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中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初步思考论文_涂康宁

风景园林设计中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初步思考论文_涂康宁

涂康宁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1)

【摘 要】如今,“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等理念已经与建筑融为一体。由于我国的人口总量大,资源人均占有量偏低,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际,把生态学原理引入风景园林设计中来,建设和谐人居,可有效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并减少环境污染。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生态学原理;环境保护

1、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中的生态学原理

在我国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人们饱受战乱之苦,自然环境也受到严重的损害。人们立足心理补偿的创作动机,以现实破败的自然环境为批判对象,同时受到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营造了风景优美、环境绝佳的生活处所,一个充溢着自然和谐之美的建筑空间。另外,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来说,理想的建筑空间环境并不单单是指建筑要与自然的清幽与美丽想协调,也要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这也是古人在建筑领域空间形象建构中想要突出的一点,在当时人的眼中,理想的建筑空间形式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人们依赖自然更好的生存,同时也需要建筑为自然增添生机。

从自然观的角度来看,中式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关系无疑是前者推崇顺从于自然,后者则是强调推翻自然,这就产生了两种意义相反的建筑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我们重新开始审视人的本质问题,文化领域逐步多元化。这也使得中西方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互相取补,从而使得彼此在元素应用与理念设计的关系上进一步发展。尽管在该过程中具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应该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把握好中式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关系,有效的克服这些困难。

建筑的空间形式可以视为艺术的范畴,因此,在研究建筑的艺术语言时不仅要有历史、文化的观点,更要有人文自然的观点,建筑艺术研究要通过残存的片断去认识整体。纵观我国建筑历史,各朝代、各时期都构画出具有各自特点的建筑空间,尽管其中都有其不同的建构形式,但相同点在于这些建筑形象的建构不仅是对现实自然环境破坏的补偿,也有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想象,这点与现在建筑设计中“自然与人文”交融涵摄的概念是相同的。

2、基于生态学原理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

2.1 植物配置设计

笔者以为,我们首先要熟悉当地植物的生长分布及自身特点,科学有效地配置园林系统中的物种,在保证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前提下,人工构建出一个多层次的植物系统,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日后城市园林系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群落的配置呢?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我们拿到园林景观图纸,开始熟悉景观效果要求时,应在第一时间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生物学特征,然后通过对相关植物、种植地点的选择、调控,在生态学的角度上搭建一个较为平衡的植物群落系统,使得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能够贴近自然,从而保证在这个系统下植物能得到健康生态,在该模式下园林生态环境才能向着自我完善方向发展。

2.2 生态节能设计

目前,在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地面部位做法最为简单,防潮隔热效果差。为减小地面热损失、提高人体舒适度,针对于不同地区需采用相应的地面节能技术。进入冬季后,地坪下土壤的温度比室内温度低,存在较大的热量损失,如果对这些部位不采取措施进行保温,极易导致结露的现象,这样会进一步加剧室内热量的损耗,因此有必要进行地面保温处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当前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太阳能的利用宜采用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的被动式太阳能技术。被动式太阳能技术是通过对园林景观的朝向和周边环境进行合理布局,巧妙地设计景观的外形及内部空间,使太阳光得到充分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我国含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污水等有机物质资源,具有发展沼气工程的天然条件。沼气技术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长期以来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07 年,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将沼气正式列入未来我国重点发展的生物质能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实业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着变化。通过沼气工程的建设既能够解决农作物秸秆焚烧及污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可以充分利用沼气能源用于风景园林中的照明设计,沼渣更是优良的有机肥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园林后期养护中化学肥料的使用。

2.3 中水系统设计

中水回用是将生活污水及部分的工业用水作水源,将其进行一定的处理后回用到园林灌溉、生活杂用等相对而言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地方,经过处理后的水体水质介于自来水与污水之间。近几年,我国农村地区人口与城镇人口比例基本持平,在全国水资源日益减少的形势下,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推广中水回用技术,既可以增加新的水源,节约“上水”资源,也可以有效解决“下水”的排放问题,减轻水资源供应的压力。中水回用处理可分为预处理、主处理以及后处理三个阶段。预处理包括格栅、调节池等;后处理包括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等;主处理是中水处理的核心环节,主要有物理化学法、生物法、膜处理及膜分离等技术,将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去除。在采取处理工艺方面,可参考相似条件的中水回用系统工程的成功案例,根据中水水源的水质水量和中水的用途来设计,并通过实验进行确定;同时要对不同方案从初始投资、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等进行技术经济效益评比,选取最优设计方案。在对中水回收设计时,要结合风景园林工程条件充分考虑,可设计为地埋式或者地面式,根据其规模建设独立的中水回用系统,且中水主要回用于绿地养护、日常灌溉、养护清洁、洗车和冲厕等,形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中水回用技术作为污水资源化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推广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4 虫害防治设计

基于生态环保观念考虑,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上应尽可能少用化学农药,但是在特定时期,比如病虫灾害来势汹涌的时候,采用生态控制措施难以在短时间内挽回损失时,我们可以适当借助农药来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在该环节中,应优先使用低毒、无污染的农药,避免选用化学农药,以免对人体健康、种植土壤构成不利影响。实际园林工程中,病虫害防治成本高、效果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防治人员,笔者认为,不仅要重视植物防治养护技术的应用,同时还应做好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施工阶段熟悉植物种植季节,掌握植物防治技术,加强植物后期养护,最终保证植物防治后的园林绿化效果。此外,为了排除长期施药害虫产生抗性,我们隔段时间就需要变化药品。在施药时要防止污染园林生态环境,不要使用大面积喷雾的方式,多使用根施、涂茎以及注射等方式。应该说,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达成的事情,需要我们将眼光放长远,时刻谨记以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持续发展,最终为我国的园林病虫害防治事业添砖加瓦。

3、结语

园林绿化是我国国民绿色出行的保障,同时也是我国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但能起到调控城市气候、净化城市空气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保持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本文站在生态学的角度,对我国风景园林设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做绵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朱利叶斯?法布十,S?兰萃撰文,付晓渝,刘晓明编泽.美国马萨诸塞人学风景园林及绿脉规划的成就(1970)[J].中国园林,2005(6):1-7.

[2]陈波,包志毅.生态规划发展“模式”指导思想与目标[J].中国园林,2003(1):48.

[3]陈意.生态危机的对策——建筑创作中的5R原则[J].建筑学报,2001(5):45-48.

[4]邓毅.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及其概念之探讨[J].中国园林,2003(12):52-53.

论文作者:涂康宁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4月总第2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  ;  ;  ;  ;  ;  ;  ;  

风景园林设计中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初步思考论文_涂康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