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人视角的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研究
宋慧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卫生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 基于《中国老年人生活状况第四次调查》结果,首先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参与及精神文化生活状况4个方面入手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然后基于个人视角从加大健康投入、做好老年期人生规划等方面深入探讨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策略,为推进全社会“积极老龄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应对策略;个人视角
“健康老龄化”一词于1990年由WHO提出,其内涵意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以及不因人口的过渡老龄化而影响社会发展。当今世界包含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均已步入老龄社会。老龄社会的到来,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21世纪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1]。
1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中国老年人生活状况第四次调查》(以下简称《第四次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5年,全国60岁~6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占比56.1%,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比13.9%,低龄段老年人口总数超过中、高龄段老年人口之和。可见,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内部年龄结构相对较轻,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仍处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机会窗口期[1,5]。另外,大多数老年人尚无足够的经济实力购买专业化老龄服务,商业健康保险意识淡薄。全国老年人商业保险购买比例极低,老年人未做好应对健康风险的充分准备[2]。
1.1 健康状况
城乡老年人健康差距明显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慢性病情况严峻且病后处置情况不佳。①独居老人自评健康状况较差。无论城乡,低龄、男性、文化程度较高且非独居的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相对更好。②高龄老人慢性病患病比例较高,且患病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高龄老人慢性病患病率达九成,以骨关节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种最为常见。③健康投入过少,保险购买意识薄弱。最合理的健康投入方式就是把钱花在预防上,而调查显示中国人一生在健康上的投入,60%~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健康是一切的根本,与巨额的医疗费用相比,个人用于疾病预防、提高健康素养等方面的健康投入远远不足;而商业健康保险作为一种补充医疗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相对高昂的保费和风险选择等问题,老年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比例仅为3.8%,城市略高于农村。另外,在老年期的高龄阶段,健康状况还与婚姻状况密切相关:健康状况越差的老年人有配偶率越低。
1.2 经济状况
目前老年人总体经济状况良好,但并不宽裕。根据《第四次调查》可知,城乡老年人经济自评很宽裕1.3%、比较宽裕14.8%、基本够用58.5%的比例之和达到74.6%。如图1所示,基本够用的老年人占比近六成,可见老年人没有太多的养老储蓄,而高达44.69%的老年人认为在就医时遇到的最常见的困难之一即医疗收费太高,见图2。从中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造成的最大压力不是老年人的生活费用,而是医疗费用。
图 1老年人经济状况自评
图 2就医时最常遇见的问题占比
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水平是农村居民的3.14倍,但储蓄水平不高。2014年全国老年人口没有存养老钱的比例为67.8%;而有储蓄的老年人中,平均储蓄水平仅为5.4万元。一方面,老年人经济收入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另一方面疾病、失能风险随年龄而加大,但老年人储蓄水平不高,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加大,因此面向老年人的扶贫任务艰巨。
人走向老龄化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身体的衰老,一是心理的衰老。通常应该是先身老再心老。但目前国内对于步入老龄的人群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导致很多老年群体人未老心先老,消极看待老龄时期的生活。
基于以上对老年人健康、经济、社会参与及精神生活状况的综合分析可知:应对人口老龄化,个人需要的不是担心,而是客观看待、冷静思考和积极行动,从自身做起,以积极的心态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和主动学习,为构建全社会的“积极老龄观”夯实基础。
1.3 社会参与状况
随着社保制度、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老年人的物质及服务保障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但精神需求却未能同步得到提升。在整个城乡老年人精神服务匮乏的大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心里孤独、晚年精神生活匮乏、缺乏与年轻人的交流等问题尤为突出。
1.4 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全国近45%以上老年人积极参加帮助邻里、维护环境及协调邻里纠纷等各类公益活动,且年龄越小、健康状况越好、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参与比例也越高。另外,七成以上老年人都愿意主动帮助困难老人且关心国家大事,六成以上老年人参加了社区选举且农村老年人参与意愿高于城市,五成以上老年人希望老年协会开展学习娱乐活动。联合国老年人“参与原则”是老年人实现自身价值、发挥余热为社会和家庭服务的重要维度。
当前老年人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生活。集中反映老年人精神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是老年孤独[3]。调查显示,全国有6.3%和30.3%的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和有时感到孤独,其中农村女性老年人孤独比例为46.9%,高龄老年人孤独比例占一半以上。①子女孝顺程度与老年人孤独感密切相关:不孝顺、孝顺程度一般、孝顺的老年人经常或有时感到孤独的比例分别为70.3%、59.2%、32%,即孝顺程度越高,老人孤独感越低。②网络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4]。鉴于老年人口中,女性占比及女性平均寿命均明显高于男性,因此,需要缩短高龄女性老年人口的寡居期。
总体来看,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状况越好且经济状况宽裕的老年人感到孤独的比例越低。
2个人应对老龄化的具体策略
第一种类型,即“批评与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2]。这种类型的监督执纪特征:监督、执纪的对象从行为上说是党员轻微的不适当行为,即行为没有违纪但有违纪的苗头或倾向;执纪的手段或方式是“咬耳朵、扯袖子”式的而且要达到“红红脸、出出汗”效果的批评教育;监督执纪运用的理想状态是“常态”化,即这种监督、执纪应经常性、普遍性开展,被提醒、被教育的党员人数相对其它三种类型都要多。这一形态针对的对象是具有违纪倾向、苗头性问题的党员,处理原则是按照党性标准加以提醒、教育、批评、管理,以防止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发展实质性问题。
