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业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业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经济的演变是一个轮回过程。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是以制造业为主。20世纪初,制造业在全部社会经济中的分量逐渐下降了,零售业的社会影响与日俱增。关于我国零售业的国际化发展方面的问题,国内当学者已做了详尽地探讨,如葛金田提出中国零售业面对跨国大型商业集团的涌入,应积极迎接挑战,通过多元化经营战略,找准市场定位,及时调整业态结构;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经营方式,不断降低成本。许建平针对我国零售企业存在的过度竞争、布点集中、定位趋同、新型业态不成熟、缺乏有效规模、经营管理水平低等问题,提出零售企业必须通过制度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由此看出,探讨如何促进中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和有必要。
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特点
(一)多种业态全面发展
目前中国的零售业发展不仅已突破1998年颁布的《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所提到的八种业态,更新增了如家居家饰中心、建材装潢等大型专业超市、生鲜市场以及折扣店、网上商店等业态。与此同时,新兴零售业种也将与新兴业态组合后大量出现,许多大类商品群,设计元素丰富、品牌个性强、专业性高、服务链条长的商品将从百货商场、大型综合超市、批零专业市场中分离出来,以专卖店、专业店、特许加盟店等形式,进一步细分零售市场,满足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性等多种消费需求。
(二)各地百货商店全面丧失零售绝对主力
1999年上海联华超市公司以销售总额73亿元,首次夺取以百货商店为主营业态的上海一百公司长期独占中国零售业排位第一的位置;广东的万佳百货公司(综合超市业态)2000年以16.2亿元的销售总额超过排名连续8年广东省第一的广州百货大厦。目前上海、深圳各类超市的市场份额总和已占据第一大业态位置,北京、广州、武汉等地两、3年内也将由大型综合超市取代百货商店的“老大”地位。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中国零售业50强的销售数据看,连锁超市和大型超市公司的增长率远远高于传统的百货商店。而50强中销售额增长呈负数的10家企业中有9家是传统的百货商店,其中负增长率最高的为28.2%。
(三)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种类更加丰富
随着连锁零售企业规模化经营趋势的进一步增强,连锁零售企业不但经营门店数量大增,单店的经营规模也同时大幅度扩大。像一些大型综合超市的经营面积都在10000平方米以上,这为商品多样化经营提供了前提;另外,随着社会商品的极大丰富和零售企业商品经营渠道的多样化,零售企业也将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新阶段各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除少数生鲜食品及少量地方特色、少数民族用品外,可以来自全国各地,来自国外任何地方。
(四)零售业的竞争将从浅表层次进入深层与长期性的竞争
随着市场营销理论和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这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也将会全面运用到零售业领域。现阶段我国零售业的竞争将从商品价格让利、商品的独有性、采购商品的地区性时滞、不定期与不连续的促销活动等战术性的浅表层次,进入以运营与营销技术、品牌技术为核心的战略性、针对性很强的深层与长期竞争,运营与营销技术包括市场调查技术、连锁店铺开发技术、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技术、库存与配送技术、店内布局与商品陈列技术、营业沟通与市场促销技术、运营信息管理技术等。
目前,我国零售业在业态结构、营销方式、制度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均有较大差距。近年来,连锁经营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管理方式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难以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和低成本优势。在企业营销方式上,多数企业仍然缺乏现代营销理念。由于部分国有零售企业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仍在延续,在制度创新方面也难与发达国家的零售企业相比。由于上述这些原因导致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明显不足,企业跨国经营水平与世界跨国零售集团相比差距悬殊,目前,我国仍然没有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型跨国零售集团。
二、我国零售业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的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跨国集团不仅能在本国市场游刃有余,而且还普遍运用信息技术,在全球建立了广泛的市场营销网络,因而可以自如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商品、信息、人才的布局与运作。如美国沃尔玛除了在全世界拥有近4000多家连锁店外,还设有41个配送中心。这些遍布全世界的营销网络,主要依靠高科技的支持,以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以网络为辅助的商业自动化,彻底改变了零售业的传统运作方式。这些自动化技术具体运用在采购自动化、销售自动化、仓储自动化等方面。沃尔玛设在美国的总部,就拥有仅次于美国联邦政府的最大的民间卫星通讯系统,其总部与全球各家分店和各个供应商就是通过共同的电脑系统进行的。这样的系统能从一家商店了解到全世界各分店的资料。所有这一切,均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和高技术手段作为后盾。像沃尔玛这样的跨国零售集团既有巨额的资金支持,又有丰富的商战经验,凭借高科技构建的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使他们能在市场竞争中所向无敌。这方面的技术优势对我国零售业形成的挑战将是致命的。
(二)规模的挑战
曾被美国《财富》杂志列为全球500强企业的第4位,并且是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零售业巨子的美国沃尔玛公司,2006年的销售额约达到40000亿美元,并在全球拥有近4000家连锁店。沃尔玛公司自1996年8月首次进入我国市场以来,已先后在我国开了15家连锁店,在我国投资总额达9.05亿元人民币,现已实现销售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沃尔玛公司的规模之所以能做得如此之大,其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进行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规模优势的具体体现,它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更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连锁经营通过设分店的方式来扩充商业网点,进货量庞大,为其在价格上争取优惠成为可能。而且每个网点都具有营业面积大,品种齐全,质量保证等特点,其分布也比较合理。而我国零售业存在规模偏小,网点布局不合理,市场定位趋同化等缺陷。以我国目前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上海联华超市有限公司为例,552005年底,共开有店铺600多个,年销售额不过80亿元人民币。这样的经营规模将很难与外资零售业进行竞争。
(三)价格的挑战
由于现在进入我国的外资零售业规模庞大,进货批量大,且本着低价采购,低价销售的经营原则,加之一般采用买断方式进货,进货量既大,又降低了供应商的风险,供应商当然也愿意以更低的价格转让自己的产品,从而使外资零售业的成本更低。另外,一般这些外资零售业所采购的商品绝大部分是东道主国家质优价廉的商品,所有这些均会使其价格优势更为明显,企业在给商品定价时更为灵活。这样,既吸引了消费者,又增强了自身的竞争能力。反观我国,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零售企业作为买方处于市场优势地位,供货商不得不以多种优惠让利的方式来维持和巩固与零售企业的供销关系。其中最常见的便是由零售商以代销形式销货,由供货商承担所有的市场风险。为转移这种风险,供货商便直接将其转移到商品的价格中,这是导致我国零售业的商品售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是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上海联华超市和美国沃尔玛超市某些商品价格的比较。见表1。
