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竞争还是质量竞争?基于产品水平的系统调查_经合组织论文

价格型竞争还是质量型竞争?——基于产品层面的系统性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论文,层面论文,质量论文,价格论文,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与企业发展相关的两种最基本竞争方式是产品的价格型竞争和质量型竞争[1]。当前,中国产品出口面临诸多挑战,如涉及产品质量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的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依赖过大,由此造成经济增长的风险加大以及由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必然带来低价格竞争不可持续等问题。因而,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一般学者,都几乎给出了一致的解决方案:像欧美发达国家一样,用质量型竞争取代价格型竞争,促进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必须承认的是,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极具前瞻性的,但是却很少人质疑这种“一刀切”的政策对不同产业的适用性以及具体产业政策所带来的效果差异[2]。甚至,对于某些产业而言,操之过急的质量升级只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企业利润的大幅下降,这种质量升级是不可持续的。企业是选择两种竞争方式的最终主体,“孰优孰劣”取决于企业产品的特性、出口国自身以及目标国竞争环境的差异。避开政策层面的干扰,企业选择价格型竞争或是质量型竞争,根本基于两个“最优”:一是目标市场的最优需要,二是产品获得的最优收益。因此,本文将把产品、出口国和出口目标国的差异性作为基本出发点,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系统性地考察出口产品的价格空间分布间接判断两种竞争方式的最优选择,以期对我国外贸政策的完善优化提供切实的证据和理论参考。

本文研究的边际贡献体现为以下三大方面:一是首次对产品竞争模式进行全面的系统考察。不同于目前文献多以个别国家或地区为样本,本研究以1995~2009年全球前50大出口国HS六分位出口产品为研究对象。可以说,这是目前为止关于产品国际竞争模式研究最大的样本。这一大样本的数据使得本文得以从国家特征、行业特征、产品属性对产品国际竞争模式进行系统性分析。如分析具有不同属性的产品是否存在显著的竞争模式差异?分析来自不同国家的产品是否存在显著的竞争模式差异?分析来自不同技术密集度行业的产品是否存在显著的竞争模式差异?等。二是目前关于产品国际竞争模式的国际贸易理论解释多从单一维度解释价格竞争或质量竞争,无法对现实中产品竞争模式选择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理论解释框架。本文则尝试构建一个产品国际竞争模式选择的理论框架,通过该理论框架得以对本文通过70余万次回归归纳出的产品国际竞争模式的系统性特征提供一个相对统一的理论解释。三是在实证方法上,尽可能控制影响产品国际竞争模式的多种因素。逻辑上,运用产品价格和距离的空间分布来分析产品的国际竞争模式隐含的前提是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由于现实中有多种因素影响一国产品在目标国的价格,如出口国的自身的特征、目标国经济规模、目标国消费者偏好、产品属性、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度等诸多因素。要客观分析产品价格与地理距离的关系,关键是尽可能有效控制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目前文献主要依据引力模型来考察价格与地理距离。本文除了考虑引力模型的基础变量外,还进一步考虑了可能影响产品价格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度等因素。此外,在对实证结果稳健性检验中也加入出口量进行对比分析。

二、文献

近年来异质企业理论开始将产品竞争模式纳入到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中。如Baldwin and Harrigan[3]通过构建质量修正的异质企业模型以区分产品是质量型竞争还是价格型竞争。其区分产品质量型竞争还是价格型竞争的思想也非常直观,所谓产品价格型竞争就是如同Melitz[4]模型所揭示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能通过低价格在远距离市场获得市场竞争力,因此越远距离的市场同一产品的出口价格越低,该产品就表现为价格型竞争。与之相反,若同一产品在越远距离的市场价格越高,该产品就表现为质量型竞争。2004年,Schott[5]关于出口产品价格空间分布的研究激发了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广泛探索,随后出现一系列关于产品价格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的文献[3,6-9]。我们对产品价格和距离空间分布的相关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结果发现,目前文献对产品价格与距离分布关系的结论并不一致。表1较为系统地归纳了不同国际贸易理论模型对价格和地理距离关系的分析。这些理论模型结合不同的市场结构和需求函数,得出产品出口价格与地理距离之间的不同内在关系。

