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科 云南保山 678100
摘要:目的 研究手足口病患儿采用炎唬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县人民医院手足口病患儿31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6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干扰素与炎唬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74%(140/156)高于对照组71.79%(11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皮疹消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干扰素与炎唬宁联合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及体征。
关键词:手足口病;干扰素;炎唬宁
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臀部、口腔黏膜、手足等部位出现疱疹、溃疡,部分可出现肺出血、神经源性肺水肿、脑脊髓膜炎、脑炎等,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其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亲密接触等方式传播,传播迅速,且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危害患儿身体健康[1]。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治疗,但对部分患儿疗效欠佳。本研究旨在探讨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干扰素与炎唬宁联合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手足口病患儿31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6例。观察组男89例,女67例,年龄1~5岁,平均(3.11±0.92)岁;病程1~3d,平均(2.31±0.34)d;对照组男88例,女68例,年龄1~5岁,平均(3.25±0.89)岁;病程1~4d,平均(2.42±0.31)d;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 (1)纳入标准: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患儿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存在水痘、麻疹、风疹等病毒性疾病。
1.3 方法 两组均进行退热、抗感染、消疹、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干扰素(长春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89)治疗,肌注8万U/kg,1次/d。观察组采用干扰素与炎唬宁(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179)联合治疗,干扰素用法用量同对照组,静脉注射炎唬宁10mg/kg+葡萄糖溶液(5%),1次/d。两组均持续用药5d。
1.4 疗效评估标准 无效:治疗后3d手足口等部位疱疹未改善,体温未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2~3d体温恢复正常,手足口等部位疱疹明显改善;显效:治疗1~2d后体温恢复正常,手足口等部位疱疹基本消失。总有效率=(好转+显效)/156×100%。
1.5 观察指标 (1)疗效。(2)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
1.6 统计学分析以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照组显效89例、好转23例、无效4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79%(112/156)。观察组显效122例、好转18例、无效1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140/156)。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8,P=0.000)。
2.2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对比两组皮疹消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1。
表1 两组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对比(x±s,d)
3 讨论
手足口病患儿多呈自限性,症状较轻,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全身性炎症综合征。因此,应及早给予患儿合理有效治疗。干扰素为广谱抗毒剂,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干扰病毒RNA或DNA产生,阻断其复制,进而抑制其增殖。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干扰素用于手足口病患儿,结果显示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1.79%,疗效尚可,但仍需进一步提升。
炎唬宁是一种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提取自穿心莲,能有效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活性,阻断鸟苷酸转录,进而发挥抗病毒功效[3]。同时,炎唬宁还具有抗感染、清热等作用,有且助于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提升机体免疫功能。王剑[4]研究证实,干扰素与炎唬宁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总有效率高达97.14%。本研究采用干扰素与炎唬宁联合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及溃疡等症状显著改善,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皮疹消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干扰素与炎唬宁联合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及体征。
综上可知,将炎唬宁与干扰素联合用于治疗手足口病,结果证实其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
参考文献:
[1] 陈瑞珊,邸菁华,王岩,等.29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11(1):65-67.
[2] 中医相关专家组(统称).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手足口病(修订)[J].世界中医药,2016,11(4):734-740.
[3] 王剑.干扰素联合炎唬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及对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0):1864-1865.
[4] 高淑林,王浩,袁美锦.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炎琥宁对手足口病患儿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37(18):2732-2735.
论文作者:何丽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干扰素论文; 手足论文; 时间论文; 患儿论文; 皮疹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