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价值的再认识_政治论文

对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价值的再认识_政治论文

对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价值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价值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功能和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对思想工作在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中的意义却认识不高,这是很多地方、很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到位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该换个角度,即不但从政治角度,而且从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价值。

1

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华民族的振兴,也是我国走向世界,参与国际范围的经济竞争。我们要发展经济,要走向世界,就必须立足于人才的培养。人之成才重在素质,人之素质贵在完善,人的完善的素质需要培养。当前,人才素质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一个民族参与国际竞争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决定力量。

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人是社会的人。人要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作用,为社会做贡献,必须具备完善的素质。所谓素质完善,就是人的体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结构大体上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物质的,即人的身体条件;二是精神的,即人的心理面貌。人的心理面貌又可分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因此,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德)、科学文化素质(智)、身心健康素质(体),构成人才的素质系统。在这个系统结构中,德智体等是辩证统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首先,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一个,人的素质就不是完整的,人就不是个健全的人,就不能在劳动、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作用;其次,这几个因素各有各的作用和功能。身心健康素质是人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前提条件,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知识、能力、智慧,是人从事生产劳动和为社会作贡献的本领;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政治立场和方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和情操,它是人生的灵魂,决定人从事社会活动的态度和工作效率。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德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人不能无德,无德的人不但不能为社会作贡献,还有可能给社会、给他人带来不幸和危害。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德与智的关系,就是德与才、红与专的关系,它们也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说,德与才是缺一不可的,但德是统率,是灵魂,“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人只有具备一定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才能把自己的知识和才智服务于社会,贡献于人民。关于德才之间的关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论述。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汇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余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全而德不足,以至颠覆者多矣!”〔1 〕这段论述说明为人德的重要,德才兼备的意义,以及无德的危害和在用人问题上重才轻德的错误。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才素质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这种素质与人的知识、能力的获得一样都需要社会的教育。影响人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完善的主客观因素虽然有很多,但社会有计划、有目的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起主导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给一个人善良,并且是得法的、明智地、坚持不懈地去教,那么结果他会变得善良。如果教给一个人邪恶(这种情况很罕见,但也并非没有),那么结果他会变得邪恶。如果既不教给他善良,也不教给他邪恶,那么结果他会变得邪恶。因为人生下来就是这样一种生物,他能够成为人,但不能成为完备的人,完备的人必须造就出来。”人类社会实践表明,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思想品德,不经过系统的教育,人们就可以在几千年来业已形成的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潜移默化中自发形成,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思想品德则不能自发形成,它的形成需要革命政党系统的、得法的、明智的、坚持不懈的灌输、教育和影响,这说明,在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中,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绝不可以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淡化和放松。

2

我国经济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不仅表现为一个国家的物质实力,还应该包括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实力。“精神力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民族如果仅靠物质力的支撑而没有坚固的精神力作保证,那就迟早要导致民族大厦的倾斜和坍塌。”〔2〕综合国力中的精神力包括科技力、文化力、 教育力、健康力、信仰力、道德力、理论力、舆论力、感召力、人格力以及民族的凝聚力等因素。“一个国家的物质力不足所带来的后果是这个民族的贫穷与落后,而一个国家的精神力不足所造成的是整个民族政治信仰的危机、精神支柱的倾斜、道德行为的颓废、价值观念的扭曲,精神生活的空虚和行为方式的变态。”〔3 〕物质力的增强依靠经济建设,而精神力的增强则要靠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

人的理想、信念、精神、道德,是人发挥社会作用的重要因素,是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要发展生产力,不但要重视智力投资,而且要重视提高劳动者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人不仅是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政治主体、历史主体和道德主体,人只有实现了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在内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有效地掌握现代的生产方式,才能成为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社会变革的倡导者、参与者。马克思说:“人本身是他自己物质生产的基础,也是他进行的其他各种生产的基础。因此,所有对人这个生产主体发生影响的情况,都会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改变人的各种职能和活动,从而也会改变人作为物质财富,商品创造者所执行的各种职能和活动。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可以证明,所有人的关系和职能,不管它们以什么形式和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都会影响物质生产,并对物质生产发生或多或少是决定的作用。”〔4〕马克思还说, 人在劳动过程中,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表现出来的意志。而且,劳动内容及其方式和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劳动者越是不能把劳动当作他自己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来享受,就越需要这种意志。

上述表明,人作为劳动者、生产者,不但要有知识、有能力、有智慧,而且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科学技术是资源,道德精神也是资源,而且是有着巨大潜能的社会资源,重视精神动力作用,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已经较早地认识到这一点。日本的一位企业家说:“观念的东西不能改变世界,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能够改变世界的”,另一位日本企业家也认为人的“思想比金钱更多地主宰着世界,好的思想可以产生金钱,当代人的格言是思想比金钱更厉害”。因此,他们主张通过技术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来培养和改善自己的劳动者和管理者。日本经济的腾飞,不仅得益于现代的科学技术,而且得益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东方传统思想。比如,日本重视“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本思想,在管理上推行不同于西方传统管理体制的人性管理;在企业里建立“和谐高于一切”的人际关系,以此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倡导“高产乃是为善”的劳动道德观,以此刺激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益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化解矛盾,理顺关系,为人们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劳动氛围,激发劳动者的主人翁责任感,不难想象,在一个杂乱无章、管理无序,人际关系紧张、政治空气沉闷、舆论是非不清的环境里是不会有好的劳动效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政治保证、理论先导、思想动员、观念更新、舆论环境等方面的条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引导人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就决定了在政治观上依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主导地位;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依然坚持集体主义的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和单位的局部利益更加得到承认和一定程度的强化,这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但这毕竟是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还应该通过思想教育和政策导向,引导人们处理好它同的整体利益、全局利益之间的关系,坚持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同样,市场经济所遵循的是价值规律,所坚持的是等价交换原则,这在经济领域里是正确的、合理的,但如果任其延伸,把它扩展到非经济领域,甚至成为社会的一般价值取向,就会助长个人主义和“一切向钱看”思想。为了防止价值规律扩大到政治和道德生活领域,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冲击了人们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平均主义的旧的道德观念,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并不能简单地直接地导致社会道德完善和精神面貌的变化;经济搞好了,物质文明上去了,也不能保证人们思想道德自动地好起来。因此,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加大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如果我们在经济建设中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或者偏离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那就会象邓小平同志谆谆告诫全党的那样:“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所以不能不讲四个坚持。”我国改革开放近二十年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使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须臾不离社会主义轨道的重要的政治保证。在我国,如果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那么,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就会陷入片面性,就会使人们的注意力仅仅限于物质文明的建设,甚至孜孜于个人物质利益的追求。这样,社会主义就会由于丢失精神文明这个重要特征而走上歧路,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物质文明也会因此而变质。那时候“我们的蜀锦杭缎包裹的将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山珍海味喂饱的竟是一付精神空虚的肠胃,设备周全的座座公寓将成为少爷小姐寻欢作乐的场所,风驰电掣的交通工具,只是为投机商贩毒走私提供方便。……倘若如此,我们胼手胝足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又有什么意义呢?”〔5〕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物质贫穷固然是一种不幸, 但精神贫穷同样也是一种不幸。为了避免精神贫穷在中国的发生,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保证我们的社会始终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含辛茹苦、披荆斩棘开拓的道路胜利前进,我们必须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不渝地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注释:

〔1〕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1卷,第6、7页。

〔2〕〔3〕《中国改革报》1997年4月2日。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00页。

〔5〕张善诚编著:《伦理学基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第91页。

标签:;  ;  ;  ;  ;  

对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价值的再认识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