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保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经奠定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本制度框架。展望其未来发展,应当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保障自身的发展规律,加快建立健全“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伴随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转型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经过初期的恢复调整,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的探索试点,1997年之后10多年的规范发展,实现了几大转变:
(1)基本打破了国有企事业“单位办保障”的旧体制,初步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统筹和属地化管理,单位保障制度转换为社会保障制度。
(2)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对公有制单位正规就业职工实行社会保险的做法,新的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面逐步向各种所有制类型的正规就业职工和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扩展,覆盖面不断扩大。
(3)初步打破了完全以户籍划界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
(4)初步形成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5)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
总之,不断发展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保障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结30年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主要的经验有:一是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逐步提升社会保障建设的地位与作用;二是将借鉴国际经验和尊重本国国情结合起来,坚持从国情实际出发;三是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四是正确看待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管理中的分散与统一,对社会保障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原则。
目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更不完善,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包括:
1.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的问题仍十分突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难度非常大。
2.社会保障历史债务缺乏明确的处置方案,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许多困难。
3.社会保障基金统筹层次不高,各地社会保障制度差异过大,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不小的阻力,社会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十分困难。
4.社会保障投入不足,保障水平明显低于实际需要,社会保障建设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的严峻挑战。
5.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中的失误与教训也不少。
加快社会保障建设,要认真汲取前30年改革的经验教训,在保持发展、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应当下决心解决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要求政府要承担起并且发挥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导作用。
继续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险,在更大程度上体现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和社会保障的效率特征。
要积极探索并根据不同社会保障项目的具体特点,使社会保障项目的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符合自身运行规律,又适合国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