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教学:选修课教学的最佳方法——《杜甫与杜诗》教学实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杜甫论文,课教学论文,教学实录论文,专题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程纲要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把古代散文和古代诗歌两大部分合成一本教材。这么多的内容要想在一个学段(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上完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该怎么办呢?对教材进行“处理”就迫在眉睫了。如何处理?我们认为,应当打破教材的单元设置给教学带来的既定限制,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语文水平,采取“专题”教学的方式。这样既提炼了教材,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能得到较高层次的提升。
教学实录
师:有人说,李诗如海,杜诗如山。海和山的区别,一个显得潇洒、飘逸、豪放,一个显得沉稳、深沉。杜甫对自己诗歌的风格也有总结——沉郁顿挫。(展示本课教学目标——体味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那么这“沉郁顿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印发的材料上面也有一些解释。(众生翻阅材料)
师:(屏幕展示)现在我们看看屏幕。这“沉郁顿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情感,二是情感的表达。从情感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杜甫的诗经常都是忧国忧民的,在忧国忧民之外,杜甫还忧身,就是我们常说的“壮志——”
众生:(接)难酬!
师:所以他感慨自己命运的诗比较多,我们选的几首诗都是这样。杜甫的诗并不像李清照的诗那样“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而是一种阔大的悲,这就是杜甫。从情感的表达上来看,杜诗的“沉郁顿挫”有以下几个特点,往往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或借其他的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杜甫还非常讲究炼字,杜甫通过这些手段使他的诗显得波澜起伏,而这些又使得杜诗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总的来说,杜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包括情感和表达两个方面。
师:刚才我们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沉郁顿挫”,下面我们开始本课的学习重点——通过选修教材中的四首杜诗,深入体会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师:这四首诗是《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我们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
(教师随即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组选择一首诗!(各组纷纷议论,分别选出一首诗)
师:我们的要求是,首先读读你们所选的诗,弄懂该诗的主要意思,然后组内举荐一人诵读,一人解释诗的大概意思,举荐几位同学围绕“沉郁顿挫”的几个方面赏析本诗。如果你们在自学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可以互相交流;交流之后还有不懂的,可以问我,我们一起学习。
(众生按组学习,小声诵读,小声讨论,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解答学生的提问)
师:下面我们就按照刚才解释的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来欣赏这几首诗。某一组在欣赏时,其他组也可提出疑问,好不好?
众生:好!
师:首先请第一组推荐一位同学把《蜀相》的大概意思解释一下?(一位女同学立即站了起来)
生1:这首诗主要是写杜甫去诸葛亮祠堂时的感想,前两句写的是祠堂旁边的一些景色,柏树非常茂盛,显得空荡无人的样子,寂静;后两句,第二……
师:这样,我们讲诗的句子,要搞清楚……(意欲提醒“句”和“联”)
生1:(明白过来)噢,颔联写的是祠堂周围的景色,一只黄鹂在唱着好听的歌,这句话表现出来……(思考,同桌提示“寂静”)寂静,还有杜甫内心的……(又思考。同桌又小声提示)
师:(笑)同学给你帮忙了。没关系,你接着说吧!
生1:后两联写的是杜甫感叹诸葛亮的才华和身世,说他辅佐了刘备和刘禅两朝,是很忠心的老臣,为了天下,出了很多有利于蜀国的计策,但最后一联感叹的是诸葛亮最后还是没有成功,由此联想到他自己的身世——“出师未捷身先死”。
师:很好,请坐!这位同学留下的一些疑难呢,待会儿再讨论。下面我们就从情感和情感的表达两个方面来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有谁来说一说?
生2:(主动站起来)首联“锦官城外柏森森”就营造了一种壮阔、阴沉、庄严的环境氛围,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出了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台阶上已经长出了碧草,树上黄鹂的鸣叫虽然很好听,但已经没什么用了。前两联写出了杜甫对时光流逝,对诸葛亮的感慨与惆怅。
师:(插话,意欲拉回到欣赏的重点上)这里所表现的情感是深沉的!
生2:对,是深沉的!
师:有没有悲凉在里面?
