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扭转局面?英国畅销书运作的经验与思考_畅销书论文

畅销书:扭转局面?英国畅销书运作的经验与思考_畅销书论文

畅销书:扭转乾坤?——英国畅销书运作的经验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畅销书论文,扭转乾坤论文,英国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畅销书在西方一直被出版商视为“摇钱树”。作者利兹·布瑞在本文中将对畅销书现象作更深层次的分析,介绍畅销书运作过程中如何避免陷入困境,以及他对畅销书出版热潮的思考。

畅销书的成功方式很多,既可以通过读者之间口口相传,又可以依靠火爆的商业炒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出版商们非常重视畅销书的出版。它不仅能扩大出版社的发行量,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出版社自身的发展。对于出版集团和大出版社的股东来说,畅销书无疑是个好消息。畅销书还能扩大中小出版社的知名度,为今后的壮大和发展积累大量的资金。运作畅销书尽管好处多多,但也要求出版社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稳固的后勤保障。尤其是那些缺乏运作经验的出版社,经常会遇上一些棘手的问题。畅销书要求图书重印快,公关活动做深做广,即便是夜里,发行工作也不能放松。

英国Orion出版集团销售部经理迈德森先生就曾直接参与了1995年超级畅销书《苏菲的世界》的运作过程。当时,《每日电信》上出人意料地最早刊登了该书的书评,随后该书迅速热销。集团动员全部人马,投入销售工作,发行利润节节上升。从一开始,集团就认为这本书具有畅销书的潜质,但市场能否接受仍不得而知。虽然该书首印12500册,正式出版时只收到了9600册的书店订单,但当年便售出了10万册精装本,销售码洋85万英镑,比预期收入的10倍还多,约占1995年(UiuiamHeinemann)总收入的5%。

威廉·海里曼总经理凯特认为,速度是运作畅销书的关键。1999年3月底,他们收到《汉尼拔》(Hannibal)(托马斯·哈里斯著)的手稿时,仅一个星期的时间就作出决定,成立《汉尼拔》特别项目组全面负责该书的出版发行工作。按照合同规定,《汉尼拔》一书首印15万册,对于区区7.5万册的提前订单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冒险。尽管帕金女士和她的同事曾担心该书销售不好,但第二天仓库里的书就全部发出去了。《汉尼拔》所带来的巨大成功不仅扩大了威廉·海里曼的知名度,也为其旗下的箭矢(Arrow)平装书出版社赢得了市场,充分实现了“双赢”。

畅销书运作一旦开始,保持赢利就显得极为重要。布莱恩·欧·东柯蒂的小说《迈克格里威老爸的证词》被提名为2000年英国布克图书奖时,小型出版社“世外桃源”(Arcadia)显得镇定自如。原来,出版社早已与印刷厂签好协议,一旦该书获奖,重印工作立即展开。印刷费用将直接在销售收入中扣除,因此出版社避免了借钱印书的尴尬。但负责人普斯弗先生也承认,一旦该书卖不出去,他们面对的将是严重的财政危机。

另外,由于整个出版社的工作过于偏重一本畅销书的运作,其他的出版计划往往会在短期内被搁置一旁。无论是编辑计划,还是版权引进,甚至日常行政工作都会因此被打乱。出版社上上下下不得不为这本畅销书安排重印和新的营销计划。

吸取教训

对畅销书加大投入固然重要,但一旦投入额减少或发行环节脱节,出版社的信誉就会受到严重影响。1989年,BBC国际出版公司(BBCWorldwide)在运作《80天环游地球》(迈克尔·帕林著)一书时就遭到了惨重失败。首期订单只有2.5万册。但是他们顶住压力,硬是在4个月内卖出了30万册。可是最后,他们还是因为该书的脱销惹来了书店的抱怨和批评。

原来,为了节省费用,BBC消遣书出版部当时只选择了远东印刷厂印刷图书,既没有与英国的印刷厂签订特快加印服务协议,也没有在仓库储备足够的纸张。所以,当书店订单接踵而来时,出版社一直就无法满足书店的要求。结果,不仅书店抱怨,还因此得罪了作者。从那以后,BBC吸取教训,决定把工作交给英国印刷厂完成。同时为了以防万一,出版社也认真做好纸张储备,与印刷厂签订特快加印服务协议,统一了图书开本。

