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双创”人才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深圳市“双创”人才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深圳市“双创”人才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刘 畅,洪美玲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摘 要: 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助于创新创业人才更好地发挥在区域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深圳市“双创”人才环境进行考察调研,系统地分析了“双创”人才环境现状,认为其具有社会共识强烈、人才流入数量大、高层次人才占比高、国际人才吸引力强等主要特点。同时,也注意到深圳市人才环境在政策系统性、投资接力机制、跨界活动平台搭建等方面尚有待加强,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深圳市;创新创业;人才环境

人才是国家或地区中具有较多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优质人力资源(黄昱方和陈成成等,2014)。创新与创业活动离不开具有不同教育背景及行业经验的人才支持,良好的“双创”人才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于旭和洪美玲,2016)。深圳市作为我国创新创业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在营造“双创”人才环境、助力“双创”人才汇聚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双创”人才环境,是深圳市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有力保障。

一、深圳市“双创”人才环境现状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双创成为驱动经济建设、激发社会活力、助力人才成长的新引擎。《深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2018)》报告中提到,至2018年,深圳的“双创”综合指数居全国首位,其在双创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人才汇聚。正是对“双创”人才环境的积极构建,加速了深圳领跑全国双创建设,为创新活动发展提供了保障。

经济环境方面,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深圳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积累。深圳市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全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达22490.06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152.39亿元,增长8.4%,新兴产业增加值9187.19亿元。创新领域的市场经济发展直接影响了文化环境的提升。在文化环境方面,至2017年末,全市注册博物馆47家,文化馆8间,公共图书馆638所,公共图书馆总藏量4075万件册,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科技创新环境方面,至2019年5月,深圳市基础研究机构已达13家,建成各类创新载体2190家。社会保障环境方面,2018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4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18年末,深圳市社会保险总参保人次为6095.05万人次。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57.7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27.3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66.92万人。社会保障覆盖人数呈稳定增长的态势。创新创业政策环境方面,深圳市相继出台了旨在推动基础研究能力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等政策、法规和文件,确保政策环境建设目标明确,更新及时。

二、深圳市“双创”人才环境的主要特点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双创”人才环境直接影响“双创”活力。调研发现,深圳市“双创”人才环境呈现出社会共识强烈、人才流入数量大、高层次人才占比高、国际人才吸引力强等主要特点。

1.社会共识强烈。深圳提出“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著名的城市口号,高度重视汇聚包括“双创”人才在内的国内、国际各类人才,对“双创”人才的重视和包容在深圳市形成强大的社会共识。

3.高层次人才占比高。深圳是粤港澳湾区内部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流入最为集中的地区,特别在ICT行业深圳的人才优势尤为突出。深圳市自2011年起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来,高层次人才数量显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3月,深圳市同时推出《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和《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的三大政策,将人才视为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将人才政策与科技、企业政策相结合,旨在推动加快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效显著,2018年新增全职院士12名,总量达41名。

尽管深圳市在“双创”人才环境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自身特点,但整个创新市场发展还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双创”人才环境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反复的调整和试验才能达到良好效果。目前,深圳“双创”人才环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可围绕着人才政策、金融机制和跨界平台三方面进行讨论。

2.人才流入数量大。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及劳动力汇聚的主要核心城市之一,人才特色鲜明,人才与劳动力均处于净流入状态。近年来,深圳市围绕吸引人才工作相继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法规及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深圳市对“双创”人才的吸引力。截至2018年底,深圳市人才资源总量达510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46.6%。

3.“双创”人才跨界活动平台尚有待完善。相较于深圳市科技和创新创业活动规模,为“双创”人才跨界活动所搭建的平台尚有不足。据了解,一些平台如“双创”中心或“双创”空间等机构已将促进创业者跨界活动,通过交流碰撞以实现学习与资源共享等目标作为工作重点,而部分受访者认为依然存在人才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不同学科专业之间,以及社会资源与“双创”人才需求之间的障碍。

三、深圳市“双创”人才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学从它产生到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中世纪大学仅是传授已有知识的场所,而从19世纪开始兴起的现代大学,主要是将科学研究当作它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相应的教育科研人才和扩展人类的知识面,并且整个氛围营造的是学术自由[1]。大学职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大学课堂,随着时代的发展,幕课、反转课堂等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层出不穷,但均未颠覆课堂的本质,即“老师教”与“学生学”。国家根据教育改革所提出的纲要中,已经指出了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考,教学的方式也要多样化,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采用各种方式,例如讨论式以及启发式教学,努力使学生真正理解如何学习。