2.1 加大健康投入,推进个人健康老龄化
2.1.2 增加健康投入。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预防上每投入1元,治疗就可减少支出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美国经过20年研究,发现90%的人通过健康管理和教育,能把医药费降10%。“如果你愿意把钱花到早期的健康管理上,就可以把很少的钱花到后期治疗上”。个人一方面可以购买健康保险来分担风险,为健康做更长远的计划和投入;另一方面可以购买保健相关书籍,获取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时刻拥有和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我们个人在应对全球老龄化趋势中最为关键的基础。
优秀的工业设计不仅使电视产品自身更加美观,还可以更好的与家具环境融合,成为客厅别致的一角。目前,主流电视机产品普遍可以做到最薄不足1cm的宽度,仅与一台手机的厚度相当。一系列无边化、超薄的电视产品成为热门选择,不仅方便用户安装,更有定制化的产品,例如大屏拼接、颜色选择、名人定制、专属底座等高工艺电视产品受到很多消费者关注。
2.1.1 要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慢性疾病是老年人健康的最大威胁,而未来健康政策的焦点正是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老年人应积极响应“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健康应从医疗转向预防为主”,加强预防,不断提升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提高健康素养、塑造健康行为,增强身体素质,加强疾病预防。
2.2 做好老年期人生规划,培育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良好心态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总计对256例肿瘤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其中120例患者存在营养风险,需要接受营养支持治疗。其中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为35-70岁,平均年龄为(56±5.9)岁;其中肝癌36例、胃癌42例、食管癌23例、直肠癌19例。按照就诊先后的顺序将其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的常规资料,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2.2.1 保持一个平和但积极的心态。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我们将面临一个比少儿期更长的老龄阶段。因此,个人应提前做好人生老年期规划,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制定新的生活、学习及工作目标,积极参与支持社会的发展。
(87)多毛裂片苔 Temnoma setigerum (Lindenb.)R.M.Schust. 姚发兴等(2003);熊源新等(2006);杨志平(2006);洪文(2008)
2.2.2 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中,发挥老年人智慧为社会作贡献,同时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升幸福感[3]。如果能保持活跃,老有所为,继续为社会、社区和家庭有所贡献,也可减少老年人的脆弱性。
首先我们观察混合数据(pooled data)中各变量与主观幸福度的相关性。由于OLS和Ordered model得到的结果并无实质性差异(Ferrer-i-Carbonell and Frijters, 2004),本文采用OLS方法得到混合回归结果。从表2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健康、婚姻状况、教育、工作、性别和年龄等人口学变量都对主观幸福度有显著影响。这一研究结论与幸福经济学文献(如Easterlin,2002,温晓亮等,2011)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2.3 推动个人财富稳定增长,积累必要的养老资本
面对占生命周期1/4的老龄阶段,必须准备必要的养老资本。根据《第四次调查》可知,收入基本够用的老年人占比接近六成,可见多数老年人并没有足够的养老储蓄。联合国老年人“独立原则”的核心在于其在经济上的独立性,经济独立是其他相关权益获得保障的根本。因此,个人应首先从积累养老资本、合理投资理财来推动个人财富的持续稳定增长入手。
2.4 与时俱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相当比例的老龄人群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电子支付方式、手机打车、手机购物等新模式,代际间正在形成日趋明显的电子鸿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网上消费、学习、娱乐,满足精神层面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老年群体的整体生活质量[4]。面对技术的发展,我们不能望而却步,止步不前,必须迎难而上。
总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核心在于构建整个社会的 “积极老龄观”。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社会的新常态,我们对其只能适应而无法逆转。目前社会上较广泛存在着对老龄化的忧虑与恐慌:人一旦超过退休年龄,即立即将其从“劳动人群”划归到 “被抚养者”。我们必须摒弃这种片面关注生理年龄的“老龄化”定义,切忌机械地将“老年人”和“老龄化”与“负担”和“挑战”划等号, 逐步弱化对待老龄化的悲观态度,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良好环境[5]。实现和推进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是我国应对老龄化高速发展态势的必由之路。老年人应遵循《联合国老年人原则》,从自身做起,将个人教育和学习贯穿于个体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始终保持自身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响应国家倡导的 “积极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只有这样,从个人视角来看才能获得更便捷、健康、舒适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边恕,黎蔺娴.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我国多维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83~91.
[2] 党俊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 董彭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金砖四国举措及借鉴[J].现代管理科学,2019,(3):45~47.
[4] 刘倩.自媒体环境下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J].青年记者,2019,(8):26~27.
[5] 胡湛,彭希哲.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治理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18,(12):134~155.
中图分类号: C92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19—0015—02
收稿日期: 2019-06-12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项目名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江苏省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以南京市为例;项目编号:2017SJB0315。
作者简介: 宋慧勇(1980-),女,山西长治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卫生政策与健康管理。
标签:积极老龄化论文; 应对策略论文; 个人视角论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