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核心价值的理性思考与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理性论文,核心论文,价值论文,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改十年,从课程设置、实施与评价诸方面来看,各学科课程已经相对成熟。认真回顾课程建设的历程,冷静而深刻地反思课改成就与得失,显得尤为必要。有的学科内容发生了质的改变,这样的变化是否科学;怎么避免今后学科建设继续发生动荡和摇摆;有的学科至今争论不休,重心飘忽,让执教者疲于应付;不少师生对新课改不适应,普遍感觉系统性不够、落脚点不稳,课改如何有效解决好目前课程设置依然过于繁杂、相互重叠的问题等等。要解决如此之多的难题,我们的目光需要聚焦一个概念,即“学科核心价值”。
一、现有关于学科核心价值的表述
关于学科核心价值的论述寥寥无几,这里摘录百度搜索的相关论述。《教育科学论坛》2009年第9期刊发文章《学科素养评价:学科核心价值的追求与回归》,文中提到“学科素养”一词,并作出如下表述:在课标中没有明确的内涵规定,我们多方查询也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答案。认为对小学生学科素养并非必须下一个严谨的结论,但是其内涵一定指向学科基础性和发展性。即:学生在某一学科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及形成的相关素质和修养,具体含学科双基、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思维品质、学科情感。
教育部2009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网刊文《对历史学科核心价值的一点思考》,指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但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走向成熟和理性的过程,是历史学习的核心价值所在。历史教材的编写,不能以价值观来简单地裁剪历史,以论带史,把本来丰富生动的历史变成枯燥的知性教育(按:虽然强调了教材改革应该紧扣学科核心价值,但并没有对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给予阐述)。
2006年第20期《人民教育》刊发国家督学成尚荣的文章《不要淡忘了课改的使命——语文教学改革主导思想的追问》,“大胆改革,积极探索,鼓励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学生心灵,在新的高度上审视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当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按:这段话依然只是提到了语文素养,没有解释何为语文素养,更无从论及语文的核心价值。)
河北省2012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网刊文《把握学科核心内容,挖掘其教育价值》(孟长君),“研究教什么首先要明确所教内容的核心知识是什么——准确把握和认识所教内容的重点。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呢?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体现学科本质。在日常教材分析和课标要求分析中,教师们往往关注的是教材内容方面的‘知识和理解’的浅表分析,这是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是‘显性’的东西;而藏在水面之下的支撑冰山上方的东西往往被人们忽略——这是隐性的体现学科本质和教育价值的东西,即学科核心价值。”
综合以上表述看,新课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对各学科素养较之以往给予了关注,但对学科素养与学科核心价值的对应关系,以及学科核心知识与学科核心价值的逻辑关系等研究还相当缺乏。从实践层面看,教师对学科核心价值有内在的需求和探索的萌动。
二、明确学科核心价值的实践意义
“在一个稳态的社会里,教育的基本功能可以划分为两类:其一,维系社会的各项核心价值的灌输;其二,个体发展所需各项技能的培养”。然而,“在社会发生重大转型时,社会成员对以往维系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从而在社会交往中对相互之间行为模式的预期发生了严重的混乱,这种怀疑和混乱反映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头脑和行为中,便足以导致价值相对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这段论述现在看来依然很有分量。明确教育的核心价值既有教育理论上的重要性,也有教育实践的急迫感,而教育的整体价值依赖于各学科核心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核心价值可以让企业全体员工明白“世界上为什么要有自己这家企业,顾客选择自己而不是别的企业的理由是什么?”只有当核心价值明确的时候,企业才可能在许多方面去寻找、培育实现核心价值所需要的能力,即核心能力。如果没有核心价值来引导,企业面临环境的变化,只会进行一次次“无主题”式的“战略调整”等管理活动,从而使企业被各种“商机无限”的项目和业务拖向经营的沼泽地,企业的核心能力将无法形成,最终走向衰弱或消失。
如果学科课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对该学科的核心价值没有明确的界定和理解,学科价值必将大打折扣,学科教学必将摇摆不定,最终受伤害的就是学科教师和我们的孩子。“像现在这样一个语文教育,整个破坏了学生对祖国语言和中国文化的兴趣,这是一个比任何事情都要痛心的事。”(许纪霖:《我们的教育制度在理论上存在误区》)“用一句话来说:把这么一个富有诗性的、情感的、想象的学科,变得工具化、机械化,这对孩子灵魂的塑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夏中义:《我想做一个尝试》)语文学科的现状尚且如此,中学生物几度被取消高考中考资格,至今也不被重视,不少院士呼吁,生物学科的春天何时才能到来。中学政治学科的状况更是糟糕,课程名称从过去的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大换血。诸如此类学科核心价值的问题一天不解决,课改一日难言成功。