去年,为了做好530万册《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第四部)的印刷和全球发行工作,Bloomsbury在暗地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出版社与批发商、印刷厂签订了一揽子协议。麦克米兰发行公司50天内支付一半书款,剩余回款90天内付清。而印刷费用则要求出版社发货后90天内全部结清。因此,《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销售不能有丝毫懈怠,出版社对此也充满信心。结果,根据惠特克图书销售跟踪系统(Whitaker BookTrack)的数据统计,该书仅在一般零售市场(主要指繁华地段的书店)上发行码洋就达到了1200万英镑。《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在此期间的全部码洋因而达到2300万英镑,比1999年该社全年发行总码洋还多得多。该社财政主管透露,该社图书品种已经形成规模,即使2001年没有《哈利·波特》新书上市,也不至于影响全年赢利。

切忌“昙花一现”

即使出版社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每年做好预算仍很重要。出版社的经营状况应避免大起大落。对于独立出版社,是否能保持收入的持续增长则意义不大。一本畅销书的成功就足以让他们“风光”好一阵了。但销售量的突然滑坡也会使出版社面临头疼的财政问题。此外,每年还要缴纳大量的税金。

1992年,安德鲁·默顿的《戴安娜的真实故事》出版以后,迈克尔·欧·玛拉图书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4倍,但第二年却突然减少了2/3。幸好,公司由欧·玛拉夫妇私人所有,经营状况的起伏不会引来股东抱怨。而普列色斯出版社(Plexus)在《莱昂那多·迪卡普里奥专辑》(布莱恩·罗伯著)上就精彩地完成了一次“胜利大逃亡”。1997年该书刚出版时只有40多万英镑的码洋,销售业绩平平。1998年发行码洋却突然飚升至1900万英镑,令人大吃一惊。好景不长,1998年7月发行量停止了增长。于是,出版社见好就收,迅速抽身,减少了滞销的风险。

扬长避短

畅销书运作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作家名气越大,出版社的利润就越趋微薄。尽管如此,很多出版商仍然愿意支付高额预付金。在他们眼里,让一部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从自己手上溜走,这无疑是一个最大的罪过。而运作预付金在3~6万英镑范围内的畅销书,出版商则要冒很大的风险。

除了能扩大发行量,提高经济效益外,畅销书还能为出版社带来诸多好处。畅销书的成功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成就感,成功的运作经验则是一笔无形的资产,这不仅能使出版社和作者名利双收,畅销书的“光晕”现象也能为出版社发现和培养新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笑到最后,笑得最好

《苏菲的世界》成为超级畅销书后,Orion不仅对自身充满自信,也为扩充出版计划积累了大笔资金,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成为畅销书并不等于畅销书就获得了成功。过去就曾有一两家出版社由于向作者支付巨额预付金,影响了资金周转而宣告破产。《海鸥乔那森》在70年代畅销一时,但出版该书的Turnstone Press却发现自己无力处理繁重的发行问题。同样,小型出版社雷克斯·柯林斯(RexCollings)在出版畅销书《沉没的救火船》后,作者在1996年透露该出版社的运作也差强人意。

除了物流问题外,另外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退货。图书供不应求时,书店往往疯狂进货;供过于求时,则把大批的书退还出版社。因此,出版社建立一个完善的退货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书畅销绝无定论

畅销书市场竞争激烈,中小出版社的畅销书一般很难引起书店进货员的注意。因此,中小出版社只好通过大规模的营销活动引起市场注意。如今,口口相传就能成为畅销书的图书几乎没有。“没有营销就没有畅销书”似乎已成为书业界的一条真理。可财力有限的小型出版社却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型出版社与书店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合作,更增加了中小出版社图书进入市场的难度。尽管困难重重,但中小出版社仍有机会实现突破。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迈克尔·欧·玛拉出版社的《Wanitlk》,该书5个月内就“默默无闻”地售出了两万册,一时成为佳话。

译自2001年2月23日《书商》

标签:;  ;  ;  

畅销书:扭转局面?英国畅销书运作的经验与思考_畅销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