在关于产品价格与地理距离的实证检验中,一些文献针对产品层面检验[3,6-7];一些文献针对企业层面进行检验;还有一些文献则针对行业层面数据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虽不一致,但正向关系居多。值得强调的是,这些实证模型中并没有考察出口量因素,Ito[15]在加入产品出口量后,再次检验Baldwin and Harrigan[3]和Kneller and Yu[7]的实证结果,结果发现产品价格与距离主要呈现为负向关系,与上述文献关于价格与距离主要为正向关系的结论正好相反。

三、数据处理和产品价格差异的特征事实

(一)数据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的COMTRADE数据库,该数据库提供了世界上所有国家双边贸易HS六分位产品代码、出口额、出口量、出口方向等基本信息。其中出口额单位为千美元,出口量的口径都统一为吨,具有可比性。本文将HS六分位数据定义为产品。将出口额除以出口量可以较为粗糙地获得HS六分位产品的出口价格。由于价格是本研究的关键变量,在研究产品价格空间分布前,细致处理产品价格,剔出各种价格“噪音”对结果非常重要。为此,本文对1995~2009年的产品价格异常值进行如下处理:首先,考虑到小额出口产品的数据可靠性较低,我们剔除产品出口额小于1万美元和出口量小于10公斤的产品。其次,我们对所有价格进行排序,剔除前后1%分位数(即分位数小于等于1%和大于等于99%)的极端价格值。第三,我们进一步从产品价格的空间维度来剔除可能的价格异常值。同种产品价格的空间差异性可能来自颜色,尺码,品牌等水平型差异和/或来自性能、耐用性等垂直型差异。从出口国看,来自同一出口国同种产品之间存在价格差异;从目标国看,同一目标国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一产品的价格也存在差异。虽然同一产品价格可以存在显著差异,但若偏离该产品平均价格过大或离散度过大很有可能是异常值造成的。经过多次筛选实验,我们发现当某产品价格超过产品组内平均价格(经过产品出口量加权)六倍以上,该产品价格往往显示为异常值,由此本文进一步剔除这类产品。此外,我们保留目标国中来自不同国家同一产品数大于等于10个的产品,这样有助于减少目标市场因同类产品过少导致的垄断或寡头市场结构。同时,为满足本文对每一国家单一产品进行回归的基本样本数需求,我们只保留那些一国出口同一产品至少达到10个以上目标国的产品。

(二)产品价格差异的一些特征事实

1.产品价格差异与产品属性

产品属性有多种分类,其中较为常用的分类包括:Rauch[16]根据同行业产品间差异度将贸易产品由小到大分为“同质产品”、“参考价产品”和“差异产品”;按照广义经济分类(BEC),产品可以分为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消费品三大类;Lall[17]按照产品技术含量将产品分为高技术含量(HT)、中技术含量(MT)、低技术含量(LT)、初级产品(PP)和资源性产品(RB)。我们分别采用Rauch、BEC和Lall方法对产品进行分类。

在统计学上,对于非正态分布多运用中位数和四分位差来描述变量的分布特征。由于产品价格差异主要呈现非正态分布特征,因此本文主要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差来反映产品价格的差异性。

图1、图2、图3为一组分别运用Rauch,BEC和Lall等分类方法计算的产品价格中位数和四分位差。从Rauch分类看,无论从中位数还是四分位差,差异产品都显著高于参考价产品和同质产品。从BEC分类看,中间产品中位数和四分位差显著低于资本品和消费品的中位数和四分位差。从Lall分类①看,高技术产品价格中位数和四分位差都大大高于低技术和中技术产品。上述统计特征显示,不同属性产品的价格存在系统性差异。

