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外企业并购的分析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国外论文,企业并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3月, 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与马丁·玛利埃塔公司合并组成洛克——马丁公司,从而掀起了新一轮国外企业并购高潮。据统计,1996年全球企业并购案总计达22729件,并购总价值为1.14 万亿美元;1997年全球企业并购总额达1.26万亿美元,国外经济学家预测1998年企业并购的势头会更高。国外企业并购活跃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和一体化发展对资源配置的新要求,分析国外企业并购的特点和经济背景对于推动我国企业的资产重组、促进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的规范化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启示作用。
一、当前国外企业并购的特点
1、横向强强联合 。在企业并购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等方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企业界进入了其发展过程中的第四次并购大潮,企业的经营战略从单一化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因而这一时期的企业并购是以跨行业的纵向并购为主。九十年代中期,随着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到来,国外企业界进一步由多元化经营向一体化经营发展,企业并购主要是在同行业或相近行业中横向进行。同时在此次并购浪潮中,并购的对象多为行业中有一定势力的优势企业,有不少企业是把自己在行业中的最大竞争对手作为并购的对象,而这些被并购的企业也愿意与自己从前的对手携手。通过横向强强联合,扩大了经营规模,降低了经营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例如,1996年底,美国的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后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上升到65%。
2、跨国并购增多。在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和一体进程中, 跨国并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全球跨国并购达5540起,占企业并购总数的24.3%,跨国并购交易总额达2700亿美元,并购件数和交易金额均比1995年增加30%以上。其中,美国企业在外国的并购额达630亿美元,外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额达680亿美元;欧盟企业在国外的兼并案达2387件,金额达1380亿美元,外国企业在欧盟的兼并案为1901件,金额达740亿美元;1995年至1996年, 日本企业受日元升值影响,纷纷向国外发展,1996年日本企业的跨国并购案较1995年的200 件增加了12.5%,达到225件,交易金额比上年增加了33.3%。
3、第三产业为主导。 随着西方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的进一步高级化,第三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美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已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70%,英国、德国也已达到65%以上,日本和法车超过了60%。在此次并购中,第三产业的并购起到了主导作用,涉及领域有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旅游、电脑及软件、商业零售等。例如,1996年4月,日本的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合并, 成立东京三菱银行,资产总额达到7014亿美元,在世界各地有1194个分支机构,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1997年初,法国两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即安盛保险公司与巴黎保险联盟实现联合,年营业额达到1060亿法郎,成为仅次于日本人寿保险公司的世界第二大保险公司。1997年3月, 奥地利三家航空公司即“奥地利航空公司”、“劳达航空公司”、“蒂罗尔航空公司”联合组建了“奥地利联合航空公司”,成为欧洲航空市场上的一大巨头。第三产业的大规模并购反映了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世界市场竞争领域的拓展。
4、政府积极推助。市场经济既要求企业具有规模效益, 也要求企业间具有有效的竞争。因此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收购兼并,相继制定了一些防止形成寡头垄断的法律,如反托拉斯法,限制国防工业领域的并购等法律。而在本次并购浪潮中,各国政府认识到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竞争直接表现在经济上的竞争,因此它们纷纷从其全球战略出发,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企业并购加以支持,以达到形成一批“巨无霸”企业,从而在全球市场竞争战中取得主动,在某些产业领域称霸世界的目的。如美国国会通过修改有关法律(放松反托拉斯管制,取消银行不准跨州经营的法令等),为企业并购大开绿灯。克林顿总统公开表态支持国防工业领域的并购,一些政府主管部门也以不同方式鼓励更大规模的兼并,如废除了长期以来对电信网络系统与影视业联合的限制,通过了《电信法案》,同意放开长途电话业务和电视及广播市场等。法国政府亲自出面改组军工企业,促成国有的法国宇航公司和民营的达索飞机公司的合并,形成了受法国政府控制的欧洲最大的航空航天企业集团。1997年1月, 日本法制审议会正式制定出简化企业兼并手续的商法修改纲要,交由国会审议,这表明日本政府也放松了对企业并购的管制。韩国政府决定从1997年4 月起,修改现行为《证券交易法》中关于限制大量持股的规定,除大企业集团外,任何个人持有上市公司10%以上的股票不必再经过证券管理部门的审批。
二、国外企业并购的经济背景分析
八十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的“小的就是美好的”理论在工业化国家非常流行。虽然当时也存在着一些企业并购活动,但与之相并行的是企业发展走向高技术化、小型化和分散化,这一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企业运转不灵的弊端。然而,时过境迁,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资本航空母舰,国外舆论界惊呼,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其显著特点是超巨型规模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正如美国莱曼兄弟公司战略投资家纳戈尔奈伊所说:“我们将进入一个特大公司阶段,在此阶段,特定经济部门将只有几家全球性公司。”这种趋势是在下列背景下产生的:
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是引起大规模并购的根本原因。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WTO)代替关贸总协定(GATT), 世界经济交往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各国间的商品贸易壁垒有所削弱,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1995年,世界贸易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1996 年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总结道:“在过去6年时, 世界贸易增长率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3倍,经济全球化成为一辆被贸易推着走的高速列车。 ”在这种趋势下,4 万多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规模巨大的生产经营和资源配置活动,各国的大型企业或者为了扩大规模,或者为了降低成本,或者为了联合开发新产品,或者为了构建全球或地区性的营销网点,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企业并购的道路。