生2:当然有,“柏森森”嘛!(继续)这个“泪”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感慨诸葛亮的功业未成,第二是感慨自己的壮志未酬,是借古写自己!
师:表达的是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感慨!那么从情感上来看,显得悲凉而深沉。(教师再次暗示要围绕“沉郁顿挫”的几个方面来欣赏)
生2:悲凉、深沉、壮阔!
师:显得壮阔?这“壮阔”好像不太能看得出来啊!
生2:我认为从“柏森森”可以看出,因为它还含有悲凉的意思。我自己认为,历代的诗人,像温庭筠写的《苏武庙》里就有这种写法。
师:哟,看来你读的诗还不少啊!请坐!(面向其他学生)显得“壮阔”,我觉得还有其他解释啊!还有没有同学说说?(指一生)有同学推荐你,你就说说吧!
生3:诗的后两联主要写的是诸葛亮的身世,借此来写诗人自己的身世,写自己的壮志未酬、功业未成。
师:借的是诸葛亮,而不是一般的小人物。这就看出杜甫的那种胸襟和抱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就使得整首诗在悲凉之中又显得阔大深沉。
师:第二组的同学谁来解释一下《旅夜书怀》?(一女生站起来)
生4:第二句“危樯独夜舟”,一个“独”字把作者郁闷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作者讲究炼字,语言精练苍劲,写出了雄浑壮阔的气质。(生停顿)
师:我发现你的鉴赏语言也很精练啊!(众生小声笑)
生4:最后一句写出了作者自己就像天地间一只小鸟一样孤独与无助!(自己坐下)
师:结束了?我们这位同学的鉴赏很有跳跃性!跳跃性也是诗歌的重要特点,看来你也能去写诗哦!刚才你主要是从炼字的角度来谈的,那么从情感的角度呢?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呢?有谁说说?
生5:我认为第一句写出了他在夜里、旅途中非常孤独的心情,“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则写出了夜里看到的景,非常壮阔。最后两句写出了他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也算是对自己身世的一种释怀吧!
师:(面对众生)是不是看得开啊?
生6:我觉得不是,因为“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用了反语,说明他对自己的遭遇还是看不开。
师:哦,是的,他看不开,只是没有进一步的动作而已!这首诗作于公元765年,这时他的好朋友严武去世,他不得不离开成都,生活失去着落,想到自己的遭遇,百感交集啊。他的内心是悲凉的,但是本诗颔联却写得阔大,在这阔大的景中体现了杜甫开阔的胸襟。
师:下面一首《阁夜》,谁来解释一下,我们可以把解释和欣赏放到一起!
(众生沉默,因为学生没有课本,看不到注释,而本诗一些词语及典故又难以弄懂,故教师和学生先一起扫除这些影响阅读的障碍。教师讲得比较简略,主要涉及的有“五更鼓角”“野哭”“夷歌”“跃马”等)
师:请大家从情感和情感的表达两个方面来看看这首诗!
生7:表现出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感,对黎民百姓痛苦遭遇的同情,对那些少数民族不断地征伐的痛恨、担忧。
生8:(紧接着)“岁暮”是一年的末尾,“阴”和“阳”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将它俩放在一起,给人一种凄凉和悲伤的感觉。“天涯霜雪霁寒宵”,此时作者身在天涯,独自一人,很孤独,眼前是一片霜雪,一片死灰、灰白,一个人独自度过寒冷的夜晚,这样写也加深了这种感情的表达,显得更加悲伤了。“五更鼓角声悲壮”,在夜晚的时候,军队的鼓角非常悲壮,更衬托出内心的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写景,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卧龙”“跃马”都是蜀地的英雄人物,他们都随着时间的消失变成了一抔黄土;“漫寂寥”,就是独自一人,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停顿)最后两句给人一种消极的感觉,再英雄的人物也变成了黄土,自己再怎么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师:(由衷赞叹)就是这样,讲得非常好,真的是非常好!(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情感上看,这首诗忧国忧民伤身;但诗人却写出了壮阔的景色来,杜甫毕竟是杜甫,胸怀就是不一样啊!前面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那就是从希望到愤懑,再到失望。最后一首诗《登岳阳楼》则表现了诗人人生将尽的绝望。下面我们看看《登岳阳楼》这首诗。谁来讲解一下呢?
