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民币资本账户自由兑换现状的再思考_资本项目论文

对当前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条件的重新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文,人民币论文,条件论文,自由兑换论文,项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中国一直在渐进式模式下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进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开放程度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也逐渐成熟起来,可面对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来袭,许多学者又提出近期不该继续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应该认识到,货币自由兑换带来利益的同时确实也会带来风险,因为货币自由兑换是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产物,而市场经济从其诞生那天开始就从未摆脱过大大小小的危机和起起落落的发展周期。但我们不该因噎废食,遇到困难就停止前进,中国不能过度依赖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有必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必要建立新兴国际金融中心,而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正是实现这些设想的瓶颈,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前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紧迫性了解到。

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紧迫性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需要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是一个开放经济体,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达到66%,可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使其金融开放程度与综合国力、国际经济地位及其国际形象极不相称,严重影响着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我国2007年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测算结果是109.4%,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通常人均GDP与金融开放度是大体正相关,按照这一规律,我国目前的人均GDP水平对应180%的金融开放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国的资本管制对资本交易已形成明显的抑制(曹垂龙,2006)。2008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早在2006年的时候,世界十大经济体中除了中国其他国家已都实现了货币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也已经从原来只充当边境小额贸易支付手段走向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与港澳及东南亚各国间的贸易结算货币,这必然会促进人民币的境外资本化和成为国际储备的速度,如果不能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将会严重影响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二)满足市场需求,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需要

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水平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走出了一大步,也使社会各界对其合理化发展充满了期待,可是由于外汇市场尚未与国际接轨,其进一步发展就受到了制约。汇率的市场化取决于外汇市场的发展,而外汇市场与货币可兑换是互为条件和基础的,没有广泛的交易主体自由参与的外汇市场是不健全的,所以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重要条件。

(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当前中国企业已经在承受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有人将中国面临的市场特点总结为“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是符合实际的。多年来中国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目前世界500强的480家已在中国投资,2006年末开始按WTO的要求中国已经全面开放了金融服务领域,国内金融机构也已经处在国际竞争当中。面对这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跨国企业,中资企业利用国际市场降低成本和分散风险的能力却受到了制约。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使中国居民更容易获得国外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国内金融业引进真正的国际竞争机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铺平道路。

(四)提高监管效率,降低外汇管制成本的需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扩大,资本项目外汇管制难度越来越大,管理效率日益下降。2004年以来,冲着人民币升值而流入相当规模短期资金的事实,社会各界虽已有共识,但却没有有效的监控措施。大量的短期资金借助经常项目交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已经取消管制的渠道顺利地流入流出,给我国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04年以来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差额的大幅波动能说明此期间的资本流动是很不正常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不但可以破坏外汇黑市的生存土壤,堵住灰色外汇交易渠道,还可以节省外汇管制成本,有效监督和利用那些将要从暗处走到明处的“热钱”上。

三、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现状

据统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43个资本交易项目中,已有20到30个资本项目交易基本不受限制或有较少限制,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已经实现了部分可兑换。从国际收支的构成来看,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可以概括为:消除直接投资的进出及汇兑限制、消除证券投资的进出及汇兑限制、消除信贷融资的进出和汇兑限制以及外汇市场的准入等。2002年之前我国资本项目收支额不足2000亿美元,2007年增为17703亿美元,在国际收支总额中的占比也在逐年上升,2007年达到41%,可增幅并不大,这说明资本项目开放速度并不快。

(一)直接投资下,基本放开了对华直接投资,只是在投资领域尚有所限制

截至2008年底,世界500强中有480家在中国有投资,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到65.5万家,实际利用外资额累计达8597.75亿美元,仍是世界第一大利用外资国。与此同时,正在逐步放松对外直接投资,境内机构对外直接投资需经有关部门审批,外汇管理部门负责其外汇来源和投资风险审核等。截至2007年底,中国有7000多家非银行投资主体在海外172个国家注册企业达1.2万家,投资额达906.3亿美元。

(二)在证券投资方面

允许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上市的B股、H股等境外上市的外币股票和境外发行的外币债券,但限制在境内直接购买A股、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2003年开始允许居民购买B股,并于2003年和2006年分别实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QFII可以购买A股,QDII可到境外购买、出售和发行资本及货币市场工具,但有严格的额度控制。据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共有76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有65家境内金融机构获得QDII资格且批准QFII额度为300亿美元,QDII额度为400亿美元。

(三)在跨国借贷方面

除了贸易信贷以外的借贷行为仍然是全口径严格管制,如按照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外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借用外债计划,合理确定全口径外债的总量和结构调控目标。

