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油田总医院 CT室 黑龙江 大庆 163316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镰状韧带周围假性病变的MSCT表现。方法:对67例临床确诊的肝镰状韧带周围假性病变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及记录病变的部位、形状、MSCT特征等。结果:67例均为单发病灶,58例病灶位于肝左叶S4段,9例位于肝左叶S2或S3段。病变多呈三角形,占67.16%(45/67),扁平形和结节形分别占20.90%(14/67)和11.94%(8/67)。MSCT扫描中,门静脉期显示率达100%,其次是动脉期(59.70%)和实质期(53.73%),平扫的显示率最低(28.36%)。平扫和动脉期病变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影,门静脉期均呈低密度影,边缘清楚或稍模糊,无占位效应,多处于肝轮廓内。结论:镰状韧带周围假性病变多位于肝左叶S4段,多呈三角形,门静脉期显示最近,根据其位置、形态及强化特点有助于与真性病变鉴别。
【关键词】肝镰状韧带;假性病变;MSCT
【中图分类号】R575;R8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78-01
肝镰状韧带周围假性病变是指因某些因素导致镰状韧带周围出现异常密度灶,虽然其自身并无临床意义,但易与肝真性病变混淆[1]。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镰状韧带周围假性病变的认识,提高与肝脏真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本研究对67例临床确诊的肝镰状韧带周围假性病变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因各种原因行上腹部MSCT平扫+增强检查的患者,筛选出可观察并经临床确诊的肝镰状韧带假性病变67例,男32例,女35例,年龄21-74岁,平均(49.32±8.49)岁。所有患者无恶性肿瘤病史、放化疗史、手术史及外伤史。
1.2 检查方法
(1)检查前准备:检查当日晨空腹禁食,检查前30 min 口服清水500-800 ml,上检查床前再次口服清水300 ml。
(2)检查方法:应用Piliphs Brilliance 256层螺旋CT机行上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脚先进,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脐水平;管电压 120Kv,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层厚5mm,重建间隔1mm,重建层厚1mm,FOV 300mm,矩阵512X512。应用高压注射器于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 350mgI/100ml)80-100 ml,注射速率为3.0 ml/s,注射对比剂开始后25s、50s、180s分别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实质期扫描。所有数据传输至EBW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图像分析
由CT室2名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分析图像,如意见不一致,需经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纳入。参考袁庆城等[2]和刘书林等[3]等报道,镰状韧带周围假性病变的诊断标准为:肝镰韧带周围低密度病变,无血管结构移位等占位效应,记录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强化程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Kappa 检验评价2名医师间的一致性,Kappa>0.7为一致性较好,0.4≤Kappa≤0.7 为一致性中等,Kappa<0.40 为一致性差,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名医师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462,P<0.001)。67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58例病灶位于肝左叶S4段,9例位于肝左叶S2或S3段;病变大小为6.5-23.4 mm,平均(14.8±5.6)mm;病变呈三角形、扁平形和结节形,其中以三角形居多,45例,占67.16%,扁平形14例,占20.90%,结节形8例,占11.94%。在MSCT平扫+增强中,门静脉期显示率达100%,其次是动脉期(59.70%)和实质期(53.73%),平扫的显示率最低(28.36%)。MSCT扫描中,门静脉期显示率达100%,其次是动脉期(59.70%)和实质期(53.73%),平扫的显示率最低(28.36%)。平扫和动脉期病变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影,门静脉期均呈低密度影,边缘清楚或稍模糊,无占位效应,65例病变位于肝轮廓内,仅2例病变部分突出于肝轮廓外。
3 讨论
肝镰状韧带周围假性病变最早发现于CT肝门静脉造影,目前关于其病理生理机制仍未明确,但多认为与肝脏血管解剖基础有关[1]。肝镰状韧带由位于镰状韧带肝缘的肝中动脉和左膈下动脉供血,且为单侧供血,而肝镰状韧带周围假性病变区域可能接受其他动脉供血,无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或供血较少。李晓平等[4]研究认为肝镰状韧带周围假性病变可能接受附脐静脉供血,而附脐静脉回收前腹壁肌肉的静脉血经后入肝,再供血镰旁区肝组织,回流晚于门静脉,因此,在肝脏CT增强门静脉期,肝镰状韧带周围附脐静脉供血肝组织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导致镰状韧带周围出现低密度假病变。本研究中,67例于门静脉期均表现为镰状韧带周围形态不一的低密度病变。有研究认为肝镰状韧带周围假性病变与肝圆韧带和肝镰状韧带中的Sappey静脉丛有关,Sappey静脉丛供应肝镰状韧带周围肝组织,如镰状韧带受压可使Sappey静脉丛闭塞,导致肝镰状韧带周围肝组织缺血,进而出现假性病变[5]。本研究结果显示,67例假性病变均位于S2-S4段,呈三角形、扁平形和结节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门静脉期呈低灌注区,而动脉期和实质期同正常肝实质强化相似,与肝癌等肿瘤病变不同,为与该部位的真性病变的鉴别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红桃,曹新生,杨柯,等.肝脏假肿瘤性病变螺旋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4):527-529.
[2] 袁庆城,冯仕庭,沈冰奇.肝镰壮韧带附近假性病变的CT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2):31-33.
[3] 刘书林,任勇军. MSCT诊断肝镰状韧带周围假性病变的价值[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2):217-219.
[4] 李晓平,徐传达,李朝龙,等.镰状韧带形态与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20(2):89-91.
[5] 杨馨,李响,刘斯平,等.肝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的MRI动态增强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34(8):1136-1139.
作者简介:雍敏(1976-),女,汉族,黑龙江省大庆市,本科,研究方向:CT影像诊断
论文作者:雍敏,蒋超,岳泉,张春霞,杨月娥,王向辉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韧带论文; 门静脉论文; 动脉论文; 病灶论文; 低密度论文; 供血论文; 静脉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