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形而上学》的学术规范
马 艳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人事处,河南 郑州 451450)
摘 要: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作为一部经典的学术著作,不仅在内容上博大精深,影响着后世的哲学思想,而且在形式上严谨规范,对当今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概括来说,《形而上学》的学术研究主要围绕着世界的“本质”而展开,其研究范畴主要是“概念”的能指和所指,内容涵盖了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数学等诸多学科。《形而上学》的学术规范主要表现在文章结构的逻辑化、批评研究的客观化、语言使用的准确化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 形而上学;学术研究;内容;形式;语言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青年时期曾在雅典柏拉图(Plato)学园学习,其后被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Philip of Macedon)任命为其儿子亚历山大(Alexander)的家庭教师。亚历山大继位后,亚里士多德受到资助,在雅典创立了一个设有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研究院(吕刻昂〔Lyceum〕)。在那里,泰奥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研究植物学,亚里士多塞诺斯(生于约前370)研习音乐,而亚里士多德组织人员对希腊的158部法典进行比较研究。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雅典发生反马其顿运动,亚里士多德被迫移居哈尔基斯(Chalcis),后在此去世。亚里士多德一生写有400多部著作,涉及各学术领域,包括逻辑、伦理、政治、形而上学、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诗歌和修辞学等。有趣的是,约前40年,由罗得的安德罗尼柯编辑的亚里士多德残篇(约100部)很明显是亚里士多德留给学生用的备忘录,而不是用来出版的。[1]
序列结果用NCBI在线工具Blast在Gene Bank内与标准菌株比对,并用MEGA5.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
《形而上学》一书是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全书围绕哲学、学术、“怎是”等诸多抽象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层层追问,属于脱离了物质基础的“形而上”的研究范畴,故名《形而上学》。全书内容旁征博引,在系统总结苏格拉底、柏拉图、泰勒斯、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毕达哥拉斯等诸多先贤圣哲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学术观点,那就是学术的范式、“本体”等基本元认知问题。亚里士多德不仅在书中提出了哲学的基本概念,还就如何展开学术研究进行了梳理,特别是对“原”“因”“是”等最常见的词汇及其“定义”进行了归纳,开创了西方学术研究的“通式”。此外,书中的论述还涉及了几何、数学、天文、物理等自然科学内容,对后世学术研究影响深远。
(3)通过个别座谈了解到,对于高职高专类学生,教师还需从多方面培养其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习惯,并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自主学习过程的督促和检查。
一、《形而上学》中的学术研究范畴
学术研究是当前报刊书籍从业人员和从事教科研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那么,什么是学术?学术研究又是怎样一回事?对此,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书较早地以体系化的方式向世人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虽然在他看来,这里的“学术”更多地是以“哲学”的面目示人。
(一)《形而上学》的学术研究围绕着世界的“本质”而展开
苏格拉底的诡辩和柏拉图的述而不作,虽然都有学术研究的因子,但在具体论证过程中又不乏啰唆的语言和含混不清的思路。亚里士多德则一改其师承的散漫风格,不仅在语言形式上采取学理探究的方法,更是在论证过程中依靠着逻辑的力量层层推进。这种文章结构的逻辑化,首先表现在引论部分的学术梳理上。任何学术研究都不是横空出世的,都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衍生和突变。对已有文献的阅读、梳理和归纳总结,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形而上学》不仅在前2卷用大量篇幅梳理了前人的哲学观点,还在后面的12卷中每个分论点论证前都评价了先前观点的得失和问题所在,这就为论证的成功提供了思路和对象。这在当今的课题申报和论文写作中就是“文献述评”。其次,文章结构的逻辑化还体现在每一个论证内容的条理上。比如在第3卷,在概述了前人观点提出哲学研究的范畴后,亚里士多德分别列出了13个研究主题,明确了全书的研究内容。最后,这种文章结构的逻辑化还体现具体行文的词句上。比如,在论证完前人观点的优劣后,就用“于是”“但”“那么”“所以”等关联词,使得文章逻辑谨言,明白晓畅。
(二)《形而上学》的学术研究范畴主要是“概念”的能指和所指
黑索金(RDX)药芯直径2r0为1.68 mm;柔爆索直径d0为2.94 mm;RDX和铅层密度分别为1.42 g·cm-3和11.06 g·cm-3;l为柔爆索长度。计算得到RDX单位长度质量mex为3.12×10-3 g·mm-1,铅层单位长度质量mpb为5×10-2 g·mm-1。
属性特征代表了航空制造业领域知识的性质,是对航空制造业领域知识最基本的反应,具有类型和数据两种性质,类型是将构成航空制造业领域知识各数据系统统一地分配各个知识单元的规则,对于航空制造业领域知识的特征内容如表1。
(三)《形而上学》学术研究的内容和形式
