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出版业融资的基本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试论论文,融资论文,环境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融资环境是指在一定体制下,影响融资活动的各种因素的集合。融资环境对融资活动的开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一方面为融资提供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对融资进行制约、干预乃至威胁。因此,出版单位在融资过程中,应对融资环境进行周密的分析和预测,以经济有效地筹措所需资金。基于此,本文试从法律法规、金融环境和经济运行三个基本方面来分析目前我国出版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
一、法律法规环境分析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出版资本的规范化运作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保障。法律政策环境是指出版单位进行融资活动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这些法律、法规从不同方面规范和制约着出版单位的融资活动,影响着出版单位的融资来源、手段和条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现有相关法律按适用范围,可分为基本法规、政策和行业法规、政策两种。
基本法律制度是针对融资活动的共性给出的最一般的法律规范,对所有企事业单位融资活动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它主要包括《公司法》和《证券法》:《公司法》详细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的设立条件、经营机制、组织结构和责权利关系。出版单位要推进产权改革,明晰政企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就必须按《公司法》的规定进行组织改造,使自己成为合格的融资主体。《证券法》则主要规定了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兼并收购活动的条件、操作程序及违法行为的确定和处罚方式。股权融资是目前出版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一种融资方式,并购也是出版业所热衷的一种融资手段,出版单位如果进行这些方面的探索,就必须遵照《证券法》,获得融资资格,并严格按法定程序实施。
由于出版业既具有经济属性,又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因此,其融资活动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仅仅依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一般规定是不全面的,需要行业法规、政策进行专门的规范。可喜的是,我国已经着手加强对出版行业的法制建设,其主要表现就是一系列相关制度政策的出台,包括:2001年1月,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有关方面首次指出:“试点集团要着重在实现多渠道利用社会资金方面取得进展”、“有条件的可以批准其申请上市融资”;2001年8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对出版业融资提出了初步要求;2001年12月,《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和《出版管理条例》相继颁布,进一步加强了出版业的规范化管理;2002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文件对出版单位融资活动作出了更深入、更细致的规定;2003年5月,《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公布,对外资进入我国发行领域进行了相关限定;2003年9月,《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出版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市场体系的建立。此外,有关人士透露,涉及出版业融资活动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也即将出台,包括《关于规范新闻出版融资活动的若干意见》、《关于新闻出版业集团化建设的意见》等。这些制度的推出无疑会对出版单位进行规范、有效的融资活动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目前我国出版业融资活动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政策基础,这对出版单位扩大融资规模无疑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有法律环境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是法律体系还不健全,没有一部专门且完整的出版法;二是现行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大多数是条例、意见,法律效应欠缺,影响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融资行为有效的法律指导、保护和监督;三是缺乏相应的执法监督机制,执法不严,增加了融资的政策风险。这些问题应该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实现法律制度上的突破和创新,才能为出版业未来的跨越式发展打开大门。
二、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指出版业进行融资活动所面临的经济运行状况。出版业具有产业性质,因此,国家的经济环境同样会影响到出版业的融资活动,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利率波动因素。一方面,存款利率的下调给出版业融资创造了机会。自1996年5月1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多次降低人民币储蓄利率,而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却一直居高不下。这样,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十分期望寻求更高的增值机会,特别是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灭,使得社会闲置资本投资空间相对缩小,资本的逐利性必然会促使其寻找新的投资领域,这就为出版业的广泛融资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贷款利率的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版业融资活动的开展。银行信贷一直都是出版单位比较重要的一种资金来源。200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大幅降低了人民币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下调,使出版单位因融资而支付的利息费用相应减少,从而节约了融资成本,降低了融资中的财务风险,调动了出版业信贷融资的积极性。
二是产业发展因素。一方面,出版业的高利润率是其融资的保证。出版业由于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在我国受到产业政策的保护,形成了较高的政策性进入壁垒,这使出版业有着高于一般行业的平均利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出版业的利润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位列全国各行业利润率排行榜的前四、五位,被普遍认为是少数几个暴利行业之一。不断增长的行业利润,使出版业备受投资者青睐,必将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另一方面,出版业的发展潜力为其融资增加了砝码。出版业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我国出版市场被公认为世界上潜力最大、增长最快、机会最多、开发价值最大的市场,今后10年,将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前途光明的出版业已经成为国内外资本市场关注的投资方向。