(四)外汇市场方面

2005年以来,外汇市场的基础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2005年推出银行间人民币外汇远期业务;2006年1月引入做市商制,开展了询价交易模式,并批准在上海浦东和北京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外汇交易主体得以扩展,但仍然限于境内金融与非金融机构(包括境内外资机构);2007年4月更新了交易系统,2007年8月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丰富了外汇市场交易种类,可是交易规模并不大;2009年一季度,外汇市场会员有268家,即期外汇日交易量为1.7亿美元,外汇远期和掉期交易额为18.8亿美元。另外2008年4月实现了境内企业意愿结汇,同时放宽了个人购汇额度,基本能够满足企业和个人经常项目下用汇需求。对于非居民进入中国外汇市场和居民进入国际外汇市场仍然是严格禁止的,境内个人只能通过商业银行做实盘交易。

中国资本账户管制的主要特点:一是对于证券投资、衍生工具和借贷等流动性较大的项目管得较严,对直接投资管得较松;二是对资本流出管得较严,对资本流入管得较松;三是对资本跨境流动管制较松,但对本外币兑换管制较严;四是名严实松、列出肯定项的管制政策。恰恰是这些不对称的管制政策为国内企业和个人的投资、融资、防险等资金流动形成了障碍,同时为国内外大量的黑市交易和灰色资金流动渠道的形成提供了机会。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人民币可兑换程度相对于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程度及其发展需要已明显滞后,然而在“条件未成熟”的舆论导向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仍然“没有时间表”。

四、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前提条件基本具备

学界根据IMF所列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资本项目开放的前提条件,包括宏观经济稳定、微观主体的竞争能力和市场机制、适当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完整的金融体系和充足的外汇储备等。目前主张放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者认为,虽然中国在宏观经济基础、市场机制以及财政状况、国际储备等条件基本具备,可是微观经济主体、金融监管水平、外汇市场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还不能满足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而笔者认为就当前而言,微观经济主体、金融监管水平、外汇市场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其继续发展恰恰是要依靠资本项目开放才能够得以实现。基于此,笔者想重申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并试图阐明从今日中国国情及国际环境来看,只要采取适当的配套改革措施来应对相关风险,加速资本项目开放是完全可行的。

(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改革成果是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保障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必然是需要一些前提条件的,而今天的中国具有稳定的宏观经济状况、较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充足的外汇储备、相对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及日益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以2008年底的数据为据,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资本输入国、第二大资本输出国、第三大贸易国、第三大经济体。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2008年中国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仅次于美国的22.8%,列居第二。而且长期困扰我们的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和资本充足率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据经济日报报道:我国银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20%的水平降到2008年的2.5%;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的银行从2003年的8家上升到2008年9月的192家,占整个银行业的85%以上。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外汇市场改革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上人民币信誉的进一步提高和在广泛的国际合作之下形成的金融监管体系等,都将是顺利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强有力的保障。

(二)相对于成功实现货币可兑换的国家,中国有明显的优势

在国际上对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条件虽然没有统一可参考的标准和量化的指标。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宏观经济指标,通过和其他已成功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国家进行横向比较。观察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拉美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以及东欧转型国家资本项目可兑换过程,不同国家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说明:一般情况下,经济基础较雄厚的国家可以在宏观经济政策不发生剧烈变化的前提下推行资本项目可兑换(李瑶,2004)。2006年印度和俄罗斯相继取消了资本管制,而且近两年的经济运行并没有太大的起伏,显然效果不坏。相对两国条件而言,中国的优势也是明显的(可参考表1)。

(三)百年不遇的危机,对中国来说也许是百年难遇的机遇

对于美国金融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调整情况的评价以及对未来的预测众说风云,但也有一些共同的认识,即危机虽然给我国外向型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如:促进我国经济的有效改革、争得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机会、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要有实质性的进展。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如果人民币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那么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只是国内金融中心而已。这显然对资本项下人民币的可兑换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实际上每一次制度的变更都是有风险的,任何经济体永远都要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就算我们今天练就一身功夫,可面对未来仍然可以说一无所知。开放程度与本国经济发展需求是否相适应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而且从今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紧迫性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地发生的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为国际金融秩序的变更不停地在传递信号,这对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是极其有利的,今后国际协调是经济安全的最主要的渠道,这说明目前是加快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良好时机。

标签:;  ;  ;  ;  ;  ;  

对人民币资本账户自由兑换现状的再思考_资本项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