语言是传递的信息载体和工具。书面语因为语境和使用者的水平等因素会有不同的释义。《形而上学》一书作为哲学抽象问题的研究专著,语言是颇为精当的,一方面在于译者学术涵养的深厚和古文水平的精湛,另一方面更在于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比如,在第 2 页对“经验”“技术”“理论”“医师”“人”等概念的辨析上,就显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性:“在业务上看,似乎经验并不低于技术,甚至于有经验的人较之有理论而无经验的人更为成功。理由是:经验为个别知识,技术为普遍知识,而业务与生产都是有关个别事物的;因为医师并不为‘人’治病,他只为‘加里亚’或‘苏格拉底’或其他各有姓名的治病,而这些恰巧都是‘人’。”[5]2其语言的精妙比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更为让人信服和耐人寻味。
二、《形而上学》中的学术规范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这是亚里士多德在追求学术道路上的座右铭。在《形而上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也在忠实地践行着这一格言,不仅多次批判祖师爷苏格拉底的诡辩,连授业恩师柏拉图也不放过。他在肯定了柏拉图哲学研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错误所在。这是典型的不为尊者讳和“六亲不认”。这种批评研究的客观化还在于,书中的论证内容主要基于对客观世界的实践认知,将每一个论题都分解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三步骤,很少有所谓的不切实际的信马由缰。
《形而上学》对语言学的学术贡献是巨大的,这一点在对基本“概念”的词义辨析和词汇组成方面是显而易见的,部分起到了类似于许慎《说文解字》的作用。能指和所指是语言学的专有词汇,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虽然没有提到这些内容,但却实实在在地从事着语言学的学术研究。比如说“一”的概念,这是我们通常都“自动生成”的,然而《形而上学》却对“一”进行了细致耐心地分层解释。当然,因为受限于时间、空间、认知等条件,他的解释和我们现在意义上了解的概念有所出入。比如“本体”,“亚里士多德在第5卷第8节里谈的不是所有意义上的‘本体’(ousia),而是作为最终主体(hypokeimenon)的‘质料’和‘在质料中的形式’(enmattered form)或‘内在的形式’(immanent form)。而在第7卷第3节中的文本语境中,亚里士多德谈的‘本体’也是可感事物”。[4]不仅如此,《形而上学》还把数学、物理、天文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释。
(一)文章结构的逻辑化
这是由亚里士多德的“学术——哲学”一体化决定的。《形而上学》全书围绕着世界的“本质”问题,批判继承了苏格拉底、柏拉图、泰勒斯、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毕达哥拉斯等哲学家的观点,指出“学术”的“本质”就是哲学,而哲学的主要命题就是研究世界的“本质”。因此,《形而上学》将世界的本原问题作为全书的核心问题进行论证,并形成了其后西方哲学的学术传统。“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形而上学被当作研究‘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第一哲学’。”[2]现在,但凡受过中学教育的人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而意识就是属于“形而上学”的内容。但是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由于社会文明程度较低,人们对世界的本质问题争吵不休,泰勒斯说世界由水组成的,也有人说是由火组成的,还有人说是由“木、土、水、火”四种元素组成。如果这要在前面加个“金”,就成了先秦时期的“阴阳五行”。然而,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仅仅限于物质基础,而是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抽象的世界中去,也就在突出心理学思想的同时,无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的境地,以致被马克思等后学批判,连“形而上学”也成了唯心的代名词。“柏拉图以最为抽象的方式表达了世界的本原,即‘理念论’……亚里士多德不仅发展了对象性形而上学的内涵,而且他也奠定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研究方向。”[3]正是沿着这个方向,才有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形而上学》一书对世界本原孜孜以求的勤勉态度和层层拷问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是值得当今每一个以学术研究为志业者要传承发展的。
(二)批评研究的客观化
《形而上学》对学术研究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学术规范的建立上,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三)语言使用的准确化
除了主要的哲学和次要的语言学等学科内容,《形而上学》作为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学术专著,涉猎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比如,著作开篇就提到了人的求知、感觉、记忆、经验等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我们乐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说明;即使并无实用,人们总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觉。无论我们将有所作为,或竟是无所作为,较之其它感觉,我们都特爱观看。”[5]1而且,这些观点在现在看来也是很有见地的。在批判毕达哥拉斯的“数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时,亚里士多德又列举了“点”“线”“面”“体”等数学专有词汇,甚至用了最后两卷的内容来专论数理问题,这在2000多年前的世界学术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当然,纵观《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重点在于寻找世界的逻辑原点,这是全书的主要内容,而涉及的观点、方法和学科只是形式问题。
