就业支援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
3.5.7 基层政权及维稳建设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
3.5.8 交流交往支援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
4 克州承接新一轮对口支援的问卷调查分析 |
4.1 问卷设计 |
4.1.1 问卷的内容 |
4.1.2 问卷的调查对象 |
4.1.3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描述统计 |
4.2 数据检验与因子分析模型设计 |
4.2.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4.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
4.2.3 因子分析模型设计 |
4.2.4 权重的确定 |
4.3 结果分析 |
5 克州承接新一轮对口支援效果评价 |
5.1 提出假设 |
5.2 模型与估计方法 |
5.3 数据、变量与描述性统计 |
5.4 实证结果分析 |
5.4.1 对口支援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总体效应 |
5.4.2 用DID方法估计 |
5.4.3 稳健性检验 |
6 克州承接新一轮对口支援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建议 |
6.1 克州承接新一轮对口支援中存在的问题 |
6.1.1 克州承接对口支援年度各类支援项目的资金配置不足 |
6.1.2 克州承接对口支援的年度支援项目监督管理待完善 |
6.1.3 克州主导产业优势不显着 |
6.1.4 促进就业效果不显着 |
6.1.5 教育教学水平待提高 |
6.1.6 医疗服务水平待提高 |
6.1.7 自我发展能力弱 |
6.2 相应的对策建议 |
6.2.1 应改善克州承接对口支援资金不足的问题 |
6.2.2 应强化克州承接对口支援年度项目监督管理 |
6.2.3 提升克州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势 |
6.2.4 提升就业支援的效果 |
6.2.5 提升克州教育教学水平 |
6.2.6 应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
6.2.7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新疆南疆地区精准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A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重难点以及创新点 |
1.4.1 研究的重难点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贫困 |
2.1.2 反贫困 |
2.1.3 扶贫开发 |
2.1.4 精准扶贫 |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2.1 收入贫困理论 |
2.2.2 贫困代际传播理论 |
2.2.3 人力资本理论 |
2.2.4 贫困恶性传播理论 |
第3章 新疆南疆地区的贫困状况分析 |
3.1 南疆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自然环境和资源 |
3.1.3 人口及民族分布 |
3.1.4 经济发展状况 |
3.2 南疆地区贫困现状 |
3.2.1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均收入水平偏低 |
3.2.2 产业结构处于较低层次 |
3.2.3 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就业类型单一 |
3.2.4 贫困区域广,贫困规模大 |
3.3 南疆地区贫困的特点 |
3.3.1 生态脆弱性 |
3.3.2 连片特困性 |
3.3.3 边境性 |
3.3.4 民族性 |
3.4 南疆地区贫困的发生机理 |
3.4.1 基础设施建设的匮乏 |
3.4.2 单一的农村生产结构 |
3.4.3 严峻复杂的社会形势 |
3.4.4 自我造血能力不足 |
第4章 南疆地区精准扶贫的实施现状 |
4.1 南疆地区脱贫的重大意义 |
4.1.1 是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必然要求 |
4.1.2 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
4.1.3 体现了深刻的民生内涵 |
4.1.4 可以更好带动“一带一路”的实施 |
4.1.5 可以为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基础 |
4.2 南疆地区精准扶贫的实施状况 |
4.2.1 积极宣传扶贫政策 |
4.2.2 有效推动精准识别工作 |
4.2.3 合理规划精准帮扶 |
4.2.4 加强薄弱环节,在补齐短板上聚焦发力 |
4.3 南疆地区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4.3.1 产业扶贫稳定增收措施有待做实 |
4.3.2 金融支持不充分且资金利用率低 |
4.3.3 互联网扶贫基础薄弱 |
4.3.4 教育扶贫局限较大 |
4.3.5 贫困人口能力差,自主脱贫落后 |
第5章 A县精准扶贫实证分析 |
5.1 A县县情分析 |
5.1.1 A县基本概况 |
5.1.2 主要资源分析 |
5.1.3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5.2 A县贫困状况 |
5.2.1 自然环境恶劣 |
5.2.2 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 |
5.3 A县扶贫的具体举措及成效 |
5.3.1 提高政治站位,压实脱贫攻坚责任 |
5.3.2 紧盯脱贫路径,“七个一批”助力脱贫 |
5.4 A县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
5.4.1 扶贫产业缺乏整体规划,扶持效果不尽如意 |
5.4.2 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主动脱贫意识不强 |
5.4.3 扶贫产业抵御风险差 |
第6章 推进南疆地区精准扶贫的对策和建议 |
6.1 合理规划产业扶贫、完善风险防范体制 |
6.1.1 整体规划产业扶贫项目发展路径 |
6.1.2 建立和完善扶贫产业风险防范体制 |
6.1.3 将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有效结合 |
6.2 加大金融扶贫力度 |
6.2.1 合理分配和安排扶贫资金 |
6.2.2 加大倾斜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金融扶贫成本 |
6.2.3 建立完善金融扶贫保障体系 |
6.3 强化“互联网+”精准扶贫 |
6.3.1 持续增加财政投入提升农村建设需求 |
6.3.2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电商发展的宣传能力 |
6.3.3 积极培养和加大引进电商人才的力度 |
6.3.4 逐步提升扶贫政策和电商发展服务体系 |
6.3.5 积极提升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
6.4 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力度 |
6.4.1 加强政府对教育的引导支持 |
6.4.2 逐步改变贫困地区教育观念 |
6.4.3 完善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
6.5 “志智双扶”激活南疆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
6.5.1 合理确定脱贫目标,化解抱负差距 |
6.5.2 抓好移风易俗工作,消除贫困文化 |
6.5.3 实施有条件现金转移,提高人力资本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乡村能人在基层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序言 |