三、学科课程性质(或理念)不能代替学科核心价值
修订后的国家课程标准对学科课程性质的表述和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并不能充分反映学科核心价值。以生物学科为例,国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教学要面向全体,帮助每个学生获得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倡导探究,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倡导提升生物科学素养。但课改十年的实验表明,这些倡导缺乏感召力,该标准再次强调了生物学科的必修课程地位,强调了生物学课程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而是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等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这些表述说明重视和加强生物学科教学、发挥学科教育教学功能非常迫切。与课改前的教材相比,尽管课程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学科价值功能的研究与开发上也有了长足进步,但对核心价值的研究重视不够、提炼不够,宣传和普及不够,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依然无法感受到其独特的专业价值和使命感。
再来看国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描述: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性,倡导三大教学理念:帮助学生积极健康地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生不断拓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这段表述隐约可见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价值,包含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和健康生活,然而从定位和表述看依然抽象模糊。
基于语文学科领域长期坚持不懈的改革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更能够反映学科教学的本质,提出“语文课程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整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学生语文知识、语文学习方法、习惯、兴趣,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整合。语文学科核心价值相对而言更加清晰。但对学科核心价值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交待不够,致使语文教学仍然深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争论之中,难以自拔。
新修订的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相关学科提出了学科重要概念,借此强化知识和能力的落脚点。然而,面对诸多的学科重要概念,由于没有一个上位概念来统领和整合,教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依旧。这个上位概念在笔者看来就是学科核心价值。
四、生物学科核心价值的要素分析
核心价值(Core Values)出自1994年柯林斯和波拉斯发表的专著《基业长青》。“Value”在英文中除了“价值”还有“原则”和“价值观”的含义,在中文的语境里,“价值”却没有“价值观”、“原则”或“信念”的含义,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学科核心价值指向核心功能和核心使命。MBA智库百科这样表述:“核心价值和核心使命用以规定企业的基本观念和存在的原因,是企业长久不变的东西。核心价值是指一个组织的最基本和持久的信念,具有内在性,被组织内的成员所看重,独立于环境、竞争要求和管理时尚,一般3~5条。”同心动力公司认为核心价值就是组织拥有的区别于其他组织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最持久的那部分组织特质,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个组织DNA中最核心的部分。
因此,各学科核心价值就是指向学科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学科诸多功能中最核心的部分,它往往由3~5个核心价值组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下面以初中生物学为例,探讨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科的核心价值。
生物学科虽然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功能与物理、化学和地理等学科有相当的功能重叠。因此,生物学科在培养学生诸多生物学科素养方面应凸显三大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培养学生生命意识