图1 Rauch分类产品价格的中位数和四分位差

图2 BEC分类产品价格的中位数和四分位差

图3 Lall分类产品价格的中位数和四分位差

2.产品价格差异来源分解

我们对同一产品价格差异分解,考察产品价格空间分布差异的来源。对于既定的一种产品,将出口到目的国的平均价格和该产品全球平均出口价格的差异分解为:(1)来自同一国家出口到不同目的国的产品价格差异,反映目的国特征影响产生的价格差异;(2)在一国特定的平均出口价格下,该国在不同出口国的不同市场份额,反映出口国特征影响产生的价格差异;(3)两者的交互项。结果发现来自价格差异分位数排序两端(即10%分位数以下和75%以上的产品)的产品价格差异主要来自目的国的影响,中间范围的产品价格差异则主要来自出口国影响②。这表明产品价格空间差异与目标国之间的关系并非一种简单的随机现象,可能存在某种经济学联系。因此值得我们对这种关系进行更为细致的经济学考察。

3.平均价格与地理距离的关系

我们进一步将地理距离区分为5000km以内,5000~10000km,10000~15000km和15000km以上等四个区间,依次测度同一出口产品出口到不同地理距离的价格均值和中位数。结果显示同一产品价格与地理距离的关系并非简单线性关系。在一定距离内,产品价格随着距离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地理距离的进一步增加,价格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似乎也反映出产品与地理距离可能存在某些系统性特征导致这种非线性关系③。

可见,上述统计学的基本分析显示,无论产品属性、产品价格分解还是产品价格与地理距离的关系都呈现一定的系统性特征。为此,我们将对全球的出口产品价格和地理距离关系的系统性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

四、产品价格与地理距离的实证模型

本文在基础引力模型中加入目标市场竞争度,建立产品价格与地理距离的实证模型如下:

其中i为出口国;j为进口国;k为HS六分位产品;t为年份;dist为i和j国的地理距离;gdp为目标国的实际收入;pgdp为目标国的实际人均收入;com为目标国j产品k的市场竞争度。dist的数据来自CEPII,gdp和p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以2000年为基期。com以目的国市场同类产品数表示,由本文计算而得。除了com外,所有变量取对数值。

我们按照模型(1)依次对第t年来自i国出口到各目标国的第k种产品进行OLS回归,共进行710834次。由于回归是针对出口国的产品层面(即出口国—产品对)开展,因此可以不考察出口国和产品的基本特征。由于我们重点关注产品价格与距离的回归系数,们省略其他变量的汇报。表2为产品价格与距离回归系统的基本统计信息④。

显然,总体而言,产品国际竞争既有价格型竞争(系数为负)也有质量型竞争(系数为正),其中采用质量型竞争的产品数相对多于价格型竞争的产品数。从显著性看,质量型竞争的产品显著高于价格型竞争的产品。这一结论与目前文献的实证研究中发现产品多为质量型竞争的结论基本一致。然而这些质量型或价格型竞争的产品是否存在某些系统性特征?我们将分别从产品属性、出口国和行业等不同视角进行考察。为了提高结果的可靠性,我们仅对统计结果显著的产品进行核密度分布分析。

(一)不同属性的产品国际竞争模式的系统性特征⑤

图4、图5和图6分别为采用Rauch、BEC和Lall方法分类的各类产品竞争模式。其中核密度分布的纵轴反映采用不同竞争模式的产品价格距离系数频数;峰值的偏向则反映产品价格对距离的敏感度,其中越偏向两端则产品价格对距离越敏感。

图4 Rauch分类的产品国际竞争模式

图5 BEC分类的产品国际竞争模式

图6 Lall分类的产品国际竞争模式

图4~图6显示无论基于何种产品属性分类,产品竞争模式都呈现双峰型分布特征,其中质量型竞争为主体(质量竞争区覆盖的面积大于价格竞争区覆盖的面积)。其中,依据Rauch分类的图4显示差异产品与参考价产品价格的距离系数核密度分布非常接近,同质产品价格的核密度分布显著区别于前两者。无论是质量型竞争还是价格型竞争,差异产品和参考价产品的峰值显著高于同质产品,两种竞争模式都更为显著。从核密度分布的偏向看,无论是质量型竞争还是价格型竞争,同质产品的距离效应都大于差异产品和参考价产品。依据BEC分类的图5中资本品在质量型和价格型的双峰分布较为接近;消费品、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竞争模式之间则存在显著差异。在质量型竞争区,消费品的质量型竞争多于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在价格型竞争区,资本品的价格型竞争则高于消费品和中间产品。无论是质量型还是价格型竞争,中间产品的价格距离效应都高于资本品和消费品。依据Lall分类的图6显示,在质量竞争区,中技术产品的质量型竞争高于高技术和低技术产品;在价格型竞争区正好相反,高技术产品的价格型竞争显著多于中技术和低技术产品。无论是质量型还是价格型竞争区,低技术产品的价格对地理距离最敏感。