三、我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据统计,2002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911亿元,比上年增长8.8%;2003年,我国零售商品市场消费总额为45842亿元,同比增长12.05%;2004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仍达10.4%,到2020年零售总额预计将达19万亿元,是当前消费品零售额的4.7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潜力。只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我国零售企业必将走向国际舞台。
(一)扩大外资份额实现规模经济
目前,中国零售企业的规模与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存在一定差距,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都是规模化发展的典范,位居前10位的企业店铺数都超过1000家。纵观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连锁经营的道路,实现了企业规模化经营。由于中国政府正在酝酿出台《城市商业网点条例》,加上中国很多大型城市零售店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新增店铺必然激化区域竞争,因此,兼并收购将成为中国零售市场重要的扩张方式。同时,全球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几乎全部采取连锁经营方式。由于大多数零售业态都可以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存在,因此连锁经营将成为零售业新的发展趋势。
自1992年中国实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零售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并夺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2004年12月11日中国将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进一步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届时外资大举进入,凭借其战略管理优势、流程管理优势、零售业态优势,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零售市场份额。
表1 国内外零售商商品价格比较(单价:元)
(二)鼓励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已经开始起步。如上海新天地购物中心在日本投资建店,这是目前中国在日本开设的最大规摸的零售商店,由中国民间资本在日本设立的中文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并经营的,总营业面积为3200平方米,投资总额约为5亿日元,员工近100名,其中日本员工约占60%。公司在设立之初制定的第一年的销售额为16.2亿日元。目前的营业状况完全有可能超过这一预定目标。上海新天地还将在东京、横滨、名古屋以及福冈等日本主要城市开设分店,逐步扩大经营规模。
上海新天地购物中心的成功探索为中国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宝贵经验,也标志着中国零售企业已经具备了海外经营的实力。加快零售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仅能够使零售企业做大做强,而且还将发挥窗口作用,带动制造业的跨国经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国零售企业的海外经营能够对中国产品起到有效地展示作用,有利于直接了解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产品质量,增加开发新产品的思路,促进更多的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第二,能够直接检验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一些发达国家消费者往往对商品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得到他们的认可,我国产品将能够在国际市场占有优势地位。
(三)整合供应链系统,发展物流配送
在国际上供应链已经成为整个流通价值链的关键,无论对供应商还是零售商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立新型的供应链体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供应链是指从供应商开始,经由制造、分销直到用户的全过程,是在商品的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最终消费者提供货物或服务的上、下游企业相互联结共同创造价值而形成的组织网络。因此,优化企业供应链,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将会成为零售企业降低库存,提高经营效率的关键。
从我国零售企业目前经营的现状来看,企业经营许多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处于散乱状态,难以形成合力和竞争优势。因此,在优化供应链管理中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树立大流通的思想。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商品生产和供应都是国家计划,供应商和零售商的经营仅仅起到了商品分配的功能,而没有真正建立在市场化供需关系和经济效益基础上的流通体系。这就形成了零售商与分销商、制造商和顾客之间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难以形成一体化。第二,建立企业战略联盟。供应链是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因此,零售企业要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必须与相关企业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近年来,跨国公司已经将建立战略联盟作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跨国公司之间以技术、营销为基础的战略联盟越来越多,这些战略联盟通过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巨大的市场竞争力。第三,建立工商企业间的平等关系。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往往决定了厂商与零售商的关系变化。自从市场经济以来,.由于大量商品供大于求,导致了绝大多数厂商在与零售商的合作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这种不平等的工商关系使信息难以通畅,上、下游间难以形成合力,也同样影响了供应链的顺畅和优化。零售业对配送服务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建配送中心,即企业经营的所有商品全部由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如沃尔玛的自建物流系统;另一种模式是内外配送服务并用。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但也使用第三方的配送服务,一般事关企业秘密的运输由自己做,但是需要专业的配送时,就委托第三方来做这件事,因为第三方物流既专业又节约成本。随着零售业向连锁方向发展,物流配送中心显得越来越重要,配送中心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源泉之一。商业零售业加强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成本的控制,发展零售业应走规模经济的道路,必须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西方零售业采用各种新技术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如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快资金库存周转;运用计算机对商品购销进行管理,加快信息沟通速度;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扩大产品销售等。科学化管理使物流、商流、信息流通过配送中心实现统一,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沃尔玛所取得利润,并非是它从供货商那里得到多少好处,而是靠整体运行成本特别低的优势来获利。
中国国民经济和消费需求的高速增长,将是中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提高中国零售业的竞争力和素质是中国未来经济成长的最关键也是最难的环节。中国必须营造有利的国内竞争环境,鼓励零售业的兼并重组和业务创新,并加快国有资本退出速度、加快零售业的规范化和多样化,实现新型业态高速增长、迅速造就本土零售巨头,才能有效促进中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