1.1. 选题目的、意义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1.3. 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中所突破的难题 |
1.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 |
1.4.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1.4.2. 特色和创新点 |
第2章 乡村能人参与基层治理的必要性 |
2.1.乡村能人的概念界定 |
2.2.乡村能人的概念 |
2.2.1. 乡村能人的定义 |
2.3.乡村能人的优势 |
2.3.1. 能力优势 |
2.3.2. 受教育优势 |
2.3.3. 基层工作经验优势 |
2.3.4. 情感优势 |
2.4.乡村能人的分类 |
2.4.1. 政治能人 |
2.4.2. 经济能人 |
2.4.3. 社会能人 |
2.5.治理与基层治理 |
2.5.1. 治理的概念界定 |
2.5.2. 基层治理的界定 |
2.6.乡村能人参与基层治理的必要性 |
2.6.1. 实现治理有效必经之路 |
2.6.2. 基层民主的必然要求 |
2.6.3. 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
第3章 角色分析理论视角下的乡村能人 |
3.1.角色理论与角色扮演 |
3.1.1. 角色理论概念 |
3.1.2. 角色扮演 |
3.2.乡村能人在基层治理中的地位 |
3.2.1. 基层治理的后备军 |
3.2.2. 有效治理的参与者 |
3.2.3. 基层治理的监督者 |
3.3.乡村能人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
3.3.1. 促进基层政策法制宣传工作 |
3.3.2. 为治理创新出谋划策 |
3.3.3. 为和谐乡村保驾护航 |
第4章 乡村能人在基层治理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
4.1.面临的困境 |
4.1.1. 进入治理体系困难 |
4.1.2. 能人流失严重 |
4.1.3. 发挥作用困难 |
4.2.困境的原因 |
4.2.1. 治理条件方面的原因 |
4.2.2. 参与渠道方面的原因 |
4.2.3. 能人自身方面的原因 |
第5章 乡村能人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的路径分析 |
5.1.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
5.1.1. 目前基层党组织基本情况 |
5.1.2. 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
5.1.3.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几点思考 |
5.1.4. 基层人才建设基本情况 |
5.1.5.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5.1.6. 加强基层人才建设路径分析 |
5.2.扩大乡村能人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 |
5.2.1. 目前基层村民参与渠道概述 |
5.2.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5.2.3. 扩大有序公民参与的几点思考 |
5.3.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的基层治理体系 |
5.3.1. 基本内涵 |
5.3.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5.3.3.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治理体系的经验建议 |
5.4.扶持和培育基层社会组织发展 |
5.4.1. 基层社会组织概况 |
5.4.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5.4.3. 扶持和培育基层社会组织的几点思考 |
结语 |
注释 |
参考资料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附:调研工作方案 |
(7)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基本研究思路 |
1.3.2 基本研究方法 |
1.4 创新和不足 |
第二章 皖江抗日根据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条件和紧迫性 |
2.1 皖江抗日根据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条件 |
2.1.1 抗日战争爆发后皖中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
2.1.2 新四军第七师的组建与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
2.2 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紧迫性 |
2.2.1 日军的奴化教育倒逼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
2.2.2 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需要思想政治工作 |
2.2.3 根据地政治情况的复杂性要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
第三章 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和主要对象 |
3.1 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 |
3.2 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 |
3.2.1 农民 |
3.2.2 工人 |
3.2.3 党员干部 |
3.2.4 革命军队 |
第四章 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
4.1 理论与形势教育 |
4.1.1 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坚定革命信念 |
4.1.2 用群众观点和路线教育扩大党的影响 |
4.1.3 用党性教育纯洁党的队伍 |
4.1.4 用统一战线教育集中革命力量 |
4.1.5 用部队政治和纪律教育提升军队战斗力 |
4.2 开展民主运动 |
4.2.1 以整风审干为核心的整风运动 |
4.2.2 以文化扫盲为基础的冬学运动 |
4.2.3 以提高群众思想觉悟为目标的秋收运动 |
4.2.4 以巩固统一战线为目的的减租减息运动 |
第五章 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
5.1 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式 |
5.1.1 发挥报刊、书籍、传单等文字形式 |
5.1.2 多种多样的会议形式 |
5.1.3 耳濡目染的授课形式 |
5.1.4 广泛运用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
5.1.5 各种运动的方式 |
5.2 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 |
5.2.1 思想政治工作起步晚成效快 |
5.2.2 公开与隐蔽相结合的政策宣传 |
5.2.3 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多样、手段丰富,影响较深 |
5.2.4 经济生产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融合 |
第六章 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
6.1 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 |
