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1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1.1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关系到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我国不断对其投入人力、物力与财力,已经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到了有效建设。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指标的逐年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实现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保证农村的生态环境不受损害,实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国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大对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保护力度,并将其落实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之中,遵循生态农业的环保理念,提高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提升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水平,实现农村绿色生产的同时也保证当地农民的经济得以稳定增长。
1.2农业发展的必然保证
农业发展的必然保证是做好农业生态建设工作。通过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来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并不具备长远发展的生命力,当这种农业生产方式执行一段时间以后,就会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一个地区若缺乏当地的资源支撑,会造成当地经济的停滞不前,同时还需要负担沉重的环境建设资金,最终影响其区域内整体经济的均衡发展。做好农业生态的建设工作,可以避免农业生态失衡现象的出现,促进区域内各项经济的均衡发展,转变农村传统粗犷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村精细化耕作,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终为我国农业更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
2.1合理利用资源
结合国内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系列问题看,资源浪费现象尤为突出,这就对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利用资源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农民要注意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废弃资源等做科学处理,对其进行循环利用。从具体措施看,可以采取运用沼气、兴建水利工程等方法;同时,可以打造全新的产业模式,实现其横向扩展、纵向深加工,打造综合种养型产业模式;再者,可以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借鉴清洁投入产出的经验,从而使废弃物达标排放。
2.2合理减少农业污染
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土壤成分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土壤的构成情况对化肥的种类和用量加以确定,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的作用,而正确使用化肥,无疑能起到保护土壤、避免营养流失的重要作用。在农田内,有许多天然产品可用作养料,比如秸秆就可以用于发电、还田。此外,加强对现代化防害虫技术和施肥技术等的运用,也能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促使其在农村得到广泛宣传,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形成正确的生态农业的意识。由于农作物极易受到害虫的侵害,因此必须在农作物的培育过程中加强害虫的监测,一旦发现不良现象则必须对其进行及时处理,控制虫害现象。
2.3转变农业发展模式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农业发展也必须采取全新的理念指导和科学的发展模式,结合长期以来农业发展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国内经济环境,应该探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模式,以此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发展生态农业,应该在较大范围内兼顾农林牧副渔等多项事业的进步,促进综合发展,换取规模效益。为促进这种先进模式的大范围推广利用,相关地区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比如组织开办培训班,号召村民参与,安排专人向农民介绍有关土壤成分、化肥施用、提升土地产量等方面的知识,以免出现不科学施肥、产量反而降低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增加生物多样性
在农村地区,由于不科学的耕作方式,极易引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当地政府和农民应该借助生态优势,加强现代化生态建设,运用田间间作、套作与轮作等先进形式,保证单位土地面积所对应的植被覆盖率,确保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以及生物和谐共生。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山区发展以林为主的模式,打造多种类、粗精结合的加工工业体系;在林区则注意推广轮封、轮造、轮放的方法,确保森林体系的整体生产能力。
2.5根据生态环境评价机制构建农业经济模式
要想推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一定要遵循生态规律,根据农作物生长的习性建立农业生态系统。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的特征及农作物生长的习性,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要不断发展农业经济,还要改变种植单一农作物的作业形式,根据农作物的特征间作其他农作物,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例如高层种植区一般处于农用地边缘,如果种植的植物过多,会减少太阳辐射能的转换率。对于低种植植物,可采用混种形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立体种植模式从能量跟踪到能量流出的整个过程都能呈现生态经济的发展情况,改变单一防治虫害的方法,优化农作物防治结构。农业生产要尽可能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借助自然生物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特性,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内部防治病害的能力,避免使用化学药剂破坏生态环境。
2.6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能源型生态农业模式
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能源型生态农业模式是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相关部门应该确定农业经济和能源供应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控制当地拥有的农业资源,开发适应当地农业种植的新型科研技术,在满足农村现有生产标准的前提下,对农业生产中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将新型科研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中的能源利用上,进而提高农业种植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例如,水利水电工程就是利用对水能的转化,降低农业种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7重视农业生产新技术,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
在现代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农业种植的过程中,重视当地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应用,结合当地农业种植的科学合理规划,将新技术与农业种植的发展技术综合开发,可以提高当地农业种植的技术质量和农作物种植速率,降低当地农业种植的人力资源消耗,同时还可以减少农业种植成本,实现农业的生态经济发展。当地种植部门还应该在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利用下,逐步完善当地生态农业的产业链。充分结合当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合理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来提高其农村信息的流畅度,从而保证农业种植的产销平衡,完善农村生态农业产业链。例如,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其种植的作物进行网络在线销售,以拓展农业销售市场,通过互联网技术做好外地市场销售的信息搜索和调查,实现当地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形成一条龙式的产销模式,促进当地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对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进步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合理利用资源,合理的减少农业污染,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做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增加生物多样性,提供安全农产品。
参考文献:
[1]刘君.基于改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7):24.
[2]张小强.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8(06):360-361.
[3]王佃香.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农家参谋,2018(04):39.
[4]何立华,祝启雄.洪湖地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1):18-21+37.
论文作者:王宝静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生态农业论文; 农业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农村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