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国主义的内涵与层次_爱国主义论文

试谈爱国主义的含义及其层次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论文,含义论文,层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爱国主义,人们通常定义为“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注:《列宁全集》第28卷,第168—169页。)其实,列宁在文章里恰恰反对人们这样误解爱国主义。这说明,列宁已提出了爱国主义含义需要探索的命题。

从价值角度看,爱国主义历史演变过程本身就赋予了其三级序列质的含义。

一级情感质。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历史阶段,人们为了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常常要组成群体向自然索取,这种群体在一定物质生产基础上,由于长期交往过程中多种稳定的因素,而逐渐扩大为一个、数个甚或数十个民族的社会共同体,并因活动疆域的稳定而形成了后来“祖国”的雏型。这时,人们对价值仅仅有了一种直观的朴素的效应关系的认识,即自然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人们需要和人们需要被自然满足。于是,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亲密的情感,对自己定居的乡土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依恋。

二级意识质。剩余产品、分工、阶级、国家的相继出现,人们产生了社会需要和自尊需要,对价值的认识也有了一种理性认识,即个人在社会关系中,既是生产价值的主体,又是以其创造性的活动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客体。人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人的价值观既是对自身需要的的满足,又是对他人、社会需要的满足,从而使人的价值以其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表现出来,推动了人们的爱国情感上升为一种爱国意识。其一般内容是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对自己祖国命运的关心。

三级行为质。社会交往的扩大与频繁,人们产生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价值的认识又进了一步,即认识了个人和社会的统一,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在统一中,社会的价值是价值体的主要方面。从而推动了人们爱国意识上升为爱国的行为,其一般内容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联系起来,并以忠于祖国为重,具体表现一是不甘屈服的“志气”;二是不甘落后的“骨气”。

爱国主义内容的三级质是在实践中展示并被人们认识的,“三级质是否依次积累升华,以及升华程度如何,检验的最终标准是爱国主义的社会实践。其一般内容是“志气”外化的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实践;二是由“骨气”外化的不断探索国家富强出路的实践。

可见,爱国主义的内含依次在实践中展现三级序列质为:一级情感质;二级意识质;三级行为质。这三级序列质通过实践反过来凝聚为爱国主义的根本质。爱国主义三级序列质与根本质之间的关系可如图所示。要给爱国主义作以定义,必须揭示其根本质,而根本质是通过三级序列质及其实践展现的。故此,我给“爱国主义”作出这样的表述,以讨教关心这一问题研究的同仁。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情感上、意识上、行为上的热爱及其实践。

爱国主义根本质外化过程中表现的三级序列质之间在实践中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彼此贯通的。

一级情感质是爱国主义存在的基础。它源于人们征服自然、抵御外强的需要,但对需要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心理,是人们对于社会生活条件的一种经验的反映。

二级意识质规定着爱国主义的方向,制约着爱国主义的水平。它的产生依赖于情感质的积累与升华,并把需要之间的社会关系提炼成为系统的、自觉的、理论化的反映形式。由于在各种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占有相当比重,爱国主义的民族性、阶级性已以观念的形式潜藏其中。

三级行为质是通往爱国主义实践的桥梁。它把爱国主义意识化为具体的实践,通常所说的方针、政策、措施等就是其主要内容。它是一级情感质、二级意识质转化为爱国主义实践的必经一环。

爱国主义根本质制约的三级序列质在实践中既有上述独立积累而依次升华的“溢出效应”(注:“溢出效应”是指事物非本质质之间正向上独立积累依次推动升华的连锁反应。)关系,又有反向依次推动升华的“回波效应”(注:“回波效应”是指事物非本质质之间反向上独立积累依次推动升华的连锁反应。)关系。

爱国主义的实践丰富和完善了三级行为质,行为质的丰富和完善又推动二级意识质的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意识质的理论化、系统化又推动一级情感质的丰富和稳定。

正因爱国主义三级序列质在实践中这种正向反向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贯通,不断促进,才构成了爱国主义根本质的升华,其外在表现则是爱国主义实践中境界的提高。

以上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一般来看,由于爱国主义三级序列质在实践中各自满足人的不同基本需要,以需要层次论为基础,可建立爱国主义三级序列质模型如下:

爱国主义三级序列质模型蕴含以下两个基本观点:第一,爱国主义从低级到高级具有三个层次,即以情感为主的爱国主义;以意识为主的爱国主义;以行为为主的爱国主义。第二,爱国主义层次高低与其产生要素的数量、质量成正比,即,爱国主义层次越低,其产生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越低;反之则高。

因此,列宁才反对人们从情感质这个最低层次上理解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内含三级质的层次性最易从历史上爱国主义实践长河中体现出来,近现代中国人爱国主义历程就是其内含三级序列质层次性的一个典型反照。

