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平[1]2000年在《萝卜抗感TuMV资源RAPD及同工酶分析鉴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RAPD及同工酶分析技术,对萝卜抗、感TuMV资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1.利用苗期接种鉴定的技术,对TuMV抗感不同的11份萝卜品 种及杂交种进行苗期鉴定,鉴定出高抗品种3个,即热白萝 卜、秋魁青和鸭蛋头,其病情指数分别为2.0、0及1.2;感 病品种三个,扬花萝卜、夏长白、南研30天,病情指数为 35.2、40.6、52.1。田间观察与苗期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2.应用RAPD技术对8个抗感不同的萝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 分析,通过30个引物的筛选,找到6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 利用6个引物的电泳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是抗性相似的 品种首先聚在一起,较准确地反映出了萝卜抗感资源间的关 系,可利用此聚类图进行杂种一代亲本的选配以及为抗性基 因的筛选提供有用的数据。另外利用基因池合并的策略,在 引物S359(GGACACCACT)的扩增图谱中找至一条特异性谱带, 初步认为可能与萝卜TuMV抗性有关。 3.F1代的鉴定与检测在生产中有重要用途,本文对父本、母本 以及P1代进行的鉴定与检测中发现,F1代的酯酶图谱与母 本相同,抗性呈偏母性遗传。在引物S353(CCACACTACC)的扩 增图谱中F1代表现出双亲的互补带型,仅利用此引物就可 以区别F1及其双亲,可用于杂种一代的品种鉴定以及纯度 的检测。利用本文建立的体系可以较快地对目前萝卜及其他 蔬菜主要的品种进行鉴定及检测。 4.同工酶由于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直接与植物的抗病性相 关,可作为抗性鉴定的有用生化指标。通过对三种酶的活性 测定以及四种同工酶的电泳分析发现,苗期萝卜叶片中多酚 氧化酶含量的高低与抗性呈正相关,可以作为抗性大小的衡 量指标。而酯酶在接种后,抗病品种的谱带数增加,也可以 作为抗病鉴定中的有用标记。感病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 酶在抗感不同品种中的变化只能体现植株内的生理变化,尚 难用于抗性的鉴定与评估。
王新华[2]2010年在《不结球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基因分子标记与遗传定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结球白菜(Brassica rapa L. ssp. chinensis Makino)是亚洲非常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生产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它起源于我国南方地区,有着1500年的栽培历史,全国各地有非常丰富的种质资源。不结球白菜与结球白菜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它们是芸苔种中最重要的两个亚种,虽然它比结球白菜的种植历史要长近千年,但不结球白菜的分子辅助选择育种研究要远远落后于结球白菜,尤其是在世界范围内。芜菁花叶病毒(TuMV)是危害不结球白菜的最重要病原菌之一,病毒侵染后使叶片皱缩,形成花叶,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好的防治方法是利用不结球白菜的自然抗性。国内外虽然已开展了芸苔属作物抗TuMV的研究工作,并已标记了部分抗性基因或QTLs,但至今仍没有关于不结球白菜抗TuMV基因的相关报道。本研究筛选了两个对TuMV抗性差异非常明显的不结球白菜纯系,Q048为TuMV抗性品系,A168-5D为TuMV高感品系。它们的F_2分离群体被用作抗TuMV基因标记和不结球白菜遗传作图的群体。通过对杂交亲本、F_1和F_2群体人工接种上海地区的TuMV主要株系沪1(属于TuMV的C5株系),获得各单株对TuMV的抗感数据,F_2群体中抗病单株(145)和感病单株(35)数据符合3:1的分离率(Χ~2= 2.96<Χ~2_(0.05))。利用BSA方法和AFLP标记对亲本、F_1、抗感池和建池用的F_2单株进行标记,由EaccMctt扩增的一条带符合与抗性基因连锁的要求,用此引物组合扩增180个F_2单株的DNA,第三条EaccMctt的多态性条带中有带(132)和无带(48)的数据符合3:1分离率(Χ~2= 0.27<Χ~2_(0.05)),两组数据都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证明不结球白菜抗TuMV-C5株系基因为单显性基因。利用36对AFLP引物组合扩增亲本和F_2群体,多态性标记的数据经分析作图,获得了抗TuMV基因的两端连锁标记EaccMctt3(间距为7.8cM)和EatcMcac1(间距为20.3 cM),并命名该抗性基因为TuRBCH01。利用57对AFLP引物组合和65个SSR引物扩增亲本和F_2群体,共获得212个多态性AFLP标记和82个多态性SSR标记。依据结球白菜参照遗传图谱,用50个只有一条多态性条带的SSR标记构建了不结球白菜遗传连锁框架图谱,每个连锁群上至少有3个位点是与参照图谱一致的。把剩余的SSR标记和所有AFLP标记插入框架图谱中,共有133个AFLP标记位点和74个SSR标记位点被用在连锁图谱中。构建的10个连锁群,总长度为1123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43cM。把通过ELISA检测获得的180个F_2单株抗感TuMV的数据与不结球白菜遗传连锁图谱中的207个位点的数据一起用作图软件分析,TuRBCH01位点被插入到连锁群R6上,位于EaccMctt 3(E36M62-3)和EatcMcac 1(E44M48-1)之间,间距分别为7.9cM和21 cM。我们初步判断TuRBCH01位于不结球白菜的第5条染色体上。