(二)来自不同区域和国家的产品竞争模式

图7为对比来自OECD和非OECD国家的产品竞争模式的核密度分布图。图8则对比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和中国、韩国两大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竞争模式的核密度分布。

图7 来自OECD和非OECD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模式

图8 主要贸易国的产品国际竞争模式

图7显示,在质量型竞争区,OECD国家产品价格距离的核密度峰值显著高于非OECD国家,更多来自OECD国家的出口产品采用质量型竞争。在价格型竞争区,两者采用价格竞争模式的产品分布频数相当。无论在质量型还是价格型竞争区,我们都发现来自非OECD国家的产品较OECD国家产品价格对地理距离更为敏感。图8对5大主要出口国对比中显示各国产品竞争模式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质量型竞争区,德国出口产品价格的距离系数的核密度峰值最高,德国、美国、日本分布的峰值都显著高于中国和韩国,反映出德国、美国和日本出口产品的质量型竞争显著高于中国和韩国;中国和韩国的价格型竞争模式峰值显著高于德国、美国和日本。德国产品采用价格型竞争最少,中国和韩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整体非常相似。在核密度分布偏向看,无论是质量型还是价格型竞争均显示日本出口产品价格对距离敏感度最显著,德国则最不显著。Baldwin and Ito[18]对欧洲、美国和日本的研究中也发现,欧洲的质量型竞争显著高于美国和日本。他们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是美国和日本企业较多采用的离岸外包策略所致。

(三)不同技术密集度行业的产品竞争模式

按照行业的技术密集度,行业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我们依次考察这三大类行业的代表性产业:纺织业(GBT2011年版的2分位代码为“18”)、专用设备(GBT2011年版2分位代码为“35”)和计算机通讯行业(GBT2011年版2分位代码为“39”)。

图9 三大产业的产品国际竞争模式

图9显示,在产品质量型竞争区,纺织行业的产品核密度分布峰值显著高于计算机通讯和专用设备,来自纺织行业的产品较计算机通讯和专用设备更多采用质量型竞争;在价格竞争区,纺织品行业的产品价格竞争型则显著低于专用设备和计算机通讯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从核密度分布的偏向看,纺织行业的产品无论在质量型还是在价格型竞争区的价格距离敏感度都高于其他两大行业。

基于上述对不同属性产品、来自不同国家的产品和来自不同行业的产品竞争模式的系统性分析,我们把产品竞争模式的系统性特征归纳为表3。

(四)关于产品国际竞争模式系统归类的稳健性检验

Ito[15]针对Baldwin and Harrigan[3]和Kneller and Yu[7]实证结果的再检验中指出产品出口量是影响产品价格的关键变量,对于这一说法,我们在模型(1)中加入产品出口量后,再次计算回归后的距离系数。结果发现上述系数所有年份的正负几乎如同Ito[15]的结果,之前产品以质量型竞争为主体转变为以价格型竞争为主体。距离系数为正的国家—产品数为258425个,其中系数显著(10%显著水平)为正有39187;距离系数为负的国家—产品数441299个,其中系数显著为负的为115213个。这种竞争模式的反转性变化是否影响上述关于产品竞争模式的系统性归纳呢?本文对加入产品出口量后得到的产品价格的距离系数也重复上述产品系统型特征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质量型竞争还是价格型竞争,上述得出的产品竞争模式的系统性特征结论仍保持。限于篇幅,我们分别从产品属性、国家和行业层面考察产品竞争模式的核密度分布(图10~图12)。