三、《形而上学》对当今学术研究的启示
学术研究是从事科研工作的看家本领,尤其是近年来在高校的内外排名中,科研是第一竞争力,这才有了所谓的“唯论文”等“五唯”论断,而以学术研究为核心的“唯论文”排在了第一位。尽管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开展了清理“五唯”的文件,但是,科学研究作为大学排在第二位的职能作用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的。那么,对于以学术研究为志业的高校师生来说,要从《形而上学》中学习借鉴什么是必须要厘清的。
(一)如何开展学术研究
学术不是闭门造车,尤其是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者来说,学术研究必须走过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要和社会现实、世道人心有充分的接触,立论研究的出发点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认知感受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既要有“天线”的理论指导,又要有“地线”的实际支撑,写作过程中才有可能言之有物,写出的文章才能才有可能接地气,出真知。“理论指导”的功底离不开充分的学术文献阅读和思考、研讨,实践的检验也离不开教学、社会、文化、生活等的提炼升华,这就要求学术研究人员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社会阅历,善于发现“疑点”。《形而上学》在这方面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二)如何做好学术研究工作
开展学术研究只是科研道路的出发点,如何在这条道路上走出特色、走出成果,是需要下一番硬功夫的,同时想要出特色、出成果还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学术共同体的环境熏陶。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够形成《形而上学》等著作,离不开其先师柏拉图乃至苏格拉底留下的辩论研讨传统,这是砥砺思想的利器,这就有了我们现在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亚里士多德的成功还在于政府制度的强有力支持,比如说他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及其所在的政府的支持是亚里士多德能够心无旁骛地从事学术研究的物质基础。当然,最关键的还在于个人的努力进取,研究者要善于吸收借鉴前人成果,学会站在巨人肩上传承和发展。
(三)学术研究要直面问题和困难
学术研究要解决的问题都是现实问题,哪怕是所谓的抽象的概念。比如古代文献中的“名物”,对现实生活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并会在一定条件下“复活”。所以,学术研究就要勇于探索,直面问题和困难,大胆革新,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学术研究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理论深度、视野宽度和持久度等困难,现实的问题是文章质量和投稿命中率、发表期刊层次等,此外,还要考虑论文写作、课题写作和专著写作等学术研究的联系与区别。总之,学术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形而上学》等经典著作和权威期刊中找论点、论据支撑,甚至于像《形而上学》一样跨学科写作,进而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成果质量。
参考文献:
[1] 艾伦·艾萨克斯.麦克米伦百科全书[M].郭建中,江昭明,毛华奋,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1464.
[2] 李锦程.形而上学何以可能?——论先验托马斯主义对康德先验方法的批判和推进[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21-27.
[3] 牛小侠,邱海天.论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消解与构筑[J].世界哲学,2018(3):5-10.
[4] 王玉峰.亚里士多德论“分离”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2018(8):67-74.
[5]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中图分类号: H0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7864(2019)06-0069-03
doi: 10.3969/j.issn.1671-7864.2019.06.020
收稿日期: 2019-05-1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增强国家凝聚力问题研究”(13BKS02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金庸小说教育价值及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研究”(2020-ZDJH-147);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双创’视阈下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研究”(〔2019〕-JKGHYB-0416)
作者简介: 马艳(1983—),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责任编辑 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