下层劳动人民掀起的义和团爱国主义运动,由于其情感质没有得到系统性升华,而在意识质上表现为神秘主义,在实践中盲目排外,甚或把“扶清”当作“灭洋”的目的。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把情感质升华为一种错误的意识质,认为清帝只所以忍受割地、赔款之大辱,根在“无能”,于是企图重建封建帝制,以恢复民族威风,在实践中只能以失败告终。

洋务派在情感质升华上虽进了一步,认为挨打的原因是军事落后,但终归意识质上是一种浮浅认识,实践中“自救”不成,一败涂地。

改良派情感质升华又进了一步,认为挨打原因除国事落后外,还有具体制度,但意识质毕竟不完整,在实践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情感质升华上把意识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由于其意识质本身跳不出唯心主义的泥潭,实践中将革命推到了绝路。

新文化运动的有识之士在意识质上表现出旧民主革命范畴的最高水平,但由于脱离中国国情,使其“借来”的理论成为无本之木,在实践中未能撼动旧制度的国家机器。

中国无产阶级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表明了他们将爱国主义情感质升华为最科学的意识质,行为质上又探索出一套正确的方针、政策,因而在实践上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如果把上述中国近现代各阶级、阶层爱国主义历史与爱国主义三级序列质之间的关系加以小结的话,可如图所示:

不同阶级、阶层的整体爱国主义境界要受到其内含三级序列质的决定及实践的检验;不同阶级、阶层的个人其爱国主义的境界同样受制于其内含的三级序列质。

洪秀全由于爱国主义意识质上的认识错误,很快腐化变质;林则徐意识上被称为“睁眼的看世界的第一人”,但在实践中只主张学习西方科技;谭嗣同在实践上以血唤醒国人,但在意识质上不主张触动封建帝制的根基;孙中山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堪称民主革命之“先驱”,但意识上却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夏明翰在情感上对共产主义一往情深,意识上认为其是人类最高理想,行为上时刻准备为其牺牲生命,才是实践中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爱国主义统一统线中,我们对不同层次的人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基本要求,如对台湾当局是不搞独立;对普通公民是拥护社会主义改革;对青年团员、共产党员则要求有共产主义的人生观等;这种爱国主义三级序列质及其实践上的不同层次要求也反映了爱国主义是有层次性的。

爱国主义内含的三级质的序列性及其实践的境界高低体现了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最高层次、最高境界的爱国主义。

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主体与大机器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者;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是其它阶级不可比拟的;无产阶级对旧制度愤恨的深切性及对未来社会发展前途依恋的深切关注性决定了他们能够充当全民族爱国主义情感质的代表。

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思维、自然内在的规律建构自己爱国主义的意识质,使得他们认识到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其意识质的科学性是其它阶级望尘莫及的,因而能够对全民族爱国主义意识质起领导作用。

无产阶级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其行为质既能凝聚民族智慧,又能顺乎世界之大潮,使其它阶段所不具有的,因而能够充当全民族行为质的表帅。

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而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其实践的彻底性和革命性是其它阶级所没有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爱国主义实践证明了其能够肩负起全民族爱国主义实践的领导重任。

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扩展和应用,是其与资本主义斗争的精神支柱,又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共同体精神的萌芽,因而,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最有前途的爱国主义,是最高境界的爱国主义。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共产党人的人生真谛是为人民服务,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质、意识质、行为质及其实践堪称人类爱国主义的楷模,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爱国运动中,共产党人是最先进的战士。

研究爱国主义含义及其层次性,有助于爱国主义的理论建设,也可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以下原则指导。

第一,判断一个阶级、阶层、乃至个人是否具有爱国主义的最终标准是爱国主义的实践。那种自称“情感上爱国”,“思想上爱国”都因没有爱国主义的实践是虚伪的爱国主义,只有在祖国利益受到伤害,敢于与其斗争;国家受到侵犯,敢于与敌血战到底;祖国需要发展,便不惜生命勇于奉献的阶级、阶层、乃至个人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第二,判断一个阶级、阶层、乃至个人爱国主义境界是否崇高的标准是爱国主义的意识。它不但规定着爱国主义的方向,也制约着爱国主义的水平。因此,培养和提高爱国主义意识是提高爱国主义境界的关键。

第三,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有不同的主题。从年龄层次看,对青少年应以情感主题为中心;青年应以意识主题为中心;成年人应以行为主题为中心。这是由他们的生理特点决定的。从认识层次看,对低水平的公民应以行为主题为中心;对中水平的人应以意识主题为中心;对高水平的人,应以情感主题为中心,这是由他们的爱国主义实践要求决定的。

第四,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民族,振兴中华一直是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但是,人民是划分为阶级、阶层的,爱国主义在实践中也是有层次的。历史证明,共产党领导的爱国主义能够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历史也终将证明,只有共产党领导的爱国主义教育,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水平才会提高,中华民族才会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论爱国主义的内涵与层次_爱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