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油画进入中国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后,中国的油画本身也有了很多属于本土的装饰性表现意味,艺术家们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从技法到思维方式再到画面呈现都有明显的表现。西方尚形,东方尚意,形和意的结合和碰撞产生更多的惊喜,而中国画的极具符号性的表达也为从广义和狭义中为艺术家的思路的拓展提供了重要帮助。绘画中的装饰手法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对视觉需求的提高而越来越多样化,所以,研究探析装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中未来的发展是存在着很大、很广泛的空间,尤其是跟自己国家国情相近,既继承了我国的民族特点,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作品,其意义更是积极向上的。
关键词:油画,装饰性,发展
本论文主要对油画的装饰性语言在各个时期发展表现展开论述,通过对油画中装饰性语言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研究,来达到对油画中的装饰性表现有更多认识。本文中主要以赵无极和吴冠中的作品为例,从构图、造型、色彩、技法、主客观等方面综合论述各时期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个性化装饰性色彩的认知与尝试,体现出装饰性元素在中西方的绘画作品中的运用的显著性和重要性。
首先,林风眠作为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位教育家,培养出旅法艺术家的三驾马车的赵无极和吴冠中。1950年后,赵无极的绘画风格渐渐脱离了符号,取而代之的是边界模糊、变化柔和的色块,只是在混沌的色块和色块之间隐隐约约的有少许线条的出现,而探索色彩的变化变成了第一要素,在符号向更抽象的创作风格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百合》这样的作品,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背景色块的消失融合,后世梦境或是号线空气的颜色,但不可否认的是抽象才是赵无极本人最想要的,而画中的百合花则成为了作品对具象事物的最后坚持。到了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作品中出现了黑色、褐色等暗色调,笔法富有生机,能感受到手腕翻转的力量,仿佛颜料在笔和画布之间跳动,在这个时期的风格中我们更多看到西洋绘画的技法和东方艺术的理念,也许有碰撞,也许有互补,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赵无极较之老师林风眠更多了一些挣扎,时代的不同,赵相比林来说,没有中国画思维的修养深厚,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少了一些束缚。然而,在没有了技法和“童子功”的干扰,东方的艺术风格则更像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是具体的一笔一墨,而在此背景之下,赵无极理解“气韵生动”则更为自由和洒脱。这个时期所体现的黑,体现的浓郁也许是在用“墨”来诠释他对中国画的理解,装饰的风格在不经意间酝酿,虽然不明显,但在抽象的前提下,装饰性的语言则一触即发。70年代中后期开始,赵无极的绘画风格有了更多的改变,技法的成熟对一位艺术来说是孕育独特风格的摇篮,油画毕竟是要比国画更色彩丰富的画种,色彩的丰富性比较之前有更多的可能,我们多多少少能从赵无极的作品中看到王羲之《兰亭序》中“俯瞰宇宙之大,畅怀品类之胜”的跳脱地球的世界观,对艺术形式的思考、生命的思考油然而生。回归,可能是赵无极当时最想表达的情感,人对母体的向往可能没有停止过,从哪来,要往哪去,这样深奥的问题看来用抽象的表达方式能为的合适。这个时期看是更多的出现纸本水墨的作品,力图抛弃之前的用色块表现的世界,努力用黑白、用留白来表现空间,用留白来表现“宇宙之大”。此时的符号性又获得回归,而符号性不光是抽象绘画的重要元素,也是装饰性绘画的重要元素,因此那些美好的意象时刻拨动着人们的心弦,是不断涌动着的变化的风云,融化在无休止的艺术幻想中。赵无极自己说:我是受中国的影响,对国外的东西也看得很多。因此,我对油画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中国文化很丰富,当然对我帮助很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说从我的画上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韵味……我的画西方的味道也有,东方的风格也有,这是自然的融合,硬做做不出来,不能勉强……他将东方的神韵以及西方的色彩构成形式联系起来,平面几何的处理方式,主观的颜色构成,使作品形式感更强烈,富有装饰性意味。有人评价赵无极是把浪漫主义的观点和后印象派的色彩主观意识融合为一体,是很有道理的。看他的画作,能明显感觉到他将后印象主义的光斑、空气感以及色点加入其间,西方的构成和东方的气韵,西方的色块与东方的笔触交叉、衍生,交错碰撞又达到融合。从气氛、动感、光色关系来分析,又是艺术家心灵的写意,是对梦幻的追求,情感的释放,寥寥数笔却栩栩如生,有时候看似矛盾,但它所产生的形式美感,正是赵无极绘画的魅力所在,更是他探索绘画装饰化的成功之举。
再来了解我国另外一位油画大师吴冠中先生,他的作品融汇中西,画中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文化诗意与气韵。他的创作融汇中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文化诗情和神韵。他用最简单的点、线、面构成出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的形式法则,体现出深度的思想内涵与深远意境,是中国当代油画装饰性语言的典范。作品《江南人家》通过平面的构图形式和块面化的颜色构成,把江南水乡表现得诗情画意,如烟如画,淋漓尽致。他追求画面构成感,在黑、白、灰的色块中巧妙的穿插一些比较跳跃的黄、绿、红等颜色,增添了画面的节奏感,变化中显得十分生动。吴冠中在他的艺术体系里面倡导纯粹和简练,以及”有趣味性的形式艺术”。在其油画作品中,能看到油画语言中的中国精神,和赵无极一样,都是意识形态层面上在解读东方元素,或者说在这个层面在理解“六法”、“六要”,这是用的艺术语言的不同,抽象画有时候还有些“冷冰冰”,但吴冠中满满的对生活的热爱,满满的温度,不害怕表现具体事物造成的“一看就透”,不觉得“深不可测”是窥探世界观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思路下面更容易激发装饰性思维的迸发,其中的点、线、面的运用更视为是装饰性语言的表达方式。
在用笔上,线条的自由、色块的收放自如有老师林风眠的影子,随性,随欲,在放松的情绪之下,有童趣有率真,这在思想层面上也和装饰性风格走在了一起。不乏好事之徒抓着吴冠中的“笔墨等于零”不放手,也许是为了出名,也许是真的不理解。在没有接受正真意义上的中国画教育,对中国画的理解多为精神层面,加之在国外生活久已,对母体艺术的追求迫切,又是用油画来表达,所以理解上、体现上确有不同,这也是赵和吴同老师林风眠最大的不同。
参考文献
[1][俄]瓦·康定斯基著查立译.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 林碧珠.浅谈油画装饰性色彩的特征[n].美术大观[c].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10.
[3] 高名潞等.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4] 中川作一.许平贾晓梅赵秀侠译.视觉艺术的社会心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张博,1982.06男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美术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油画职称讲师
论文作者:张博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装饰性论文; 无极论文; 油画论文; 作品论文; 艺术论文; 语言论文; 色彩论文; 《青年生活》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