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透视及应对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透视论文,应对策略论文,中间业务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基本情况
我国加入WTO后,将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限制,在5年过渡期内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最终实行国民待遇,这将使中国的银行业直接置身于国际金融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与西方国家全能银行的业务范围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局限在相当狭小的范围之内。
美国花旗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带来的利润占总利润的20%,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个人财务顾问、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中间业务却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是靠存贷款业务赚钱,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在产品品种上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类业务在我国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开展了约260余个品种的中间业务,但其中有相当的部分是不收费的,如邮寄对账单、代发工资、银证转账、招行一卡通等。据了解,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益占全部收益比重为:中行约17%,建行约8%,工行约5%,农行不足4%,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仅8.5%左右,可见差距之大。随着各银行新战略的确立,中间业务同传统业务一样并列成为四大支柱之一。建行去年上半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在营业收支净额中占6.4%,虽然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近一倍,但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差距仍很大。中间业务收入品种仍集中在以前传统业务品种上,即结算业务收入、银行卡业务收入、委托贷款业务收入、其他中间业务收入等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97.09%。代收代扣业务收入、代客债券买卖业务收入、代客外汇买卖业务收入、结售汇业务收入、担保业务收入、代理保险业务收入等业务刚刚起步;其他如转贷费收入、代客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收入、证券公司资金清算业务收入、基金托管业务收入、商人银行业务收入、审价咨询业务收入、保管箱业务收入等有待填补空白。全部收入款项主要仍为贷款利息收入。
二、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
1.多数中间业务的开展需要科技部门的协调配合,我国商业银行项目开发所涉及的环节较多,时间较长,致使部分业务的开办受到影响,在推广中间业务方面环节较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合作伙伴的兴趣和银行的竞争能力。
2.基层银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目前,银行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大背景没有改变,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考核主要还是以存贷款规模为主,辅以资产质量指标考核,而中间业务发展的快慢与好坏,对基层银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影响不大,致使基层银行管理人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再不能将中间业务当作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吸收和稳定存款的一种附带性手段,向客户提供中间业务和服务是必须切实体现其自身价值的有偿服务。
3.中间业务经营品种单一,范围狭窄。大部分中间业务为纯服务性,目的在于形成一定的存款沉淀。同业之间不规范的竞争,导致代理业务的成本偏高,收益较低,缺乏开拓中间业务市场的内在动力。
4.各商业银行普遍缺少中间业务的专门人才,这方面的知识培训几乎没有展开,没有供学习的系统教材,业务操作的典型案例员工无法亲身体会,中间业务特别是新型的业务品种成了知识盲点。
上述情况不单单存在于一个行。多年来因管理体制原因形成全行业务品种单调,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后劲乏力。其原因主要有:(1)国内银行在经营观念上存在偏差,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理念影响较深,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款业务,而没有从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重点进行发展;国内高素质从业人员不多,这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不能开展高技术含量业务的“瓶颈”。比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而这方面人才在我国金融界非常稀缺;(2)收费标准不统一,业务竞争不规范。由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近期才制定实施,而在此之前,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未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进行系统、明确的规范,对中间业务的收费行为缺乏统一的刚性约束,不少商业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银行存款份额的手段,致使银行在中间业务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局面,使得广大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认识,不能接受中间业务收费的观念。
三、我国银行加入WTO以后的应对策略
(一)外资银行进入的“切入点”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将多半不会选择在传统业务领域与中国本地银行相竞争。而会更多地选择他们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的领域,如网上银行或个性化的理财服务等领域与中国本地银行相竞争。这是因为,进入之初,由于网点、人才等因素的限制,存贷业务将不会有很大发展,会把中间业务的发展作为切入点,逐步扩大他们的经营范围和业务品种。外资拥有的经营中间业务的强大优势,将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强烈的冲击。外资银行咄咄逼人的网上分销技术和娴熟的网上理财业务,使中国本地商业银行乃至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希望借助传统银行的众多物理网点构成的天然屏障变得脆弱起来。虽然中国传统业务物理网点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起到阻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服务市场的效果。但是,外资银行一旦使用网上银行技术,与中国的网络型合作伙伴建立起共享客户群的战略联盟,那么,中国现有的遍布全国的物理网点的服务贸易壁垒效用将会大打折扣。长期来看,甚至可能使这种服务渠道的网络优势变成管理包袱。美资银行进入日本与日本邮政系统建立战略联盟打开了日本金融服务的分销市场。美资银行与香港房地产商和保险经纪商合作,较为成功地打开了香港的金融服务市场。美资等外国银行进入中国最有可能使用的竞争战略,就是在中国内地寻求网络型合作伙伴,通过合作伙伴现有的分销网络迅速地、低成本地扩大他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二)开展中间业务的有利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金融业服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需的金融服务品种会越来越多。