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视角下韩国语俗谈翻译论文_崔博文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韩国语俗谈翻译论文_崔博文

信息工程大学洛阳外语学院

摘要:韩国俗谈是韩国民间自古以口语形式流传下来的语言形式,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体现了韩民族的文化特点。中韩关系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对韩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国俗谈在接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特性、语言风格。以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分析韩国俗谈的特点,探讨其翻译技巧,对于研究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韩语俗谈,文化语言学,翻译技巧

一、韩语俗谈的定义及分类

(一)韩语俗谈的定义

韩国俗谈是指从古至今被韩民族广泛流传的,使用精炼而简洁的语言形式表达其国家、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的一种产物。它以简练的语言形态反映讽刺、批判、教训等意义,韩国俗谈还反映了在韩文化圈人们的民族风俗、社会思想和生活哲学,同时包含韩民族的思想意识、行动方式和语言表现。

(二)韩语俗谈的分类

韩语俗谈的构成形式很复杂,有短语、单句和复句等,多者10余个音节。按音节分类:4音节,如“거북의 털(乌龟的毛,凤毛麟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东西)”;5音节,如“식은 죽 먹기(喝凉粥,比喻易如反掌)”;6音节,如“티글 모아 태산(积少成多)”;7音节,如“간이 콩알만하다(胆小如鼠)”;8音节,如“꿈보다 해몽이 좋다(解梦比做梦好,说的比做的好)”;9音节,如“도적이 도적이야 한다(贼喊捉贼)”;10音节以上,如“나중에 난 뿔이 우뚝하다(后来者居上)。”

韩国俗谈内容广泛而丰富,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或进行尖锐的讽刺,或表现豁达的人生,其来源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源于说话、故事、小说

俗谈从说话、故事、小说的内容中取材。如“계란에도 뼈가 있다(鸡蛋里面挑骨头)”、“혹 떼러 갔다가 혹 붙인다(去瘤不成反倒沾上了一个,比喻适得其反)”等源于说话;“오십보백보(五十步笑百步)”、“삼고초려(三顾茅庐)”、“조삼모사(朝三暮四)”等源于故事;如“홍길동이 합천 해인사 털어먹듯 한다(洪吉童抢劫海印寺,比喻坐吃山空、挥霍一空《洪吉童传》)”、“춥기는 사명당의 사첫방이다(冷得像四溟堂的客房,比喻房间寒冷《壬辰录》)”等源于小说。

2.源于农耕文化

如“소잃고외양간고친다(丢了牛之后才修补牛圏)”,此俗谈与中国谚语“亡羊补牢”相似,但意思相反。韩国是从农耕社会发展变化而来,对牛的感情非常深厚。这句俗谈反映了其民族情结和农耕文化。[李亭美.中韩俗谈比较研究.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2:21]

3.源于民风民俗、家庭文化

如“못 생긴 며느리 제삿날 병난다(丑媳妇祭日生病)”,此俗谈说明了韩国传统家庭观念当中的婆媳间恶化关系。“먼 산촌보다 가까운 이웃이 낫다(远亲不如近邻)”,表明了韩国非常重视邻里关系。

4.源于饮食文化

밥이 약보다 낫다.(饭比药好,强调吃饭更有利于健康)

금강산도 식후경.(民以食为天)

5.源于自然地理

如“넉살 좋은 강화년이라(没羞没臊的江华女人)”,形容不害臊的女人;“닫는 말에 채질한다고 경상도까지하루에 갈것인가(即使快马加鞭,一天内也到不了庆尚道)”,比喻不能强求别人做很难办到的事情,俗谈中的江华和庆尚道都属韩国地名。

6.源于儒家思想

如“효도와 공경을 다하면, 돌에도 꽃이 핀다(如果遵守孝道和恭敬的话,石头上会开花)”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孝道。表现孝道文化的俗谈很多,可见儒教思想对韩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其中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男尊女卑”,它在传统道德价值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俗谈中自然有所体现。[李游. 韩中俗语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6)]

