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证券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增加融资渠道、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企业改制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一批相关机构如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也得到了发展;老百姓的投资意识渐浓,许多股民朋友在股海的搏击中受到了锻炼,增长了见识。虽然如此,我国证券市场还只处于初级阶段,而在这不长的时间里,证券市场的扩张正走过了先行国家几十年(里)甚至上百年才走过的路程。截止98年4月底,深沪两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已逾700家,流通市值总值高达2万亿元。证券市场快速扩容,而相应的监管相对滞后,监管落后直接导致市场风险增加。监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证券市场的目标不明确
我国证券市场从一开始就主要定位于融资功能。这可从一些上市公司的质量反映出来。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已有700多家,这些公司业绩是良莠不齐,而在效益差的上市公司里,以前上市的且不说,有的公司是在近一年多时间里上市的。这些公司刚上市效益就很差,这一方面说明管理层对上市公司没有严格把关。目前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监管主要是利用行政手段,如加速扩容是管理层调整股市过度投机的尚方宝剑。股市低迷时就放慢发行速度;股市升温时就加速上市,一定程度上放松了上市公司质量的控制,导致有些公司纷纷包装上市,编制种种假帐来进行蒙骗。如97年度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没有分红派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上市公司质量和其经营困境。那么象这些公司上市后直接受害者是社会公众,但最终是损害证券市场本身。出现了一定的圈钱倾向,而且还是不用还本付息的资金。殊不知,公司上市后,引进了社会公众股东,成了公众公司,要对公众负责,受到公众的监督,承担比非上市公司多得多的披露信息的义务和回报股东投资的责任,如果业债不佳,还要面临被兼并的危险。而对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来说,只要能圈来钱,其他一切都是后话,获准上市就等于给了一个合法的无偿筹资的权力,而且不存在没有行政决定就在经济上停牌破产的可能,象有的上市公司,连续几年亏损,照样挂牌交易,且炒作异常火爆。
二、上市额度控制不合理
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上市是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下的自愿申请制度。企业只要符合条件,经审查合格,都可以上市。而公司上市后,成为公众公司,要受监督,承担信息披露、回报股东的责任,企业业绩不佳要面临被兼并停牌破产的危险。因此,上市是否有利,是否选择上市原则上是市场行为,股市好时,企业觉得能卖出个好价钱就赶着上市;股市不好时,企业觉得这时上市卖低价亏了,就缓上市,不上市。市场规律本身对上市公司的数量、节奏有调节作用。而我国目前股票的发行,是由国家定下总量,再分配给各地方、各部委,这是典型的计划体制下的行为。由于各地、各行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基本特征,各地、各部委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数量、产业结构、企业规模有很大差异,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选择上市公司时,并不把着眼点放在优势企业,认为这些企业日子好过,资金压力不大,而较多地考虑困难企业。不仅把股票融资作为“圈钱”的手段,而且是作为缓解企业困难的政策性融资手段。为使困难企业“合格”上市,就在包装上下功夫,弄虚作假等问题在所难免了。
三、一级市场发行价格不合理
在正常的股市中,新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是基于对其内在价值判断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对新上市公司来说,希望其股票发行价越高越好,上市价格高表明他们原有财产卖出了好价钱,就能筹集更多的资金,从而有利于公司今后的发展。而对于准备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新股东来说,总希望价格越低越好。供需之间的平衡一般是由承销商与上市公司讨价还价。上市公司结果在愿意出最好价格又最有信誉的证券商中,挑选一家作为自己的上市代理公司。如果最后上市价格高于双方商定的发行价,代理商就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发行费。反之,由于证券商承担包购股票的义务,当股票按发行价卖不出去的时候,券商就要蒙受损失。同样对所有以发行价认购股票的人来说,他们同样承担上市价格不确定的风险,可能赚也可能赔,收益与风险是对应的。
而我国发行市场对新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定价,不是按照预测的市场价格,而是按主管部门制订的远低于市场价格来发行,象A股规定市盈率一般为15倍左右。由于股票仅用相当于市场价格几分之一的贱价出售,中国新股发行筹集资金的大头,不是给了发行股票的公司。而是白白送给了一级市场的认购者,所不同的是,上市公司得到那部分小头资金,是通过出让国有资产产权得来的,上市之后还要承担种种义务。而市场义购者靠的是资金实力和运气,得到的是飞来之财,全无义务可言。
正因为一、二级市场价格相差悬殊,所以A股新股上市当天换手率相当高,上市当天就给申购者带来几倍于买价的利润,谁还愿意长期持有,一级市场申购者都是以牟取短期暴利为目的的投机者,而不是长期投资者。而缺少长期投资者正是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市场本身的缺陷导致了这一因素。
四、政策不稳定、不连贯
在证券市场试点期间,为了推行股份制改造和突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将股权分为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并规定国家股、法人股暂不上市流通,随之而来的国家股、法人股的转配股亦不能上市流通。同股不同权,产权不清晰,这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有现象。
而我国上市公司是在内部股权关系没有明确定义的情况下被推到一个高度流通的市场上的,它必然引起产权关系的不断扭曲和严重混乱。上市公司产权关系不清以及占2/3以上的股权不能流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第一,上市公司的产权关系不清破坏了股市的基本运行规则和程序。价格是股市最基本的调节杠杆,股票瞬间市场价格是对截止到那一时点的全部已知信息的综合反映。产权不清使得市场价格决定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波动性,股市在一定程度上蜕变为政策市、投机市,失去了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同时,国家作为不流通的大股份所有者又要承担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对股市的过度投机不干预不行,干预太多也不行,对国有企业的种种额外限制进一步束缚了其经济活力。
第二,企业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改变企业的内、外部利益机制和管理机制,形成现代企业制度两权分离后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大部分股权不流通从而维持不变,使得上市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改变企业机制的作用。许多上市公司除了换块牌子,一切照旧。领导班子任命仍然是大股东,即原行政主管部门说了算,董事会只是形式。股票市场上业绩、负债率、股息、股东的满意和忠诚性等直接关系股价和企业被吞并破产的概率等机制均不起作用,上市公司可以随意改变原上市发行的原投资方向,随意决定公司的分配方案,而不作负责的解释。经营者感觉不到股票市场的压力,股票市场的效率功能严重衰减。
第三,产权关系不清使得二级市场投机性大增,投资价值剧减。一方面,为保障收益的稳定性有意取得支配权的投资者因大部分股权不流通而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以单纯收益为目的的中小投资者因股息率奇低而不愿介入,小盘股和送配题材的投机炒作此起彼伏。
第四,我国经济结构和企业结构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专业化程度低,企业经济规模太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用兼并购并的方式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规模结构的调整,是股票市场的一个主要功能。大部分股权不流通使得购并改组只能以场外交易的方式进行,因而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市场机制的发挥,并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控股股东争先恐后地注入优质资产成为一种时髦,在这种市场经济中不能理解的现象背后,掩盖着控股集团把上市公司看成自己可以操纵的工具。这种场外资产重组不仅加剧了上市公司产权的模糊的交易不规范,还加剧了二级市场上的价格混乱,为投机炒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
综合以上分析,目前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的发展,随着企业改制的加速和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问题越来越带有全局性,急需管理部门加快规范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