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土建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1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科学内涵
土建工程中的桩基础,其结构组成包括基桩以及连接在桩顶的承台。所谓的低承台桩基,就是桩身浸没在土里,且承台同地面相接触;高承台桩基是指桩身上部分在地面露出,承台底部在地面上方。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实施桩基础技术可使建筑物地基强度与施工质量明显提高。
2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常见的桩基础技术分类
2.1按受力情况分为端承桩、摩擦桩
端承桩就是在桩基础的下部有岩石层或硬土层给桩基础以支撑,而整个桩基础位于软质土层当中,这样的桩基础由于下部有坚硬的岩石、土层作为支撑,桩的承载力主要靠桩端的岩石来提供,所以能承受比较大的力,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荷载比较大的情况。相对于端承桩来说,摩擦桩下部并没有可以支撑的硬质土层,桩基础全部位于软质土层当中,摩擦力占主导作用,因此这种桩基础能够承载的力是比较小的,适用于荷载比较小的建筑使用。
2.2按挤土状况分为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挤土桩
挤土桩就是要把土挤开,但饱和土粘性土已没有空间可挤了,所以在进行桩基础施工的时候会发生挤土效应,即是土层向桩挤压造成桩出现上浮的情况,这样会导致桩基础的稳固性受到破坏。为减轻这种现象,就要在施工时要加大桩中心距以减小桩之间的影响。部分挤土桩在成桩过程中,只引起部分挤土效应、桩周围土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所以部分挤土桩不必扩大桩与桩之间的距离,可以让建筑物更加牢固。非挤土桩在施工时会将与桩等体积的土进行清除从而消除挤土效应。
2.3按施工方法分为预制桩、灌注桩
预制桩就是在进行桩基础施工之前就将桩预先最好,在使用的时候再埋入软层土当中,一般预制桩的材料是钢筋桩或者是混凝土桩,这种施工方法比较节省成本,操作也相对简单,但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挤土效应,从而造成桩体的上浮甚至是断裂。灌注桩就是在施工时在桩位上实现钻孔,然后向其中安放钢筋并浇灌混凝土的施工方式。这种施工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挤土效应的发生,受力更加稳定,上层建筑也更加坚固耐用。但这种方式的造价成本比较高,施工操作也比较复杂,很容易出现细节问题影响工程质量。
3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问题
3.1桩断裂问题
这一问题在建筑施工活动中较为常见,桩断裂不仅会降低整体建筑物稳定性,而且还会增加建筑施工风险,为建筑单位带来潜在的安全威胁。针对这一问题处理时,应首先掌握桩断裂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桩运输位置控制不当,进而桩基础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晃动;桩下沉期间,桩身大幅度弯曲,最终会现桩断裂现象,这为今后建筑工程施工有不利影响,导致建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不到保证。
3.2单桩承载力过低问题
建筑桩基础承载力设计要求不断变化,但无论设计要求如何改变,单桩承载力应在要求的范围内,这关系到建筑物整体承载效果,并且对今后施工环节有重要影响。现如今,单桩承载力普遍偏低,这不仅违背设计要求,而且还会降低建筑物对外界抵御能力,最终桩基施工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桩下沉深度过浅,进而地基稳固度会降低;地基承载力数据准确性有待验证,一旦错误数据为施工行为提供参考,则施工行为规范性得不到保证。
3.3基础桩倾斜问题
基础桩垂度与实际要求相差较多,一旦基础桩倾斜,则架桩、打桩操作会受到影响,最终增加基础桩施工问题,弱化基础桩施工效果,为建筑物后期维修带来不便,并且会增加建筑单位成本。之所以出现基础桩过度倾斜现象,主要是因为预制桩质量不达标、桩端碰撞障碍物、基础桩距离较小、土方挖掘工作不到位。因此,要想控制基础桩倾斜问题,务必针对上述原因合理控制。
4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4.1预制桩
预制桩在制作时,打桩顺序应以桩尖朝向来作为参考依据,浇筑预制桩时,确定“桩顶至桩尖”理念进行连续浇筑,应以约25mm的厚度作为预制桩保护层的理想设计标准。沉桩预制桩的方法有很多种,它有锤击沉桩、静力压桩、振动沉桩和射水沉桩等方法。砂土层是射水沉桩较合适的使用类型。要依桩基距离、基础范围、数量作为规划预制桩的施工参考,另外结合挤土因素,进行相应的防治策略的实施,尽量减少挤土造成的影响。
4.2补送结合法
采用分节连接打桩,沉人桩基过程中,在连接节点一此质量较差的桩易有脱开现象,可通过送补结合法。先复打有疑点的桩,当桩下沉时,将接头松开再顶紧,增加相应的竖向承载力;另外,完整的桩再给予补给,填充竖向基础承载力,同时也对整桩地震情况下可承受荷载能力的补给。
4.3复合地基法
以桩土共同作用的基础原则,适当调整地基效果,使地基增加承载力,分担面对荷载时桩基的承载力。做换土地在承基台下面。施工桩基承台时,将需要一定面积和深度的土进行挖除,以砂石分层夯填,再在桩基上或人工地基进行承台的施工。增设一些水泥土桩在桩间。未达到相应要求的桩承载力时,桩间土中进行水泥干喷,利用水泥土桩复合形成地基。
4.4桩底注浆
通过桩端后钻孔灌注注浆,在进行注浆过程中如果有冒浆现象出现,注浆必须马上停止,等待30分钟的间隔时间以后,再可以接着注浆,经过反复这样的操作,使每根桩基可以保证其注浆量。一旦某一根压浆管路不畅,结合其中通畅的压浆管在全部水泥浆量时一次压入至桩端。将压浆管路安装与压浆记录做好档案,同时保证其真实准确性。
4.5灌注桩
按照桩基础成孔方法,沉管成孔、冲击成孔、干作业成孔、泥浆护壁成孔都是灌注桩成孔包括的方法。应用于一般粘性、砂性土、淤泥质土等时会用到泥浆护壁成孔方法,且有着理想的应用效果。施工泥浆护壁成孔时,要配合护壁防护工作,以免发生护壁倒塌现象;对于一些粘性土、淤泥土、碎石土等通常会应用到冲击成孔的方法;进行施工沉管成孔操作方法时,要进行振动、锤击、冲击等操作,施工沉管成孔时会形成挤土,或是造成较严重的噪音,因此环境保护必须要重视和落实;机械钻孔和人工挖孔是干作业成孔的两方面类型。其中机械钻孔法通常会运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粘性土则常应用于人工挖孔法,如果淤泥质土或是粉土应用人工挖孔法,要根据施工环境,合理的编制符合科学依据的施工设计。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土建工程的桩基础施工进程中,务必注重各环节施工的标准规范性,且严格规范施工场地的现场管理工作,注重施工质量的全方位控制,只有桩基础施工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挥,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才能有所加强,最终增大工程建设的安全系数,维护居民的住房安全。
参考文献:
[1]季强.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6,42(01):202-203+205.
[2]李雅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26):57-58.
[3]穆文涛,李晓英.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05):95.
[4]廖武戈.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4):10-11.
[5]童元.试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36):12-13.
论文作者:游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桩基础论文; 承载力论文; 桩基论文; 基础论文; 土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