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衡阳市委党校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西施文化作为诸暨地方文化重要的内容,在现阶段,我们传承和弘扬西施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地方名人文化,西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只是是对诸暨地区的地方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更在于传承和弘扬西施文化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西施;爱国;美
西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华“爱国”文化的重要表现,体现着面对外来侵略,顽强反抗的斗争精神。而西施当时身为封建社会阶级地位极其低下的女性,在她身上能具备这种精神就显得尤为可贵。自古以来,针对西施的评价也是不计其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种具有标志性的时代精神,西施历史上的定位一直饱受争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西施文化的价值。
一、西施文化的内涵
首先,西施是女子容颜美丽的代名词。西施是极富影响力的民间女性,系四大美女之首,古代形容女子美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中“沉鱼”即形容西施美貌。其次,西施文化的核心要义是舍身奉献的爱国精神,这种为大义牺牲自我的精神也是一种“美”,是一种内在的美,是一种向上向善的美。
最在中国先秦诸子作品中,西施就是一个绝世美女的形象。著名的“东施效颦”的典故就是来源于《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1] 。西施基本都是和杨贵妃、妲己等历史上的美女放在一起引用,虽然意思有褒有贬,但基本都是绝世美女的代名词,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戏剧和小说,西施形象都是美的。不论西施这一人物是否真实在历史上存在过,但是她的美都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随着历史的发展,世人关于西施的传说变得越来越多样,西施的人物形象也变得更为丰满。西施形象更多的是在后人关于西施的文学创作上得以丰满,把西施和吴越争霸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是东汉时期袁康的《越绝书》与赵晔的《吴越春秋》。此时的西施即我们现在熟知的“美人计”的主角了。也是这个时期以后,后人对于西施的评价开始褒贬不一,有人说她是红颜祸水,也有人歌颂其敢于牺牲小我,与吴国势力斗智斗勇,帮助越国灭吴国。虽然宋元时期,人们对西施的评价是是“祸国殃民”的单一形象,但是明代《浣纱记》以后,西施的形象变得更为立体丰满,也更加人性化,西施的爱国美人形象,是通过《浣纱记》才真正定格的。
二、传承弘扬西施文化的时代意义
传承西施文化,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符合社会实践发展需求,也是当前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要求,具体说来,传承弘扬西施文化具有如下几点时代意义:
(一)传承西施文化与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具有内在契合性。
西施一词,古往今来,对于其美貌都是肯定的,即便其后人对其出越入吴的目的有不同看法,说她为“红颜祸水”,但红颜一词本身就是对其外貌的肯定。我们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得以了解西施,西施的美不是具体物化的,是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得以让后人知晓,在我们身上实现“凡是属于人的东西对我都不生疏”[2]那句格言也就是这个目的,西施文化作为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文化,可以强化心灵,把人引到最高尚的方向。 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攻坚期,为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对于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和崇拜,单就本身追求外在美而已,有着感性的一致性。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现代人注重对外在美的审美理想,这也是同其他社会意识一样,是同一定的生产力和生存关系状况相适应的,也有着对客观存在的依存性。
(二)传承西施文化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浙江,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目前,浙江省已有1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名录,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76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肩负的历史重任。2006年,西施传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施文化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施故里诸暨更是有着诸多的文化遗迹,西施文化以民间故事、戏剧、歌谣、传奇、曲艺、音乐、电影、歌剧、电视剧,文化旅游等各种形式在国内外传播。 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西施文化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施文化中适合于当代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就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并赋予其新的涵义,只要是适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部分,特别是文化软实力部分,能提升人民对于美好事物的进一步认识,而西施文化内在精神,其爱国敢于奉献的品格也值得我们后辈学习。西施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了诸暨地方历史名人身上所凝练出来的人格品质和思想精神,这种思想精神对后人的教育价值是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承西施文化有利于地区区域文化研究。
西施故里是诸暨,而诸暨作为江浙地区一个具有丰厚历史底蕴的城市,研究和传播西施文化自然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于西施文化诞生的属地文化进行研究,能更深化对地区文化的认识。西施文化作为地方名人文化应该重视其现实性的一面,我们通过大量的梳理、研究工作,在古与今、文化与社会、现实与传统之间驾起一座桥梁,使西施文化在发展本地社会经济文化过程中发挥其特殊的作用。这既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需求,又是西施文化得以存在和延续的价值依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发展壮大的根基,中华民族建立了更为强烈的文化认同心理,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国人的血液、灵魂之中,而西施文化作为诸暨地方名人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地缘性,更容易得到整个江浙地区人们的认同和接受,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诸暨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自然不能脱离西施文化这一特色传统文化,并且,西施文化亘古流产,将西施文化的挖掘、建设和维护作为根本依托,更能指导诸暨当地传统文化的各种实践活动。
历史名人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这些文化对人们有极大的影响,是旅游景区的精华,是灵魂,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通过研究历史名人文化,可以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此外,旅游景区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名人文献资料,拥有别处无法替代的物化的人文景观,研究历史名人文化,就不能不身临其境。因此,历史名人文化具有极高的学术旅游价值。[3]传承西施文化,对于诸暨地区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毋庸置疑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西施作为诸暨地方上的一位历史人物,其文化作为一定社会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的总和,可以为当今社会提供了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等一系列的判断标准,并通过社会“教化”的作用,内化为个人的审美观、正义感、廉耻心、是非感等等,从而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凝聚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力量。社会的发展需要凝聚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力量,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传承西施文化和现阶段我们培育人民群众爱国、友善、公平等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目标一致。
(四)传承西施文化,更是有利于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当地文化旅游,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诸暨地区经济要打文化牌,自然不会有谁忽略了西施文化。文化实质上是属于观念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且自身具备一定的内涵,它往往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所呈现,为人们所感知、领悟、接受和掌握。文化是人类长期活动的产物,人们在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社会,造就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反作用于社会,塑造社会个体,引导社会的发展。西施文化是诸暨地区品位很高的文化资源,值得大力弘扬和进行旅游开发。开发利用西施旅游文化,是诸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建设“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需要。
西施文化为诸暨当地旅游增加了厚度和内涵,而诸暨当地的旅游为西施文化带来了活力和传播。旅游和文化的共同发展使得两方面都相得益彰,发展当地旅游的同时,也是向外界传播西施文化的过程,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体验到当地的文化。借用西施名人效应把历史文化再现在游客面前, 使历史文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与今天的游客对话, 这是文化资源商品化的产物。一个诸暨地区景区的辐射和吸引力, 完全可以主要依托于西施文化。
结语:西施作为古代地位低下的女性,她身上有三点可贵处:道德自觉、人性尊严、社会责任感。西施作为诸暨地方上历史文化名人,西施文化值得我们后人的进一步的探究和挖掘,.西施文化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西施在吴越之争的过程中完美地处理好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强调有忧患意识和使命感。其次,西施在吴国的十年间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给了越国休养生息、增强国力的时间,与今天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契合。总的说来,作为国内少有的地方名人文化,特别是女性名人文化,西施文化的传承不论是从理论意义上还是实践意义上,都值得我们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 鼓 应.庄 子 今 注 今 译[M].北 京: 中 华 书 局,2015:403.
[2]拉丁成语,出于喜剧
[3]马克家.浅论历史名人文化是旅游景区的灵魂[J].黑龙江史志,2008(16):72.
作者简介:
姚文(1985年-)男,湖南省益阳市,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论文作者:姚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西施论文; 文化论文; 诸暨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爱国论文; 社会论文; 都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