三是市场体系因素。资本运营有赖于完整的市场体系,而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也有利于促进资本运营的开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种类型的市场也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如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技术市场、货币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都已经初具规模。这样一个相对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为出版业开展融资活动提供全面、配套的服务。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目前的市场体系构建仍存在不少问题,如金融结构较为失衡,银行信贷业务发达,资本市场、租赁市场发展滞后;风险投资规模较小,经营不规范等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版业融资活动的力度和效果。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我们应该从发展要素市场、建立价格形成机制、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等多方面着手,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出版业融资创造更优越的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从经济角度分析,出版业融资的潜力是巨大的,也是可行的。
三、金融环境分析
金融环境本应是经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它是出版业进行融资活动所面临的最直接的外部环境,因此,笔者将其独立出来加以说明。金融环境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和金融中介发展状况两个方面。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它一方面能为出版业融资活动提供地点,让资金供、需双方接触,通过交易实现资金融通;另一方面,通过金融市场,可以促进资金的合理流动,调节出版单位融资和投资的方向和规模,促使出版单位合理使用资金,提高社会资金效益。
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部分,对于出版单位来说,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度更大,因为股份化、上市、参股、收购等诸多融资方式都是与资本市场相联系的,可以说,完善、健全的资本市场是出版业进行有效融资的重要外部环境。根据现代金融学理论,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既包括股票市场(含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又包括债券市场;既有场内交易市场,也有场外交易市场。不同的资本市场,可以满足出版单位不同的融资需要。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发展情况是:
第一,股票市场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深、沪股票市场已初具规模,股票市价总值达到了43522.2亿元,成交金额为38305.18亿元,上市公司达1160家。(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金融年鉴(2002).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2003)股票市场为众多上市公司筹集了大量的资金,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新版《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传播与文化产业作为上市公司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出版业是其子类,这种分类对推动出版单位进入股票市场融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在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天不足,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和调控机制,因此,发育还不成熟,股市投机性强,信息不透明,效率低。这就要求出版单位在运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时要十分慎重。
第二,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但潜力巨大。长期以来,我国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迟缓。2001年,全国企业发债总额仅为147亿元,比1997年还要少108亿元,这样的发展水平不能满足广大企业筹集资金和完善资本结构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广大投资者投资品种多样化的需要。应该说,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但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潜力还非常大,特别是目前国家已开始着手加强债券市场的建设,将推出促进债券市场发展的新政策。据业内人士分析,新政策将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涉足债券市场,这就为我国出版单位进入债券市场融资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考察金融环境,除了金融市场因素,也不能忽视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状况。金融中介机构是出版业与金融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作用是协助出版单位更好地进行融资。对于出版单位来说,进行融资所需的最重要的中介机构类型是:
1.银行。银行是出版单位融资的重要渠道。长期以来,银行借贷是出版单位融通资金的基本方式。尽管现在融资渠道已逐步多元化,但银行对出版单位融资活动的重要程度仍不可忽视。据统计,2001年,我国各类银行发放各项贷款总计80077.6亿元,为企业发展输入了大量的血液。银行业为了自身发展,需要寻找好的投资领域,而出版业所拥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无疑对银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和银行业自身不断的金融创新,出版单位一定能更加便利、更加有效地利用银行融资,开展深层次的资本运营活动。
2.证券公司。出版单位若想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就离不开证券公司的协助。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华夏、广发、中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实力雄厚、运作规范、经验丰富的证券公司,这对出版单位成功进入资本市场融资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客观来讲,虽然出版业融资的金融环境基本上已经具备,但还不是十分成熟和完善,体现在: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小,结构单一,发育程度低,这些都会降低资本的流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融资的效果。特别是我国股票市场设立初期,为保证国有股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股地位,将上市公司的股票分割为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三块。这种股权分割状态,严重地影响着我国股票市场深层次功能的发挥,尤其限制了出版单位通过并购和参股进行广泛融资。(黄晓燕.中外出版业资本运作比较.新闻出版交流,2003[1])另一方面,现有的银行贷款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划块下达信贷计划,这种方式致使出版单位在跨地区并购融资中,信贷指标不能随之转移,也就是说,如果某地一出版实体被外地出版单位并购,那么当地的银行会立即减少或者停止对其进行贷款,使其失去一个重要的融资来源,从而严重影响并购之后的运作。这种状况与我国电视产业面临的问题极为类似。因此,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顺畅的资本市场,进行银行信贷制度的改革,是推动出版业融资活动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联系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中提出的“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的论断,随着出版社改制的全面推开和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随着中小企业股票板块的设立和债券市场、银行业的迅速发展,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入开展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推进,随着出版单位经营观念的更新和融资理念的广泛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出版业的融资环境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利,出版单位的融资活动也一定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