2、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分工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是推动企业并购的直接原因。当今,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从两个层次展开:一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各国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扩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将部分重化工工业和一般加工工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但在此过程中,由于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多是围绕那些能够获得高额利润的少数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相关下游产业展开,出现了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这就加剧了工业化国家间的跨国公司对高新技术领域的世界市场的争夺,各国的大企业在国内或国际上的大规模并购就是服务于这种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其它国家产业结构的相应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分工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协作,企业并购正是调整、分工和协作交互作用的产物。
3、科学技术竞争的日趋白热化是企业并购的微观经济动力。 由于科学技术日益朝着高、精、新方向发展,技术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所需费用也越来越多,承担的风险也就随之剧增。有鉴于此,多数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倾向于通过兼并来扩大企业规模,分担巨额开发费用和风险;或者干脆收购某个企业的所有权,直接掌握新兴部门,控制最新技术。1995年美国第一联合银行兼并忠诚银行就属于前者, 同年美国IBM公司收购莲花公司则属于后者。
三、国外企业并购对我国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共十五大以后,我国的企业并购活动也一浪高过一浪,南京四家特大石化企业合并,宝钢与上钢携手,武钢与冶钢、鄂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而拉开了我国资产重组的大幕。然而,我国企业的并购仅仅是一个开端,尚无很好的经验可言,国外企业并购的许多作法值得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借鉴和参考。
1、更新观念,理解和支持企业并购。当前, 我国企业从总体上说仍是“大而全、小而全”,企业根本无从谈起规模效益,企业的产品质量差、档次低、成本高,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对企业并购又有顾虑,地方政府怕“出乱子”,主管部门怕“丢面子”企业法人代表怕“没位子”,职工怕“饿肚子”,金融部门怕被讥笑为“败家子”。许多企业正是在这诸多“怕”字后面退缩,关起门来搞“改革”,结果只能是熬到“油干灯灭”,最终走向破产。因此,首先要从发展生产力,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角度来理解和支持企业并购。另一方面,要将企业并购与阻碍技术进步的垄断区分开来。长期以来,我们一谈到企业规模扩张,就会考虑到这种扩张会不会形成行业垄断、阻碍技术进步、破坏公平竞争。在当前情况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从经济开放性看,我国企业规模的扩张是迎接国外跨国公司挑战、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一种必要举措。而且,从我国企业的规模水平来看,还没有一家工业企业进入世界前500强的行列,无论是在资金实力、 技术水平还是开发能力上同世界大企业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国企业即使不断扩张规模,今后也很难保持某些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际存在的垄断地位。可以说,企业并购是当前我国企业促进技术进步、创造更加公平竞争的重要措施。
2、打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界限,推动强强联合, 形成一批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美国的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世界级的大企业都能够合并,从前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都能够握手言和,我国不具有根本利益冲突的中央各部门所属企业之间及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之间为什么不能携手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的同行企业之间为什么不能推倒围墙走到一起呢?当前,中央应建立极有权威的领导小组,对跨地区、跨部门的强强联合进行协调和指导,具有并购能力的企业集团应积极发现可以并购的企业,从多方面努力完成并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效益。
3、极力促进第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1996年, 我国的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1%,不足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半,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将近50%,因此,目前我国的企业并购主要是在第二产业领域内进行的。然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也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走规模经营之路,在交通、通信、能源、金融、保险等领域组建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大型企业集团,以此带动我国第三产业更快发展。
4、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活动中的“红娘”作用。 在国外的企业并购中,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是主要的策划者,它不仅参与企业并购的咨询、策划和组织,还可以通参股和控股,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但是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很不发达,不能适应企业并购的要求,银行不允许参与企业并购,证券市场功能单一,对于广大的非上市公司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通过发展和完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实现存量资产的优化转移,是我国企业并购顺利实现的重要条件。具体作法可以有:壮大投资银行,进一步发挥行业总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作用,将大型企业集团列入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行列,等等。
5、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对企业并购活动的监管。 企业并购对于有效配置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应该看到,企业并购也可能造成与公众利益相抵触的经济、社会和其它方面的影响,尤其是给公平竞争造成负面效应。虽然我国的企业并购才刚刚起步,而且是由政府主导,对公平竞争的影响还不大,但防范于未然是必要的,因此要对企业并购施以严格的规范和监控。可以设立诸如“公平竞争办公室”、“收购和兼并调查委员会”等机构,对各行业的并购效应进行分析和监管,健全关于公平竞争和企业并购方面的法律规范,形成一套严格、具体、公正、公开和规范化、专业化程序,确保政府和企业在企业并购活动中的行业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