1月17日,水利部召开全国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水利系统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2014年工作。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强调,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标本兼治、惩防并举,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大力推进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水利改革攻坚和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矫勇主持会议,党组成员、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董力作工作报告,部领导胡四一、刘宁、李国英、蔡其华、周学文,总工程师汪洪出席会议。

1.“双创”人才政策的系统性有待加强。深圳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双创”人才政策。例如,在《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出给予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资金扶持,提升创客之都的人才吸引能力。此外,深圳还对“孔雀计划”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为海外人才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划分人才类型,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团队。然而,各类政策的所属部门不同,实施侧重不同,有些部分出现重叠,而有些部分又未被充分考虑,政策之间的系统性有待加强。

2.尚未形成清晰的,有助于促进“双创”投资的接力机制。调研发现,相较于对办公成本、用工成本及生活成本快速攀升所造成的压力,“双创”人才更为关注投资接力机制的优化和改善。“双创”投资的规模、来源、稳定性等因素与“双创”人才对于投身“双创”活动的信心及参与意愿显著相关。

4.国际人才吸引力强。近年来,深圳市对于国际人才或具有海外教育、工作人员的吸引力显著增强。研究表明,深圳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流入最多的城市,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和保留率都居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前列。

策划部孟娟阐述了安特威梦想: 一个二维码解决所有阀门问题,帮助大家安心享受美好生活。副总经理邓长松在现场演示了客户到工人(C2M),44 min之内完成选型、报价、下单、生产和数字化交付,并全程现场直播。总助吴斌进行OQCS质量实施控制和DDS数字化交付讲解。会场上,与会者纷纷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体验数字化交付的速度与激情并纷纷提问,会场气氛热烈。

四、优化深圳市人才环境的对策建议

1.增强“双创”人才政策的系统性。为提高“双创”人才政策的系统性,需要从行政管理、市场准入和扶持内容方面入手,将“双创”人才政策的主体、客体和内容联系起来。在行政管理方面,应提高涉及“双创”人才政策的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性,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同时建立“双创”人才服务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人才服务;在人才准入方面,降低“双创”人才门槛,允许不同行业的“双创”企业使用灵活的人员准入标准,提高人才的参与意愿。在扶持内容方面,应考虑如何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辅导以及如何培养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注意解决“双创”人才短期内的生活成本过高以及长期内的企业经营和用人成本快速攀升等问题。

2.优化资金配置,建立促进“双创”投资的接力机制。为解决“双创”人才对于资金的顾虑,有必要建立促进“双创”投资的接力机制。可通过在现有创新创业系统内纳入多种类型的投资主体、从法律层面开放和规范民间资本,鼓励并支持金融中介机构的参与优化资金的配置,促进创新创业投资接力机制的形成。首先,纳入多种类型的投资主体。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不仅需要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机构,还需要商业银行和大企业等机构的参与。其次,应进一步释放民间资本力量,规范和完善众筹、P2P等融资方式,同时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多“双创”企业投融资信息,通过增加资金供给提高资金的可获得性。最后,应培养金融中介机构,形成天使投资网络,帮助投资者和创业家形成对接,持续地进行投融资活动,形成投资接力机制。

显然,这数十页“神言”不仅是所谓艺术技巧突出,更重要的是它说出了来自彼岸世界的信息,故而与此岸世界的生活景象难以顺利对接。 这种观点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论艺术》中的观点完全一致,只不过“神言”的数量由七八十页减少到二十至五十页罢了。 罗扎诺夫说:

3.举办科技和创业相关活动,为创业者跨界活动搭建平台。公共部门举办的科技和创业等相关活动能够为创业者及其他参与“双创”活动的群体提供跨界活动平台,深圳近二十年来已经建立和引入了一批研究机构、共享实验平台等可提供相应技术支持的组织机构。但大部分受访对象却是在与其他创业者的沟通中获得更有效的资源,如可能的目标客户、有合作意向的其他企业或者下一轮融资的途径等。因此,除了设立一系列支持性组织(如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孵化器等机构),也应该更多地举办与科技、创业等主题的相关活动,促进创新创业群体之间的集中交流,为创新创业人才之间的合作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黄昱方,陈成成,陈如意.政府支持下城市吸引海归创业人才的环境要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2):23-28.

[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领英经济图谱研究团队.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R].2019-02.

[3]于旭,洪美玲.创业生态系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求是学刊,2016,(6):60-66.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30-0111-02

收稿日期: 2019-04-18

基金项目: 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深圳‘双创’问题研究”(135B016)

作者简介: 刘畅(1981-),男,吉林长春人,博士,博士后,从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洪美玲(1990-),女(朝鲜族),吉林延边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刘兆峰]

标签:;  ;  ;  ;  

深圳市“双创”人才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