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六种主要零售业态的发展简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简报论文,六种论文,业态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购物中心年度发展简报
从2000年开始,购物中心迅速在中国发展起来,引发了一场中国城市商业地产运动。据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2005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在建及立项的购物中心多达200余家,总面积约300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但就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来说,2005年可视为一个拐点。从表面上看,由于一批购物中心项目的失败,购物中心热从这一年开始有了日渐降温的趋势;但从深层上看,这一年实际意味着中国购物中心的开发和管理正走向理性、科学和精细化的道路上来。
购物中心在2005-2006年度有以下发展趋势:
一、2005年包括外企在内的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进入商业地产。由于大企业的强势进入,中小商业地产开发企业生存压力加大,一些地区商业物业供大于求。这个趋势在2006年以后还将继续一段时期。
二、融资渠道出现新变化,多元化格局初显。由于2004年国内融资环境的变化,一些商业地产企业纷纷寻求新的融资方式。海外资金、房地产基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融资方式出现。
三、购物中心开发方式发生变化。由于受商业地产项目空置率所累,一些开发商转变开发模式,以往“先开发、后销售”的住宅地产开发模式正被“先招商、后投资建设”的开发模式取代,以使购物中心的建设更加符合零售商的需求。
四、购物中心管理方更加注重业态组合和顾客开发,以增强项目整体的持续赢利性。
百货业态年度发展简报
2005年百货业已经复苏,整体经济效益相对较好,在中国排名前30家的连锁企业中,百货业2005年的销售额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25.7%,增幅较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百货业的发展与消费升级趋势有密切的联系,也与百货店业态细分有很大的关系,如现有百货店细分模式有高档百货、时尚百货、生活百货、主题百货、折扣百货、精致超市百货等,并且已有燕莎百货商场、赛特百货商场、菜市口百货商场、广州友谊商场等企业在2005-2006年开始关注这个趋势,并尝试加以利用。
2005年,十几家高档百货店发起成立的“中国高档百货店联盟”规模进一步扩大,这预示着高档化、精品化将是百货店的一大发展方向。据有关数据证明:国内高档百货店在2005年的业绩普遍上升,几乎全线飘红。
百货店业态在近两年的发展规律有三:
1.一、二线市场的百货店在向精品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规模比较大的百货店也在向整合娱乐设施和其他服务设施的区域购物中心方向发展。
2.一些二、三线城市的百货店则继续发挥他们的区域优势,并在管理绩效提升和营销策略组合方面有所改善。
3.很多新的营销模式进入百货店竞争领域,例如近两年实践的顾客关系管理、通宵购物、网络促销等。
无论百货店实施怎样的功能改造,其形象都应该以顾客心目中的形象需求为标准,而非以商品和设施为标准。
超市业态年度发展简报
2005年—2006年,在大型综合超市业态中,外资品牌依然占据优势地位。根据我们的持续观察,外资零售商在对大型店铺的综合管理能力方面优势非常明显。基于全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工具,它们在把握顾客的需求特性方面,在处理多品类的、动态性的商品结构方面,在平衡部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利润率方面,都有相对较高的优势。
而在中小型超市领域中,本土企业在标准超市和社区便利性超市方面,依然拥有相对优势。在某些地区,这类中小型超市甚至能与大型综合超市对抗。有一些区域强势企业,例如已被华润集团收购的苏果超市,就建立起中小超市店网,以此来封堵大型综合超市的外部客群流动线,并已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超市近年来出现的问题
1.很多企业依然处于快速扩张期,但在扩张的同时又无法保证相关人力资源的适配及管理制度的完善,因此不仅导致单店业绩下降,还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及公司品牌声誉的损失。一些外资超市的顾客投诉数量上升也与此有关。
2.很多超市管理者依然不重视对供应商关系的管理,仍然将通道费用和出售促销陈列位置作为考核采购人员的最大指标,这实际上最终伤害了超市自己的进货价格竞争力和卖场形象,不利于面对强势对手的长期竞争。
便利店业态年度发展简报
近年来,便利店增速放慢,这意味着该业态进入整合与绩效提升的阶段。2005年中国前30家连锁企业中,便利店的销售额和店铺数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5.6%和11.3%。
2005年——2006年间,便利店业态出现以下现象:
1.部分便利店宣布开始盈利。
2.全球最大便利店连锁7-11在中国加速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便利店的平稳发展期正在到来,这并非单纯是数量上的发展,而是在调整盈利模式、增强其特色、加强商品管理和连锁管理的基础上的发展。我们的很多便利店尽管店址和形象都不错,但商品结构和售卖方式都没有达到其目标顾客需求的水平,因此盈利能力较弱。
专业店业态年度发展简报
2005-2006年度,专业店发展势头强劲。其中,2005年与2004年相比,专业店销售额和店铺数的增幅分别高达60.7%和50.8%,居各业态之首。专业店业态有以下几个表现:
1.家电连锁处于明显的整合期,例如近期国美电器与永乐家电的合并就是一大例证。同时,外资零售商的进入使得这种整合的状况更趋于复杂化。但对于顾客来说,其需求结构并没有那么复杂,因此家电专业店依然要考虑如何落实一些最基本的运营能力。
2.在家具建材和办公用品专业店方面,强势的外资品牌也在不断地进入中国。尽管在产品和价格方面它们的优势并不明显,但是在品牌塑造方面他们却占有优势。宜家北京店在搬迁时,雇用了世界顶尖级的广告公司,用清晰的形象定位来提示它的顾客;百安居则在宣传推广中,更加注重对顾客需求细节的把握。
3.对于药店连锁来说,被称为“第三终端”的社区单体药店和农村地区药店、卫生所正受到供应商的普遍关注,这个趋势值得重视。
在产品差异化和店铺特色并不明显的领域,采取整合营销手段建立清晰的店铺品牌,让顾客认识到品牌独特的价值,将是未来竞争力的要素之一。
无店铺零售业态年度发展简报
2005-2006年度,是中国无店铺零售业态大发展的时期,网上零售和电视购物是这方面的亮点。例如,仅就C to C网络零售模式而言,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3个月,仅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城市就有Cto C网上购物消费者200万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16.2%。其中上海的渗透率最高,为18.5%,北京和广州的渗透率分别为17.5%和11.5%。也就是说,在上海的每5位网民中,就有一位是淘宝网、易趣网或拍拍网的网上购物消费者。
网上购物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种类以服装、化妆品、珠宝、电脑、手机、家电居多,其中时尚类和IT类产品占据了主要地位,许多人采用电子货币方式进行结算。
电视购物则以保健产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教育用具、家庭用具方面的商品居多,但由于行业成长历史较短,该领域出现的商品质量问题和服务问题较多。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机构来进行强化管理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