二、韩国语俗谈的特点

俗谈是社会的产物,反映社会现象,符合人们的生活经验。且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如对照、反复、疑问等强调法以及直喻、隐喻、换喻、拟人等比喻法,给民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俗谈具有道德性、启发性和通俗性,包含了或深奥或浅显的生活智慧。[吕春燕,赵岩.韩国的民俗和信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5]综观而论,韩国俗谈具有以下特点:

(一)社会性

俗谈产生于社会,应用于社会,包含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和智慧,体现了人们立足于社会的生活规律,反映人们在劳作中的社会习俗和生活现象。比如“낫을 놓고 기역자도 모른다(放下镰刀不认识’ㄱ’)”,比喻人们目不识丁。

(二)民族性

韩国语俗谈反映了韩民族的民风习俗、市井民情和民族风貌。如“가을 상추는 문걸어잠그고 먹는다(秋天的生菜非常好吃)”,“정월에 널뛰기를 하면 그해 발바닥에 가시가 들지 않는다(阴历正月里女孩子最喜欢的跳跷跷板)”。

(三)文化性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语言的产生而发展,也随着语言的使用进行传播。俗谈是语言形式之一,为民众所创造,自然能体现民族文化。韩国语俗谈丰富蕴含了韩民族文化、社会文化、家庭文化、饮食住行及宗教思想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서울 가는 놈이 눈썹을 빼고 간다(想去首尔,先拔眉毛)”,意思是去首尔的路很远,应尽可能少带东西,与汉语的“远道无轻载,千里不捎针”同义。

(四)通俗性

韩国语的俗谈由民众创造,大多使用简单易懂、朴素的语言,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身体器官、生活用品等,充分体现了俗谈的通俗性。“소 귀에 경 읽기(对牛弹琴)”,“두손벽이 맞아야 소리난다(一个巴掌拍不响)”等。

(五)音律性

俗谈中词语简单,讲究韵律性和趣味性,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가는 말이 고와야 오는 말이 곱다(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礼尚往来)”。在俗谈中,常常重复使用相同词语或反义词来表现其韵律性,如例句中“말”和“사람”;“가(다)”“오(다)”是反义词。

(六)教化性

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俗谈具有一定的教化意义。例如:“노루 꼬리가 길면 얼마나 길까(讽刺自信自满之人)”告诫做人要谦虚,不要过于骄傲自满;“갈걀로 백운대 치기(以卵击石)”则教育人们做事要量力而行。[朴惠贞.中韩俗语比较研究.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4:16]

(七)浓厚的中国元素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对朝鲜半岛影响深远。韩国文化继承和吸收中华文化精华的同时,积极融合本民族特色,形成其特有的语言文化。比如 “장비는 만나면 싸움(遇到张飞就打架)”,“갈수록 태산(越走越像泰山,处境越来越困难)”,“말 잘하기는 소진 장의로군(口才如同张仪和苏秦)”等俗谈都是引用了中国历史人物장비(张飞)、장의(张仪)、소진(苏秦)和地名태산(泰山)。

三、韩国语俗谈的翻译技巧

由于韩国语俗谈构成比较复杂,有固有的,也有源自汉语的,还有利用汉字和汉字词混合而成的,因此对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翻译时不但要正确掌握俗谈的含义,还必须结合文化背景、韩语的语言风格和汉语的表达习惯,尽可能贴切地表达原文含义。

(一)直译

直译是常见翻译方法之一,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则、表达效果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前提下,保留原文特色。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段与汉语相同或相近,译文便于读者理解,不至产生误解的韩国语俗谈。例如:

대천바다도 건너 봐야 안다는 옛말이 있듯이 지금 당해봤으니 그런 줄 알지 않았겠어요?(俗话说,路不走不知道,现在已经过来了,知道了怎么回事,不是吗?)