近年来,人们对生命教育的呼唤越来越强烈,究竟哪些学科应该承载更多的使命,还是另外开设一门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目前尚无定论。一些地方将生命教育纳入思想道德教育范畴的做法令人不敢苟同。从学科的名称我们就可以轻易地看出,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研究的内容是生物,是有生命的,也是最纯粹的,不会因时代的变迁和时局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理应成为生物学科的首要任务,生物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最主要阵地。修订后的生物课程,把保护动物等内容写进了教材,删减了动物解剖实验,更为难得的是将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计划生育内容从教材中删除,彰显了学科对生命的基本态度。这样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教材还是沿袭传统的解剖学思想,更多的是从生命体的肢解与组成上传授给学生机械的生物学常识。如对花的结构学习和对各种动物基本特征的学习,最后留给学生的只是花冠、花柱、昆虫体节诸如此类枯燥的名词,忽略了这些生命体原有的生命气息,结合生物学科的教学实际,渗透生命教育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着力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在培养学生敬畏生命意识的基础上,了解自己(即原有人体生理解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其他生命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和研究各种生命是生物学科的学习内容,但绝不等于赋予了学生对其他生命体的肢解权利,要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家解剖和研究生命的目的与价值。几年前发生的清华学子为了验证黑熊嗅觉是否灵敏用浓硫酸泼熊事件,以及北大法学院毕业生因找工作不如意绑票杀害小男孩事件等,说明一个人对生命的敬畏意识是任何高学历和法律知识所不能取代的,一个头脑里没有根植敬畏生命意识的人不可能爱人、也不可能爱自己。对生命的敬畏意识是自尊、孝道、博爱等诸多美德的基础。
二是培养学生对生命奥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生命的奥秘是无穷的,培养学生对生命奥秘的好奇心与探究意识理应成为生物学科的基本使命,这一点在目前的生物教学中显得尤为薄弱。小蚂蚁何以举起超过它体重差不多100倍的物体?科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后,终于揭穿了这个“谜”。原来,蚂蚁脚爪里的肌肉是一个效率非常高的“原动机”,比航空发动机的效率还要高好几倍,因此能产生相当大的力量。尽管小蚂蚁如此神奇,却奈何不了长有6万个小吸盘的甲壳虫……在生物课堂里适当的渗透这些内容,会让生物课堂更具魔力,会让每一个学生对那些并不起眼的小动物、小植物心生好感,会有更多的学生在做完实验后将小生物自觉放生。
2.帮助学生树立健康至上的理念
生物学是一门指导学生健康生活的基础性课程,现行课程标准将“健康地生活”列为生物课程十大一级主题之一,并在相关学习单元结合具体内容给予渗透,对培养学生健康至上的生活理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更加关注学生生活。以手机等电子产品为例,它们已经成为不少中学生的生活必用品,如何正确使用,减少对人体的辐射,减少电子产品的污染等,这些都是现行教材中不可能完全涉及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小实验,引导学生增强对自身生活质量的关注。这样的学习既是学生感兴趣的,也是学生受益终身的。
二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如现在国人染发、纹身等现象相当多,这种行为对青少年的生理发育有什么影响,如何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各种美容美肤广告进行真假判断,这样的研究课题非常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三是加强生活行为引导。有调查表明,国民吸烟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小学生吸烟所占比例依然不容忽视。中央媒体曾报道,中小学生吸食精神类制剂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是在娱乐场所误食含有毒品的免费食品、烟草,有的则是学生主动吸食新型毒品,认为不会上瘾,盲目跟随所谓“新潮”。青少年这种盲从心理指导下的行为应该得到必要的引导和矫正,而生物学科的学习活动,则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重要方式。
3.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质
帮助学生提升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学科最主要的责任。基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四个基本目的:一是了解基础生物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念,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相应的基础;二是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能够使用相关仪器手段进行实验,开展探究活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逐步培养习惯,养成基本的规范和学科气质;四是培养学生一种精神,做一个求真去伪的人。前面两点在课改十年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后面两点还比较薄弱。这和近年来生物学科专业教师流失大、兼职教师比例大有关,也与对实验教学的严谨规范操作强调不够有关,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应该是教师专业气质对学生的影响与熏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内容非常丰富,其核心就是引导学生做一个求真去伪的人。
学科核心价值是学科课程建设的发酵粉,是学科教学的定海神针。只有紧扣学科核心价值,课改才不会迷失方向,教学才会有的放矢。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与重视学科核心价值这个话题,让学科建设更加精简,让学科教学更加有效,更受学生的欢迎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