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的学问论文_时培余

说“不”的学问论文_时培余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解放路第二小学 237000

摘 要:在具体的教育中,家长应成为向儿童展示良好行为的榜样,树立对各种行为的评价信息,使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行为准则。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其实更为科学的解释,不应当归咎为遗传,而应当理解为早期模仿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其意义非凡。

关键词:人格发展 道德行为习惯 挫折教育 说“不”家长拒绝

与家长约谈,作业并不多,怎么不能及时完成呢?家长讲的最多的是孩子在家玩手机,无法制止。孩子放学回到家不是先写作业,而是找家长要手机,不给,就死缠硬磨,发扬“不达目的不罢休”之精神,最后使出杀手锏:哭。一哭,家长只好妥协,手机甩给他,玩去吧,这么磨人!其实,在孩子越是撒泼放赖之时家长越是不可以妥协,要敢于说“不”。

一、说“不”利于人格发展

专家研究表明,婴幼儿期的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方式是哭,稍大一些大约三到六岁,孩子就会察言观色,懂得使用一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求,这一阶段的孩子做事会有很强的主动感,积极体验目的的实现。

起先,他的办法是尝试性的,大人满足了他(她)的要求,孩子就会很开心,下一次还用这个方法,假使这种办法行不通,他还会尝试新的方式。恰逢此时,他想到了运用“哭”或者打滚放赖的方式,家长出于心疼或者别的因由给出了他所期望的结果,在这一场对决中孩子轻易获胜,他体验到了自己目的得靠这种方式来达成。再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会首选这一办法,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其中的教育契机,不能加以矫正,无疑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错误的行为,此后,凡是有所欲求便会变本加厉,向更为不合理的方向发展,直到父母不可控的范围。

家长就得掌握一定的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无原则的有求必应或者心疼式的妥协均是不可取的。那么究竟如何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

1.说“不”要赶早。儿童的品德发展是在内部矛盾的推动下,和外界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十岁之前的儿童处在他律道德阶段,儿童对道德的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而儿童六岁之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而只有到了十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才多半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故而,在孩子品德发展的早期,家长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应当抓住六岁以前这个关键期。

2.榜样不可少。研究发现,通过观察学习,学习者的道德行为会受到榜样的多种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形成新的行为,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和模仿建立新的行为。(2)消退已有的行为,假如榜样的行为受到惩罚,学习者可以消退原先具有的行为反应。(3)抑制已有的行为,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减少原有的行为的出现频率或者可能性。(4)解除对已有行为的抑制,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使得原有被抑制的行为重新活跃起来。

二、说“不”是挫折教育的起始

有一种父母对孩子的爱叫做“没有底线”,丝毫不讲原则,然而这种爱并不能使孩子变得更优秀、更懂得感恩,相反却培养出许多自私、冷漠、所求无度的“白眼狼”,即是父母再怎样对他们掏心掏肺,他们都以为是理所当然。而事实是,父母不可能永远为孩子保驾护航,在其出身社会有谁会一味地为他的行为买单呢?那么,请你早一点对孩子说“不”,不要去一味地纵容,给孩子立下规矩,即是对他们最大的慈悲!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很多家长是没有远瞻的,根本不去为孩子的一生计划。人生之路必定是会有风有雨的,哪能一帆风顺的呢?无原则的有求必应,其本质就是骄纵。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他偶然受挫,便会无所适从,动不动就会寻死觅活,情感如决堤之水泛滥成灾。小的时候,他以哭相要挟,你答应了他的要求;长大以后,遇到坎坷以“自杀”相要挟,而往往酿成人间悲剧,悔之晚矣,究其原因,是挫折教育严重缺失。人间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哪能万事皆称心遂愿呢?父母应当明白,父母的拒绝就是挫折教育的第一课。

1.横下心来说“不”。我们再回到开始的话题,当儿童向父母要手机玩不吃饭的时候,大人正言告之吃饭时间玩手机是不可以的。如果小孩哭闹,大人要横下心来,坚决不给予他(她)手机。家长的心狠一点,就会锻造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次纵容就会为下一次筑下更难改变的壁垒。

2.此时无声胜有声。对于已经形成耍泼放赖行为的儿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予理睬。他(她)哭闹打滚的目的就是逼你就范,甚至故意伤害自己来攻克你的心理防线。他的不合理要求坚决不答应,但也不必给予惩罚,这种情况下的惩罚是没有多大效果的。你也别走开,就静静地看着,用你的沉默告诉他(她):你的无理取闹对我没有效果!大人千万不要动辄歇斯底里,你的过激反应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无疑是一剂兴奋剂,不能起到遏制作用反而有强化他的行为的作用。心理足够强大,让她(他)意识到所有无理要求都不会得到回应。所有的哭闹和放赖,既没有得到想要的也没有激怒大人,孩子哭完了就会调整自己的方式。

你也不必说道理,孩子也听不进,你讲一万,不如他自己摔一跤。在你这里,他跌了跟头,会很痛,但这痛、这泪水会是最好的老师,教会他做人。

论文作者:时培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5月总第1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7

标签:;  ;  ;  ;  ;  ;  ;  ;  

说“不”的学问论文_时培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