6.1.1 发挥党的主心骨作用,紧抓思想政治工作这条党的“生命线” |
6.1.2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
6.1.3 充分发挥多种载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
6.2 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启示 |
6.2.1 新时代更要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 |
6.2.2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创新 |
6.2.3 发挥多种载体传播与搭建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和新平台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 |
1 )参加的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 |
2 )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的历史回顾 |
一、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二)坚持民族团结思想 |
(三)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发展理念 |
(四)坚持“慎重稳进”方针 |
(五)实行屯垦戍边战略 |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至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 |
(一)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三)重视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
(五)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 |
第三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的主要内容及实践 |
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确定 |
二、实施对口援疆战略 |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一)从“基石”到“根本基石” |
(二)维护民族团结要“三个像” |
(三)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四)牢固“三个意识”,增强“五个认同” |
四、坚持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 |
(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
(二)发展“旅游+”产业 |
(三)加强民生建设 |
(四)对南疆发展要“顶层设计、特事特办” |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
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
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的成就及基本经验 |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的成就 |
(一)理论成就 |
(二)实践成就 |
二、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的基本经验 |
(一)坚持党的领导 |
(二)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 |
(三)坚持民族团结思想 |
(四)发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维稳戍边的支柱作用 |
(五)党的治疆方略要与时俱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喀什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意义 |
一、选题依据 |
二、理论意义 |
三、现实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二、国内研究概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论文创新点 |
二、论文不足处 |
第一章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 |
一、马克思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
二、恩格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
三、列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 |
一、毛泽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
二、邓小平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
三、江泽民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
四、胡锦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
五、习近平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在喀什地区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
第一节 喀什地区农村基本概况 |
一、喀什地区行政区划概况 |
二、喀什地区农村特殊区情概况 |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在喀什地区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手段 |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农村经济稳快发展的动力方向 |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农村政治法制建设的有力保障 |
四、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
第三章 喀什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喀什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
一、村民民主政治意识有所提高 |
二、农村社会安全稳定思想教育不断增强 |
三、农村文体活动有效开展促进教育目标不断实现 |
第二节 喀什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村民思想政治认知水平和法律观念有待提高 |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全、方法单一、载体运用不充分 |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依然薄弱 |
四、宗教极端思想弱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
第三节 喀什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村民自身文化素质水平较低 |
二、农村思政教育内容、方法缺乏针对性及载体资源发掘不足 |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 |
四、农村宗教思想的消极影响仍未彻底消除 |
第四章 加强和改进喀什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
第一节 提高村民自身文化素质水平 |
