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陈年红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陈年红

陈年红 天门市蒋湖中心小学 431700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044-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也积极的置身其中。大家相互交流、共同研修、总结反思每一堂课的得与失。让人无不感到:实实在在,原汁原味,真实的展示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现阶段,我们农村小学教师结构趋于中老年化,他们从事教学工作时间比较长,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其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程序的公式化。由于年龄偏大,一些中老年教师对新生事物缺乏应有的好奇心,思维定式化,教育理念相对滞后,缺乏创新思维,少有独到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新课改为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带来新思考——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便是一个重要途径。

一、注重学习质疑的有效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主,较少向学生提问。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后,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和加强,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有了根本的转变。但是,我们发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问与答存在这样的状况:第一,将课堂提问片面的理解为“老师问,学生答”。教师满堂提问,频繁提问,往往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还没有弄明白,教师就急于让学生作答,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只是忙于应付。第二,把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只关注形式,不注重效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第三,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肢解成若干问题,不分轻重主次,一并提出,让学生依次回答。

这种有问有答的课堂氛围,表面上看似热闹,实际上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它并不能代表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那么,教师该怎样有效地实施课堂提问呢?有一位教学专家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的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教师应该清醒的意识到,提问是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在提问前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设计,精心挑选,保证所提问题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另外,教师要大胆尝试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大胆提问,共同探究,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的做法,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讲解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纵观村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还在或多或少影响着语文教师,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发现农村小学课堂上讲与读常常存在这样两种现象:第一,教师一言堂,字、词、句、篇逐一讲解,生怕某个环节讲得不够清楚、不够细致,一节课四十分钟,有三十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是教师一个人在独自表演,不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常常只在上课开始或者结束时让学生读一下课文,无论学生能不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教师也不理会,继续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转入到下一个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过度环节,完全流于形式。第二,教师认识到了朗读的重要,却又片面的追求让学生多读。学生时而个人读,时而小组读,时而全班读,表面上书声琅琅,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把朗读形式机械的堆积在一起,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没有点评,学生的情感只停留于表面,得不到升华。

那么,该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学生朗读的关系呢?首先,教师必须清楚,讲解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教师切不可以自己的讲来代替学生的读,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不能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其次,要有目的的让学生朗读。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以问促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力求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议。教师精讲,学生多读。

三、关注教学理念的有效性

乡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知识面不够宽泛,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相对老化,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以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自居。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我们看到:第一、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尚可,综合类知识明显不足,很难适应新教材,特别是涉及跨学科知识时,常常难以对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引导和点拨。第二、乡村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明显欠缺,信息资源驾驭能力不够,部分教师还不能熟练地操作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至今没有尝试过制作课件,至于白板、教学一体机,更是闻所未闻。

如何帮助农村小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农村小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认真开展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其次,村级小学要主动与乡镇中心小学结对,邀请本地名师“送课下乡”,让农村小学教师切身感受到自己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格格不入,触动其灵魂,使其产生迫切希望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服务能力的愿望。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性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新课改让农村小学教师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深知,只有不断努力,锐意进取,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才能真正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论文作者:陈年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陈年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