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冬颖
(延边第二人民医院关节外科 吉林 延吉 133001)
【摘要】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19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患者术后在心理康复护理、并发症预防、疼痛护理、康复锻炼等方面实施精细化护理。结果:19例病人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无出血、感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使病人获得了有效的康复。结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实施精细化护理,能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掌握保护关节的技巧,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老年;髋关节翻修术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207-02
随着髋关节置换手术数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翻修的病例也逐年增加。据报道[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0~15年后其假体返修率达5%~10%。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共为1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有其特殊性,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实施身心整体康复护理,对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预防并发症,改善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施行60岁以上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9.7岁。19例患者均为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松动,距前次手术时间间隔最短5年,最长23年。
2.术后康复护理
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髋关节翻修术创伤较大,术程长,易引起并发症,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常规给予吸氧及床边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并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和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每15~30min观察血压、脉搏、呼吸1次,平稳后可改为1~2h/次。观察肢体肿胀程度、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注意患肢末梢循环、感觉、运动等情况,观察切口有无渗血,若渗出量多时及时报告并给予沙袋压迫止血。
2.2 引流管护理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切口大,渗血较多,术后切口埋置引流管负压引流积血,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使其充分引流,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的变化,若引流量突然增多或色鲜红,应及时告知医师。引流持续2~3天,引流量≤50ml/d可拔管。本组病例均在术后48~72h拔管。
2.3 疼痛的护理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即感切口疼痛,24h内最剧烈,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我们要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既往疾病的加重,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胸闷、气促等,注意药量不可过大。术后镇痛是术后治疗及完成康复目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所有医护人员必须密切监测并及时记录患者的疼痛状况。对患者进行药物镇痛治疗的培训,并鼓励患者在一天之中有规律地服用镇痛药物,以保证其可正常参加康复训练。
2.4 脱位的预防
据报道,全髋翻修的病人术后脱位发生率高达20%[3],19例髋关节翻修病人手术均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术后患肢置于屈膝15°,外展30°外旋位。两膝之间放一软枕或全髋海绵,翻身时可向健侧翻身,要保持髋部和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的病人,由于髋内旋动作有可能引起脱位,康复过程中禁止做髋内收、内旋动作[4]。本组病例未发生脱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 心理康复护理
全髋关节翻修为再次手术,老年患者体质较弱,有初次手术后关节疼痛等负性经验,对术后正常行走产生怀疑态度。心理康复决定肢体功能的康复,只有患者战胜自我,放下思想包袱,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情况,向其耐心解释,使其充分认识到早治疗的重要性,提供与病区内同类型患者交流的机会,并向其介绍以往同样患者成功的病例,增强其信心。
2.6 饮食指导
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减退,加之患者年龄大、体质差,手术创伤大,故应加强营养支持。指导病人术后6小时可饮水,少量多次,病人无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可给予流食,手术当日禁忌食用牛奶、豆浆及含糖高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术后第二日给予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钙、易消化饮食,必要时输血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合并糖尿病者予糖尿病饮食。对纳差、进食少的患者,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对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针对各种并存病做好有效的控制预防措施。
2.7 康复锻炼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具有消除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肌肉萎缩、恢复患者功能等作用,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急于求成[5]。有规律地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度、髋关节的力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术后病人清醒即可指导病人进行踝泵练习,即屈伸踝关节:慢慢地将脚向上勾起然后向下蹬;在病人耐受的情况下,每隔15~30min就可以练习数次。并定时按摩下肢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2)术后第二天即可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S后放松,再绷紧、放松,以此循环,直到感觉大腿肌肉有点疲劳为止。(3)协助患者双肘支撑床面,健肢蹬床,用力把臀部抬起,这样可以防止臀部皮肤因长期受压形成压疮。(4)术后3天病人可在床上或床边坐起,进行从卧位到坐位、坐位到站立位的转移训练及行走训练,但应尊重个体化原则,因人而异,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功能锻炼中以不引起患髋疼痛或明显不适为宜,训练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2.8 出院指导
术后6周可逐渐恢复大多数的轻微的日常活动,避免干重活及剧烈的体育运动。同时注意做到“六不要”:即不要双腿交叉;不要患侧卧位,侧卧时两腿间放一软枕;不要坐软沙发或矮凳子;不要弯腰拾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不要使用蹲厕。注意安全,防止摔倒。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
3.结果
本组19例病人住院时间12-25d,平均18d,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无出血、感染、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经采用系统化的康复护理,使病人获得了有效的康复。
4.讨论
随着髋关节置换手术数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翻修的病例也逐年增加。加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术后康复指导,能明显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掌握保护关节的技巧,从而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裘文华,陈俞,陈东方.?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医正骨. 2009. 21( 6 )83-84.
[2] JeMe Cioppa-Mosca,Janet B.Cahill,John T.Cavanaugh,et al.Postsurgical Rehabili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Orthopedic Clinician.?The first edition.Tianjin:Tian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9:9.
[3] Clement.B.S.髋[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0.
[4] 张晓阳.骨科术后康复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41-142.
[5] 杨卉青,张长杰,陈晓文.综合康复措施治疗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J].中国康复,2000.15(1):3-4.
论文作者:段冬颖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5
标签:术后论文; 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手术论文; 老年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