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我国交通建设力度加大,尤其是在道路建设方面,诸多施工单位已将焦点聚集在道路建设上。但因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差,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能力不足,我们道路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当前,沥青道路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交通道路。同时,因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多种路面病害,例如:桥头跳车、路面坑洞、裂缝、平整度、车辙、积水等,严重影响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对通行车辆的安全也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要加强对沥青道路路面的防治工作,将沥青路面病害的威害程度降到最小。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质量
1 早期反射裂缝
在道路建设工程中,因使用的施工技术不恰当,导致道路建成后出现表面裂缝的现象。此外,长久失修的老路因受到大车重压,亦或是人为机械破坏,以网状型向四周破裂,进而使道路产生纵向或者横向的裂缝。这两种裂缝,我们均统称为反射裂缝。反射裂缝形成后,将大大降低本有的承压能力,高而重的行车经过时,极容易受到地面塌陷伤害。更值得注意的是,反射裂缝形成后,修复速度慢,且修复难度大,极易促发交通堵塞现象。因此,在建造道路时,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监督每一道施工环节。
1.1 形成原因
道路建设过程中,因受到半刚性基层施工影响,无法完全顾及所有的施工面,导致基层出现明显的裂缝;此外,施工单位不重视新建路面的养护,任意放纵路面受气候影响,进而使路面产生干缩或温缩现象,基层裂缝形成;而施工地带土质差,整个路基出现明显不均匀情况,也会使路面出现路床裂缝。
1.2 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半填半挖道路段出现早期反射裂缝,在建设路堤时,施工单位应派遣专职人员在稳定坡面上仔细清除粘附路面上的草皮、树根等障碍物,并适当地构建大于或等于1平方米的小型分层台阶,保障道路基底涂层坚实不易受损。同时,在台阶平铺完成后,施工单位要积极采用压路机的碾压作用,使路面在保障正常排水的情况下,其他区域能够被有效夯实。部分道路建造区域通常会出现土质差的地段,若监察不到位,施工技术差,极容易使公路路面出现早期反射裂缝。对此,施工单位在道路建设前应积极邀请道路勘察与设计单位到现场查看,并针对地段土质情况及其他影响因素做好及时预防措施,如采用换填技术、增加加固措施等。而在道路建造完成后,检测部门还需针对该地段进行严格检查。如果施工地段采用的是半刚性基层,为了保障基层安全,防止裂缝出现,施工单位应派遣专员定期抽检或详细检查每一款施工材料,充分确保施工材料达标;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监理工程师要督促施工单位使用合理配比的水泥,并及时做好防干缩与防温缩的举措,使每一个基层路面都不会过分潮湿或干裂,由此保障道路通行安全,强化道路交通管制能力。在施工材料达标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设计沥青的混合物配比,防止混合物料过分稀释,施工后无法粘合,导致裂缝出现并扩展。同时,适当地对新铺的沥青路面进行碾压,使混合物料能够充分渗透,提高路面坚实度,减少早期反射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沥青路面松散类病害
2.1 形成原因
沥青路面出现松散主要是由沥青路面混合材料粘性不足导致的。通常,沥青路面的松散面积大于0.1m2。相比较早期反射裂缝,地面松散对路面行车安全将产生直接伤害。而且,这种危害现象遍及整个沥青路面,亦或是局部沥青路面。一般而言,当路面某个地段出现明显的车轮痕迹时,说明该区域出现了严重的沥青路面松散现象。之所以出现沥青路面松散情况,主要是道路施工时,使用的沥青混合料中含有较多的风化颗粒。当雨水或地表水浸润这些风化颗粒时,颗粒被迫流失,路面坚实度下降,加之轮胎重压,松散的沥青混合料进一步碎化流失。这也导致沥青路面在无法承压时出现严重的松散类危害。除此之外,当沥青路面出现大约0.1m2脱皮面积时,沥青路面在水的伤害下将发生严重的松散现象。
2.2预防措施
当沥青路面无任何贫油现象时,施工单位可在高温天气的情况下向沥青地面撒一些具备粘附性的嵌缝料,并在扫帚均匀清扫的情况下使嵌缝料逐步进入到路面松散处,强化路面硬度。如果出现大面积的麻面,建议采用高粘附性的沥青,兵撒入颗粒较大的嵌缝料,进而有效充实路面松散处,强化路面硬度。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道路路面中通常会包含一定量的、可降低沥青与嵌缝料粘附性的酸性石料,导致公路路面裂缝频频出现。因此,在强化道路硬度时,应尽量剜除这些酸性石料。
3 裂缝
当前,大部分道路都是有沥青材料建造的。而用沥青材料建设道路,又容易使路面出现裂缝。因为沥青路面长期受雨水或其他水分浸泡时,路面的含水量将日益提升,进而逐步软化沥青道路的路基。当行车重量过大重压路基时,路面会出现裂缝甚至是塌陷。
3.1产生原因
第一:任何道路都必须要有坚实的地基,才不至于使路面出现裂缝情况,尤其是在大弯道的U型地带,车辙和沉陷等危害极易出现;第二:由于沥青地面长期承受重量级行车重压,使得路面材料本有的弯拉强度降低,进而逐步引发路面塌陷或出现弯拉裂缝;第三:道路建造材料,如沥青等逐步老化,材料本身的变形能力大大减弱,导致路面容易出现龟裂情况;第四:建造公路时,施工单位未对路面地基做好合理设计、路面施工时也缺乏合理的材料配比,进而导致路面荷载能力下降,裂缝出现;第五:受温度影响,沥青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导致材料的抗拉强度被破坏,路面出现明显的横向和纵向裂缝。
3.2预防措施
第一:及时处理沥青路面出现的局部或全部的轻微裂缝情况,如采取刷粘稠液增加沥青材料的粘合度等,提高沥青材料粘合性;第二:判断裂缝是横向收缩还是纵向收缩,适当处治横纵向裂缝宽度;第三:对因路基强度的差、混合材料粘合度不足引发的裂缝,先做好基层处治,而后重新铺设新的沥青路面;第四:施工单位在建造道路面时要保障沥青混合料的各种原料配比是合理的,且温度不会过低也不会太高。
结束语
因沥青道路路面的施工工艺日趋成熟,沥青路面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道路建设中。尤其在我国,随着“白加黑”工程的实施,沥青路面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加强沥青路面的养护管理,积极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论文作者:周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路面论文; 裂缝论文; 道路论文; 沥青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松散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