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广东省 516001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要想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提高,就要进行相应的检测,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影响是最明显的。如果能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就能够让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因此,对建筑工程检测质量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测管理
引言
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提升,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存在会对工程项目的整体造成严重影响,而有效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规避这种质量风险的重要手段,就需要针对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现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
1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检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质量检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我国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质量检测水平和检测范围都呈现增长的趋势。特别是现代人们对住房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也突显出来。但是,目前我国专业化的质量检测技术人员还比较稀缺,市场上质量检测相关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且检测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一些单位不重视质量检测,在人才选拔方面投入资金有限,招聘的人才专业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检测员综合素质欠佳,一些从业人员追求个人私利,为了金钱违规操作,不利于建筑质检行业的健康发展。
1.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取样不规范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检测样本的取样规范性,也会导致质量检测出现偏差,影响工程质量检测的效果。现阶段,许多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样本取样,都是由施工单位主导进行,而第三方检测单位仅仅单纯地负责工程的质量检测,施工单位相较于第三方检测单位,专业性明显不足,材料样本的抽取客观性也会受到影响。另外,由施工单位进行取样,还会延长样本存放的周期与时间,而且施工单位对于样本的存放空间与环境也缺少足够的掌控能力,可能会存在较多的外部影响因素,对于样本质量产生影响,也会影响质量检测的最终结果。
1.3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不适应现代建筑工程质检要求
传统合同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建筑工程质检要求,该模式通常是在工程验收阶段才开始进行结算,一般是先由施工企业提交结算申请文件,编撰完整的结算书,建筑企业要全面分析和汇总所有的工程量,再去第三方机构执行合同结算工作。由此可见,运用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迟缓性,不能及时进行动态控制,难以保证建筑质量,很容易导致工程结算与实际施工情况出现偏差,时常会额外增加结算时间,不利于提升工作质量,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改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导致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把每一个责任主体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责任到人,将引发事故的安全隐患尽早消除,以此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施工人员和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2对检测取样工作加以规范
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来说,第一要实施样本的取样或者制样,而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收集样本,都需要拥有较高水平的技术,要求检测人员能够数量的操作相关设备与仪器,拥有足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确保检测技术应用的科学性精准性,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有效性。不同性质与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检测的取样标准也各自不同,在开展正式的检测工作之前,还需要依据建筑类型及显示需求合理制定检测方法与取样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样本的采集与摄取需要具备代表性,这主要体现在取样点位的设置数量与布点位置。通常会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进行检测,例如,袋装水泥材料的检测,需要被检测的材料生产厂家相同、生产标号、日期与编号等各种因素全部一致,将样本的采样点控制在 20 个点位之内,随机采集总质量在不少于 12kg 的检测样本。
2.3做好建筑工程周期性质量检测工作
建筑的开发管理是建筑工程后期管理工作的前提保障,因此,建筑项目的开发管理应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在建筑项目规划前期,项目管理者要对影响工程管理的各个因素例如市场环境、现代建筑质量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以此为建筑项目的目标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在明确建筑项目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建筑工程的政策制度制定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根据建筑工程管理评价制度对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并确定最终方案。最后,要依据建筑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做好建筑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建筑设计管理主要是针对图纸设计、施工流程设计和施工计划的管理,工程管理人员要严格检验图纸的精确度,确保施工流程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并认真查看施工计划科学与否。建筑施工管理是工程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建设项目的工程管理的时效性。在施工管理环节中,施工企业以及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此环节所涵盖的施工方案、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以及涉及到的各项资源管理进行全方位的严格把控,同时结合项目实施相关规定,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监督、检测和控制建设施工质量。
2.4引入先进设备,创新检测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检测的设备也在更新,我们可以多应用高效率的检测设备,比如泥土裂缝检测仪器、楼板测厚度仪器等,测试这些设备是否能够满足相应的标准与要求,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而言,要合理地选择检测的方式,并不是只采用一种方式,然后采用的方法也要满足相关规定,选择的技术应该是行业中都普遍认可与使用的技术,这样才能够确保检测的合理性。当然,这些技术也要经过相关单位的审核,才能够更加全面地完成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面对复杂的检测项目,作为检测机构应该设置合理布局,并进行科学分配,确保检测工作能够有序进行,此外,还要建设监管体系,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5培养高素质检测人员
检测单位应该和施工企业、建筑企业以及监理企业联合培训高素质检测人员,并注意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提高培训效果。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各行业都广泛开始采取诸如远程培训等网络培训机制进行员工培训工作,因而引进网络培训机制是大势所趋。其次,新时期可以采用的网络培训手段众多,具体来说,第一,检测单位可以结合自身行业的特性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搭建一个专属的企业网站,同时开辟出专门针对培训项目的版块,并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版块内培训项目的更新与维护,同时赋予培训机构对员工在培训和工作中所遇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的职能;第二,检测单位可以采用购进网络课程的方式使检测人员接受更为系统和专业的培训学习,通过网络较为先进且灵活的培训,使检测人员收获更为实际的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文内容所述,针对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关键问题,还需要着重提高对于质量检测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水平,提高其检测能力与技术操作能力,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确保质量检测的有效性,以便于及时规避可能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的建筑工程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吴晖.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J].中国房地产业,2017(09).
[2]潘海涛.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选择分析[J].智能城市,2017(9).
[3]武振衡.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制度的分析[J].建筑知识,2017(2).
论文作者:曾子芫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质量检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样本论文; 工作论文; 因素论文; 项目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