图10 加入产品出口量后的不同技术层次的产品国际竞争模式

图11 加入产品出口量后来自OECD和非OECD的产品国际竞争模式

图12 加入出口量后的三大产业的产品国际竞争模式

图10~图12显示加入出口量后产品竞争模式中价格型占据主体。但无论是质量型还是价格型竞争区的产品竞争的系统性特征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图10显示高技术型产品仍更多偏向于价格型竞争,中技术和低技术产品则偏向于质量型竞争;图11显示OECD更偏向于质量型竞争;非OECD和OECD采用价格型竞争的频数分布相当;图12显示计算机和通讯等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产品更偏向采用价格型竞争,专用设备和纺织品反而更偏向采用质量型竞争。

我们在第五部分构建一个理论框架,以对上述产品国际竞争模式的系统性特征提供一个相对统一的理论解释。

五、对上述事实的理论解释

(一)需求函数

分析如下:

(1)当-1<θ<0时,为提升产品质量而增加单位边际成本会导致式(5)左边质量修正后的价格变大。为保证不等式成立,可以通过增加式(5)右边的数值来满足。这时,无论是通过增加y或是减少τ或同时增加y和减少τ等方式都有助于保持式(5)成立,即保证产品利润大于零。换句话说,在距离较近的市场或市场规模较大的市场才更能保证该产品获利。

(2)当θ>0时,为提升产品质量而增加单位边际成本会导致不等式式(5)左边质量修正的价格变小。这时,减少右边数值仍可以保证不等式成立,即减少y或增加τ都能保证不等式成立。换句话说,在距离较远的市场或市场规模较小的市场,由于质量修正的价格较低,该产品仍具有竞争力。

由此,我们得到如下推论:

推论1:当产品质量成本弹性较小时,随着距离增加,产品价格减少,产品偏向于价格型竞争。

推论2:当产品质量成本弹性较大时,随着距离增加,产品价格增加,产品偏向于质量型竞争。

上述理论模型显示,产品的质量成本弹性是影响产品国际竞争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而产品质量成本弹性是受多因素影响,包括国家的要素禀赋、行业的技术密集度差异以及产品属性等。这样可以较好解释前面我们概括的产品国际竞争模式呈现出的系统性特征。如高技术产品相比低技术产品,由于技术层次较高,产品质量升级成本通常较处于低技术层次产品更大,即高技术产品的质量成本弹性较小,因此在价格型竞争区,会有更多的高技术含量产品会偏向于价格型竞争。对于中技术产品,由于这类产品的技术相对成熟,增强企业产品技术升级投资带来的成本质量提升效应是显著的,因此在质量竞争区,有更多的中技术产品表现为质量型竞争。对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而言,由于高收入国家整体上拥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为高效率的生产能力,高收入国家生产产品的质量成本弹性会显著高于技术水平落后的国家,因此高收入国家出口产品相比低收入国家更多采用质量型竞争。进一步从不同技术密集度的行业看,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相比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产品而言,其技术升级的质量成本弹性显然高于专用设备和计算机通讯产品,因此更偏向于采用质量型竞争。

六、结论和政策启示

本文以1995~2009年全球前50大出口国HS六分位出口产品的价格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在引力模型的基础变量上,进一步控制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度等因素,依次对国家—产品对进行710834次回归,得出目前国内外文献最丰富的关于产品价格的距离回归系数样本。基于这些系数,本文分别对不同属性的产品、来自不同目标国的产品和来自不同技术密集行业的产品的价格距离系数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显示:产品国际竞争模式存在显著并稳健的系统性特征。那些具有产品质量成本弹性较小的产品更偏向于价格型竞争,而产品质量成本弹性较大的产品则更偏向于质量型竞争。异质产品较同质产品、高收入国家的产品较低收入国家的产品、低技术产品较高技术产品等整体上拥有更高的产品质量成本弹性,因此总体也呈现出更显著的质量型竞争模式。

