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王佳伟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王佳伟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我国的建筑行业,现如今已经得到了不错的发展,在此境况下,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问题更加受到关注,因此,从属于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必然有更高的要求。实际上,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施工中会遇到不少的问题,为了避免土木工程建筑质量出现问题,有必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本文重点分析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期望以此做好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土木工程中常见且又重要的组成结构,其质量对整个土木工程的影响可想而知,因此,加强混凝土结构性能,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非常重要。要想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质量,就要掌握混凝土施工的不足,从解决问题出发,找到根本原因,并做好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再采用科学手段,来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促进土木工程质量提升。

1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作为当代土木工程建筑中普遍运用的结构之一,对土木工程建筑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混凝土结构是由多种材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包括水、水泥和骨料等,除此以外,再加入一些辅料进行合理的配比并搅拌,从而得到混凝土。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不但对各种材料的配比有着严格的要求,温度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原则之一,这些都是提高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条件。

2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 原材料控制

2.1.1 水泥

优先选用低热水泥,减少水热化。使用矿渣水泥时,要选择泌水性好的品种,在混凝土中添加减水剂。及时排出析水,或者在析水部位浇筑干硬性混凝土,用振捣器振实,然后对上一层混凝土进行浇筑。选择收缩性小或微膨胀性水泥,其经水化膨胀后会产生预压应力,对温度需变应力进行抵消,使混凝土具备较好的抗裂性。为了满足该工程施工要求,可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使混凝土强度为60d,并对高标号水泥进行优先选用,以有效控制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水泥用量。

2.1.2 骨料和骨料级配

将粉煤灰掺加到混凝土中,使其具备较好的抗渗性、耐久性,避免收缩或出现水化热情况,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并对碱骨料反应进行有效抑制,使新拌混凝土泌水减少。采用中粗砂作为混凝土细骨料,使它的细度模数保持在2.8-3.0之间,以对水和水泥用量进行控制。

2.1.3 外加剂

依据实际设计情况,将粉煤灰和矿渣粉等外加剂掺入混凝土中,使混凝土具备较高的和易性,以对施工中的用水量进行有效控制,使混凝土的可泵性得到改观,并延长缓凝时间。将聚丙烯纤维用以底板混凝土内,对掺量、长度和纤维直径合理控制,保障底板混凝土的抗裂性。

2.2 混凝土的制备

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将配置混凝土的材料如水泥、水、砂石以及一些其他相关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将这个比例称之为配比,配比要经过不断的试验对原材料进行调整,必须要满足土木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和一定的技术标准,在配比的过程中不能依靠以往的经验。在进行搅拌之前,要对砂石、水泥等原材料中含水量进行检测,如果和标准的配合比存在差异,要及时进行改善,以求达到最适合的比例。

2.3 做好混凝土搅拌工作

土建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搅拌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当前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搅拌多采用机器设备,不仅搅拌量大,而且速度比较快且质地均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搅拌前应当严格检查原料,不合格或者存在质量瑕疵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在搅拌作业时,应当根据实验比例进行混合,减小误差。在搅拌操作过程中,坚决避免操作人员随意更改调和比例,质量不合格的不得浇筑。搅拌混凝土过程中,应当保证混凝土混合的均匀性,而且颜色也要一致,保证其流动性以及凝聚性良好。在搅拌时,应当避免混入杂质,安排专人监管,做好清理工作。完成浇筑后,用塑料薄膜遮盖,以免遭到阳光、外部水分影响和破坏。需注意的是,应当尽可能避免阳光暴晒,否则可能会产生裂痕。

2.4 加强混凝土摊铺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按比例进行均匀搅拌后,送至拟建地点进行浇筑。浇筑混凝土时,应当严格按照步骤进行作业,浇筑时先将混凝土倒到模板中,然后将其平铺好。若想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避免出现蜂窝、麻面以及气泡等现象,建议利用铲子不断的进行抹面,以确保混凝土紧致、无孔隙,而且保证质地达到均匀。摊铺混凝土时,其高度应当超过模板一部分。尤其是摊铺时间一定要加强控制,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如果时间太长,则混凝土可能会出现风干问题。必要时,还要用麻袋、稻草等对混凝土进行适当遮盖,以免水分蒸发或者不均匀硬化。一旦发生该种问题,不仅会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而且会对整个土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2.5 对混凝土结构温度的把控

温度的严格控制是混凝土结构中的重要内容,在其他如砌体结构、膜结构等中也是受到了重点关注。而对混凝土温度的把控实质含义是对于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控制。要对其温度应力进行控制,应当从混凝土结构自身的属性来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而目前建筑行业中经常用到的控制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下列几类:第一,减少混凝土配置过程中水泥所占的比例。水泥作为一种具备能量转化能力的常用建筑用料,如硅酸盐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会对混凝土产生一定的影响。要减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在合理范围内降低水泥的使用量是一个有效方法。第二,控制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温度。浇筑温度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因此,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在外界环境过高的时间进行浇筑,例如在气温炎热的夏季以及在早晨的10点到下午2点这一高温时段。

2.6 混凝土的养护

一般情况下,土建工程项目施工量是庞大的,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和复杂性,因此,混凝土养护过程是必须的,其过程是有效解决混凝土破损的有效手段。在冬季进行土建工程施工时,由于温度非常低,所以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水泥不能完全水化,从而致使混凝土发生干裂现象,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这样的混凝土材料很容易在较大的压力下变形、脱落,一旦养护措施不及时、到位,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终给土建工程的正式运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洒水养护是目前混凝土养护的常用方法,针对大型的建筑物水分易于蒸发的问题,可以在其表面上盖上草帘,之后在进行洒水养护。混凝土养护方法除了洒水养护之外,还包括涂膜养护、包膜养护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质量管理人员重点把控混凝土施工技术等关键环节。随着混凝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施工技术已为多数施工技术人员所掌握,但仍极易忽视其施工环节中的重点把控内容,从而导致经济损失产生,甚至事故发生。因而在后续的建筑工程作业中应该重点把控混凝土施工技术内容,以持续提升建筑工程质量,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王广林.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5:81-82.

[2] 夏洪生.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04:41-42.

[3] 蔡廷坤.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剖析[J].江西建材,2016,09:95+101.

[4] 陈坤.浅析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6,15:106-107.

[5] 杨宏亮.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2.

论文作者:王佳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王佳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