生9:首联互文,他很仰慕洞庭湖上的岳阳楼,来到了这个地方;岳阳楼把吴楚分开,“乾坤日夜浮”写的是天地之间,那个……
师:(接)天和地都日夜地飘浮在洞庭湖上。
生9:(马上接)写出了非常壮观的景象,把整个岳阳楼放在了一个博大的背景之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的是自己年老病衰,独在异乡,没有亲人的关怀,而且关山之北还在打仗,他自己感到非常悲凉、痛苦。
师:如果总结一下该诗所表达的情感,那是什么?
生9:有对自己的身世,对自己的现状的痛苦,还有对战争无法停止的无助。
师:那用我们前面总结的四个字就可以说清楚了!
生9:(反应很快)忧国伤身。
师:请坐,你为你们组开了一个好头,谢谢!还有谁接着就“沉郁顿挫”来谈谈?
生10:头两句扣题,第二联写了一个阔大的背景……
师:那么你能不能把这一联欣赏一下?
生10:“坼”是裂开的意思,说明洞庭湖非常大,把两地都分开了;“乾坤日夜浮”用了夸张的手法。
师:它整个地写出洞庭湖一带……
生10:都非常的大!最后几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想到北方还在战乱之中,眼泪就流下来了。
师:杜甫在他人生快要结束的时候,还关心着国家,忧国忧民。正因为心怀国家,所以才不局限于自己的个人伤感,才能写出这种阔大的气势来。还有没有同学来说说了?
生11:“亲朋无一字”的“无一字”正表现了他的绝望。
师:你谈到了炼字上面了,那我也提一个字,比如说“浮”,就把洞庭湖的气势给写出来了。
师:几首诗鉴赏完了,我们再回过头总结一下。(再次屏幕展示,“沉郁顿挫”的两个方面——情感和表达)我要给大家留几个思考的问题:1.杜甫的诗为什么写得沉郁顿挫呢?2.是不是杜甫的诗都写得沉郁顿挫呢?(屏幕展示,留下作业)
(众生鼓掌,下课)
我看选修课
一、选修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1.选修课教学应做到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组面成体。选修课教学要做到把散乱的知识点连成一条条线、一个个面,进而形成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原先存在于必修课中的点和面,要通过选修课的教学,使之连接起来。因而,选修课的教学应是不同于必修课的教学的,选修课也绝不能上成必修课,不能像必修课那样一篇一篇来上,而应当使整个教学立体化,使学生的知识体系立体化。这就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要对现有的选修课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和组合。
2.选修课教学是对必修课教学的补充、深入和拓展。补充,也就是说选修课要补充上必修课所欠缺的知识、概念等,这样就能和必修课形成互补关系,进而形成一个整体,以完备学生的知识体系。深入,有些知识、内容是必修课中已经有的,但是显得很浅薄,不够深入,这就给选修课留下了施展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把选修课上得深入一点,使学生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学得彻底,这对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是很有好处的。拓展,拓展不同于补充。补充的往往是知识和概念,而拓展则是以某个知识和概念为基点,延伸出与其相关的知识和概念等,使整个教学形成完备的体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延伸发展。
二、选修课教学的基本做法
1.突出“三性”,即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自主、合作和探究,我们在必修课的教学中也强调,但是其对于选修课教学来说,则更为重要。选修课的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主动去研究,让学生合作学习,而教师则适时指导即可。如果还是教师来讲授,不仅形式呆板,也有违新课标精神。
2.强调“三时”,即课前、课中、课后。这是与“三性”相呼应的。选修课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前多准备一点,课堂上多交流一点(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课后多深入一点。这里特别强调课前和课后。
3.重视“三多”,即多读一点,拓宽知识面;多背一点,加强知识积累;多动一点,提高研究能力。选修课的教重在指导、引导;选修课的学重在自学、多学。所以,教师在选修课的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往宽的、深的方面发展。同时,加强知识积累,并多安排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这样才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4.采用“专题”。所谓专题教学,就是把有联系的知识点组合成专题来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