本文通过产品竞争模式的系统性特征研究得出的主要观点为:产品竞争模式与价格高低或技术含量高低不能等同,质量型竞争模式并非一定优于价格型竞争。竞争模式的选择由该国、该企业在一定时期的产品绩效所决定。若该国或该企业通过增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绩效显著,则质量型竞争是更优的选择;若通过增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绩效不显著,则价格型竞争是更优的选择。质量竞争是机遇与挑战的结果,如果提升质量带来的成本提升超过对收益的提升,这种质量型竞争模式对于企业而言是不可持续的。任何违背一国或企业的自身资源,一味为追求产品质量升级而盲目高成本投资,无疑于拔苗助长,最终将影响产品的实际市场竞争力。

诚然,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有赖于从价格型竞争向质量型竞争的根本转变,但我们要认识到这一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确的政策指导要建立在对客观现实及其背后规律认知的基础上。然而在我国,地方政府有很强的产业竞争和产业升级冲动,各地的产品结构升级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基于企业自身的真实意愿和现实考察,受几乎雷同的政策导向影响很严重。其导致的不良后果集中表现为:所有产业都会创造一切条件,不顾自身的产业特性和比较优势,试图进入价值链高端,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基础,这种政府推动的产业升级基本上都是投机性和粗放型的,由于具有较高的机会主义倾向,所以升级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在遭遇外生冲击时,质量升级很容易被逆转,这种升级是不可持续的。本文的主要政策启示在于两大方面: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首先需要排除产业升级认识上的重大误区,产业升级并非只存在于高端产业,产业升级也并不意味就是产业全面的高端化。一国、一地区或企业只有结合自身的要素和技术资源,客观选择产品质量型或价格型竞争模式,才是实现产品升级乃至产业升级的根本。

第二,在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产品升级的路径上,按照系统性检验的结果,质量升级的目标应优先锁定在通过增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绩效显著的产业,再利用先前重点产业质量升级产生的“溢出效应”,带动整体产业的有序和梯度升级。比如对于中技术行业的产品(比较典型的行业如交通工具、专用设备、中低端的计算机通讯设备等),企业可以充分吸收来自发达国家已经有的科技成果(由于这些技术不是前沿技术,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获取),通过加大R&D投入提高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实现从价格型竞争向质量型竞争转变。对于处于技术前沿的高技术性产品,尤其是外部性强的产品如超级计算机、集成电路设计等,由于处于技术前沿,投入风险大,政府要加大基础性研究投入,制定高水平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推进结构升级。对于进入这一领域的出口企业而言,重要的是在利用国家基础性研究的成果之上,发挥在这些高技术产品生产中我国目前所具有的庞大的知识性人才优势,实现“技能劳动密集程度”生产,发挥价格竞争优势。对于消费类产品而言,由于消费品有更显著的产品差异性特征,为提升我国消费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出口企业一方面要更好了解目标市场,开发更多满足目标国市场偏好的差异化产品;另一方面要通过塑造优质品牌引导消费者对我国出口品的消费偏好。如纺织服装业作为典型的消费品行业,技术含量并不复杂,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带来的质量提升效应通常非常显著,因此,我们要通过深加工、服务、品牌等改变该行业目前仍主要集中在价格型竞争模式的现状,最终转向质量型竞争。

注释:

①Lall方法中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因为产品的特殊性和样本量较少,本文不作考察。

②受篇幅限制,文章省略具体测算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

③受篇幅限制,文章省略具体测算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

④我们剔除t值过大的距离系数,保留距离系数的t值在[-25,25]之间的系数。

⑤系数在[-1,1]之间的产品占94.6%。为了使核密度图形更为直观,我们仅绘制系数在[-1,1]之间的核密度分布。

⑥我们发现无论是质量型竞争还是价格型竞争,日本产品价格距离敏感度在五国中最高。这种现象的可能解释是,日本虽然是发达国家,但因为日本出口较多的中间产品,其中质量型竞争的中间产品主要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价格型竞争的中间产品则主要出口包括东亚等发展中国家。相比德国和美国的地理位置,日本只有出口质量更高的产品以克服地理的不利;同理,日本也可能出口价格距离敏感度较高的产品应对来自中国、韩国的价格型产品竞争。

标签:;  ;  ;  ;  ;  ;  ;  ;  ;  

价格竞争还是质量竞争?基于产品水平的系统调查_经合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