2.就其本身而言,译文读者不易理解,但通过结合上下文尚可理解的韩国语俗谈。例如:

여보시오, 당신같이 잘다가는 담배씨로 뒤웅박을 파겠어.(喂,老兄,像你这样心细,真要挖空烟籽做葫芦了。)

“挖空烟籽做葫芦”读者一般不易理解,但通过仔细联想,烟籽是非常小的,比喻心细。这样翻译保存了俗谈原有特色,译文也通俗易懂。

3.添加词语点明含义

有些俗谈如果直译,即使是通过上下文也不易理解。为了保存原有特点,还可采用直译的同时添加词语加以解释。例如:

그야말로 소귀에 경 읽기와 마찬가지로 되었다.(对牛耳朵念经——白费功夫)。

汉语中有“对牛弹琴”的成语,与此俗谈含义相同。如果加以说明,读者就会难以理解。此处也可以按照“对牛弹琴”来翻译。

以上三种均属于直译法,但需要注意这种方式适合原文和译文表达形式接近的俗谈,且符合汉语简洁凝练的特点。这里的“直译”并不是逐词对译,而是体现出原文的修辞特色。在此过程中,理解其俗谈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就更加有必要。

(二)意译

意译即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原语的意思和风格,把原语表达的含义进行有效阐释。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更能够体现出民族的语言特征。韩国语多数的俗谈译成汉语时,不可能或没有必要保留原有表达形式,在汉语里又找不到相应的词语进行替换,在此情况下,可采取意译法。[李民,宋立.한중 번역 연구: 이론 및 기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7]例如,如果把“분위기가 순풍에 돛을 달고 있었다”直译成气氛一帆风顺就很奇怪,应该意译为“气氛非常融洽”;“소같이 벌어서 쥐같이 먹어라”,结合“牛”和“老鼠”两种一大一小的动物进行比较,翻译成“像牛一样劳动,像老鼠一样吃饭”,比喻人们要勤俭节约。

意译法舍弃了原俗谈的表达形式,只是译出其所表达的意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其含义,结合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对译

对译是指不改变原文结构,在必要时调整语序,尽可能使译文最大程度对等。即用汉语中意义相同而表达方式相似或相近的对应谚语翻译韩语俗谈的翻译方法。[金永寿,全民华.汉朝-——朝汉翻译基础.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248]对译法又称等值法或借用法,要考虑从意义、形式和感情色彩三方面来体现俗谈的对应。比如,“산에 가야 범을 잡는다”和汉语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含义相同、结构形式相似。在汉语中如有完全对应的俗谈,可直接进行对译,如“장부의 일언 천금같이 무겁다”可以对译为“大丈夫一言九鼎”。

(四)交叉译法

有些韩国俗谈翻译成汉语时,如果直译的话,会显得生硬、难以理解,如果意译的话,又失去了原有的表达形式,因此要通过直译、意译结合加注释义的交叉方法进行翻译。交叉译法取直译和意译之长,具有直译的忠实性、意译的自由性和加注译的解析性。例如“보고 못먹는 것은 그림의 떡(墙上画饼,中看不中吃)”和“최동학 기별 보듯(崔东学看官文,假装有学问)”,这两句是采用交叉译法进行处理的,前半部分用直译保留了俗谈的文化色彩,让读者领略了原文的形式与风格,后半部分采用意译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深层含义。[赵铁军,汉语成语谚语的翻译方法研究.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硕士论文,2007:30]

(五)混合译法

由于俗谈本身表达含义深刻,言简意赅,在不同的场景表达的意义存在一些差别。另外,韩汉俗谈之间的对应也不是绝对的,存在各式各样的差异,翻译时要恰当考虑环境、人物、谈话内容、风格等因素,因此同一俗谈可以采取句法混合和多种译法混用。如“말은해야 맛이고 고기는 씹어야 맛이다”,可以翻译成“话说出来才有味,肉嚼起来才好吃(什么事都要经历过才知道)”,也可以译为“话不说不明,肉不嚼不香,(有话要说出来)”。

四、结语

俗谈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是语言的精华、文化的结晶,反映民族文化、思想意识和生活风貌。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入手,按照音节形式和文化来源对韩国语俗谈进行分类,通过对语料的实例分析,并结合韩国语俗谈的文化特点,从而探讨韩语俗谈的四种翻译技巧。在翻译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俗谈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技巧,并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结合韩汉两种语言的表现手法,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样才能做到“信达雅”。

论文作者:崔博文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韩国语俗谈翻译论文_崔博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