各行应充分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面向千家万户,积极开拓中间业务品种,不能只是单纯地代理工资发放和代收水费、电费等。认真学习和吸收外资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成功经验,有选择地加以引进。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构成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对网上银行业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据统计,1999年底,中国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网站超过1100个,其中84%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务服务,电子商务产值5500多万元人民币,仅占当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018%,但是预计今后5年内中国电子商务规模将以60%~70%的速度增长。2000年2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的报告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完全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
(三)应对策略
1.做好发展中间业务的宣传工作。中间业务既是银行的服务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巩固和发展庞大客户群的主要手段之一,它的意义不仅限于中间业务,它还服务于整体,为银行吸引客户。各行应广泛地了解社会对中间业务的需求,要进行调查了解中间业务品种所依托的消费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业务,银行对中间业务进行收费时,一定要合理,没有合理收费,就难以建立银行和社会的合作关系。要投入人力和大量资金宣传中间业务,充分利用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内部资料,通过信涵等方式寄送宣传资料,通过在月结单上打印宣传文字,尽可能多地吸引客户的注意,使中间业务的服务品种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接受。
2.发展中间业务要提倡“四个”注重。注重中间业务服务品种多样化。要求其所属网点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如押汇业务、信用卡、保管箱、咨询服务、租赁、保险代理、证券回购、代客资金买卖等。同业之间在中间业务上的竞争首先表现在“全”和“多样化”上,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注重提高中间业务服务效率,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间业务整体推进,一个网点的能力是有限的,要集中力量发展重点中间业务。比如,网点在商业繁华区,偏重于承兑、信用卡业务;在收入较高的人士居住的地方,可以侧重于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在人口稠密地区可以设立自助银行。进一步加快金融电子化的进程,提高服务效率。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创新ATM、POS和电子转账与借记转账业务,建立起高效准确的电子转账、支付、清算系统,提高汇兑、结算等业务的服务效率,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
注重中间业务的营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对中间业务的认知程度,开发一些人民群众需要的适销对路的中间业务种类,并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使中间业务品种能够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积极引进金融超市,引进“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改变传统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方式,使客户在一个门市便可以办理所有个人金融业务,并且能够得到优质、安全、高效的服务。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实行个性化服务,可以提供理财建议或向社会公开授信等。与律师、担保、公证等中介机构配合,可以直接代客办理法律咨询、资产评估、公证、抵押登记、保险等手续,还可以联系住房开发商和汽车经销商到大厅展示推介商品。实行开放式经营和消费贷款发放“一站式”流水作业,客户随到随办,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注重中间业务专业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各级管理人员必须通晓中间业务的管理和操作,同时要成为两个专业的内行。支行的员工要逐步成为“全能柜员”、全能员工,以保证中间业务的顺利开展。基层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培养一批熟悉金融市场,熟练操作复杂金融工具,精通金融业务的金融人才,加大科技投入,优化服务手段,推动中间业务由单一品种向多种业务种类延伸,实现系列化服务。
3.积极寻求资本市场上银行业务创新的新突破。一是加强与券商的合作,加快发展证券市场上银行中间业务。除了积极开拓券商股票质押贷款,与券商开展银行同业拆借、国债回购,以及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发行企业债券等。二是利用公开上市机会,选择一批优良股东或者中长期战略投资者改善优化客户结构。
4.积极开办新业务。发展租赁业务,大力开拓市场。租赁业务的风险较易控制,收益也较稳定,然而却是我国银行最薄弱的中间业务类型。就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发展租赁业务比一般性的租赁公司更具有优势——具有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特别是由于商业银行掌握着诸多客户资源的资信状况,因而可以更方便地根据企业客户的资金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租赁业务。因此,就现阶段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完全有可能有必要大力开展租赁业务,不仅是融资租赁,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等业务。
积极开展咨询业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和人才优势对企业和个人开展有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资组合设计和家庭理财、估价等多种咨询业务。建立以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信息管理和咨询中心,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结算中心和代理中心职能,应积极探索研究以证券为对象的中间业务,并尝试高科技风险投资中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参与方式。通过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开拓业务。
创新网上银行业务,提高自身竞争能力。重视以网上银行观念、基本操作技能、产品创新与市场推广为核心内容的岗位培训,提高本地银行的人力资本素质,对于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应该对全体业务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网上银行的在岗轮训。当前,网上银行业务得到很快的发展,如建设银行均建立了自己的网上银行系统,从而能满足证券资金网上支付和结算的需要。另外,还可借助网上银行系统,开展资产评估、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收费性业务,从而提高中间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重。
中外合作,特别是通过引进国际化的管理咨询服务来提高竞争力,是中国本地网上银行抗衡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战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