一、加强农村知识宣传教育 |
二、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建设 |
第二节 优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及载体 |
一、结合农村形势、村民思想特点,丰富教育内容 |
二、坚持针对实效性原则,优化教育方法 |
三、弘扬现代文化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创新教育载体 |
第三节 健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机制 |
一、做好建章立制以规范教育队伍工作 |
二、建立科学选拔机制以选拔优秀人才 |
三、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以提升教育队伍专业素养 |
四、落实督查考核机制以优化教育队伍管理 |
第四节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去宗教极端化 |
一、加大农村群众宣传教育的引导 |
二、加强农村现代文化活动的开展 |
三、筑牢农村学校教育的阵地作用 |
四、发挥农村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10)基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对口援疆研究 ——以山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对口援疆政策的理论分析与历史实践 |
(一)对口援疆政策的理论分析 |
1.对口援疆政策的含义 |
2.对口援疆政策的依据 |
3.对口援疆政策的意义 |
(二)对口援疆工作的发展历程 |
1.对口援疆工作起步阶段(1997-2005年) |
2.对口援疆工作发展阶段(2005-2010年) |
3.对口援疆工作成熟阶段(2010年至今) |
二、新一轮对口援疆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山东为例 |
(一)民生援疆:凝聚了民心民力 |
1.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
2.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
3.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
4.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 |
(二)产业援疆:提升新疆的自我发展能力 |
1.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
2.支持园区建设,探索园区发展模式 |
3.服务业得到一定发展 |
(三)智力援疆:为新疆留下了一批带不走的人才 |
1.干部人才援疆成效突出 |
2.教育援疆力度空前 |
(四)交流交往交融:增进民族团结 |
1.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结对支持关系 |
2.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援疆 |
3.加强文化交流 |
三、对口援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 |
(一)对口援疆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援疆机制不够完善 |
2.民生援疆存在一定的不足 |
3.产业援疆尚有待完善之处 |
4.智力援疆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 |
5.文化援疆有待进一步发展 |
(二)对口援疆存在问题的成因 |
1.援疆队伍部分人员的个人认识不到位 |
2.支援地政府偏离新疆经济社会实际 |
3.援疆企业重视形象、效益,忽视当地实际发展需要 |
4.受援地过度依赖援疆政策,自身缺乏发展的主动性 |
5.援疆工作缺少法制约束 |
四、基于提高新疆自主发展能力的援疆对策 |
(一)进一步加大民生援疆力度 |
1.继续支持农村安居房建设 |
2.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
3.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
4.促进就业 |
(二)继续推进园区建设,完善产业援疆 |
1.加强对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 |
2.为产业援疆设立专门的“委员会” |
3.积极扶持具有喀什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 |
(三)努力完善智力援疆 |
1.坚持硬件和软件相结合 |
2.完善和结对帮扶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传帮带作用 |
3.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加强当地人才队伍建设 |
(四)加深交流交往交融,促进新疆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
1.支持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常态化 |
2.支持文化设施和交流平台建设 |
3.加强现代思想文化宣传 |
(五)加强基层阵地建设,营造新疆发展的良好环境 |
1.巩固和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及配套建设 |
2.完善反恐维稳装备配置 |
3.大力支持维稳技防体系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喀什地区支队党委 加大干部教育管理力度(论文参考文献)
- [1]党的对外开放理论视阈下的新疆口岸研究[D]. 马蓓. 新疆大学, 2020(06)
- [2]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性政策研究 ——以“部省合建”为例[D]. 王雅婷. 山西大学, 2020(10)
- [3]克州承接新一轮对口支援的进展及效果研究[D]. 齐那尔古丽·马坎.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4]新疆南疆地区精准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A县为例[D]. 刘吉晖. 新疆大学, 2020(07)
- [5]乡村能人在基层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 库尔班·阿布都尼亚孜. 新疆大学, 2020(07)
- [6]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思考——以喀什地区疏附县为例[J]. 王喜莎.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19(03)
- [7]皖江抗日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 杨庆凯.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8]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研究[D]. 古丽米热·玉山.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7)
- [9]喀什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马星辰. 喀什大学, 2016(10)
- [10]基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对口援疆研究 ——以山东为例[D]. 薛希敏. 曲阜师范大学, 2016(02)
标签:新疆口岸论文; 对口支援论文;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新疆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