王绮[3]2006年在《大白菜橙色叶球基因分子标记及杂种纯度鉴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大白菜196个F2群体为试材,采用混合分组分析法(BSA),进行了大白菜橙色叶球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的筛选,通过196个F2单株验证,最后筛选得到S82-591标记,并进一步将RAPD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同时以大白菜“金冠2号”和“冠春”杂交种及其父母本为研究材料,分别建立“金冠2号”和“冠春”的DNA指纹图谱及其杂种纯度鉴定技术。为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大白菜橙色叶球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依据。为“金冠2号”和“冠春”杂种高效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主要结果如下:1.以4套大白菜普通白色株系及橙色株系及其杂交后代F1、F2、BC1为试材,通过结球期球色分离分析,证实大白菜叶球橙色性状为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2.摸索了大白菜DNA的提取方法。所获DNA完整,其质量较高,能获得稳定可靠的PCR结果。3.利用以F2群体和F3家系构建的橙色叶球混合池和白色叶球混和池筛选了400个10碱基引物,用在两混和池间有差异条带的引物在混和池的单株验证,发现引物S82(GGCACTGAGG)产生的分子量为591bp的条带为大白菜橙色叶球特异标记,在白色单株中为扩增出。重复3次,结果一致。进一步用引物S82对F2群体进行扩增,连锁分析,S82-591与橙色叶球基因的遗传距离为3.7cM。4.回收特异片段S82-591,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一对19碱基特异引物。对F2群体的196个单株进行扩增,其结果与RAPD标记S82-591在F2群体分离完全一致,表明S82-591标记已成功地转化为SC82-591标记。5.从320条引物中筛选“冠春”应用于种子纯度鉴定的引物6条,其中2条偏母本引物、1条偏父本引物、2条互补引物及1条特异引物。根据大白菜种子单收和混收的不同情况,提出了3套种子纯度鉴定方案,通过混收种子的检验,证实了其可行性和适用范围。6.成功地将RAPD标记S134-1200和S266-260转化为SCAR标记,其对“冠春”杂种及其亲本的鉴定结果与大田表现型相一致,可用应用于“冠春”杂种的鉴定。7.从200条引物中筛选适用于“金冠2号”种子纯度鉴定的引物4条,其中2条偏母型引物和2条偏父本引物。成功地将2个RAPD标记S219-1200和S351-500转化为SCAR标记,并且对“金冠2号”杂种及其亲本的检测结果与大田表现型相一致。
张黎黎[4]2013年在《青花菜黑腐病抗性遗传及其防御酶活性和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黑腐病是危害青花菜的重要病害,由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引起,不但能造成减产,严重影响青花菜的品质,还能扩展感染十字花科以外的多种蔬菜。本试验对293份青花菜材料进行了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通过配制六世代群体,分析了青花菜黑腐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研究了不同苗龄的青花菜接种黑腐病后的抗性差异,并对其防御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抗病和感病品种叶片的超微结构,同时还对不同时期抗、感品种叶片对黑腐病菌侵染响应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对293份青花菜材料进行黑腐病抗性鉴定,筛选出高抗野生材料1份(12B756),抗病材料6份(12B415、12B481、12B741、12B743、12B839、11B908),中抗材料194份,感病材料85份,高感材料7份(11B16、11B438、11B588、12B37、12B610、12B738),无免疫材料。筛选率为68.6%,其中高抗材料占0.34%,抗病材料占2.05%,中抗材料占66.21%;7份高感材料可作为很好的感病对照材料。2、根据F2群体的抗性分离情况,运用经典遗传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了青花菜黑腐病抗性可能为质量遗传性状,该抗性主要受2对显性基因的控制,并伴有隐性基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同时不排除有环境影响和修饰基因的作用。3、通过对三个苗龄黑腐病的抗性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三个苗龄接种黑腐病后发病的时间和速度差异很大,发病时间为:子叶一心期早于3-4叶期,后者又早于6-7叶期;发病速度为:子叶一心期>6-7叶期>3-4叶期。通过比较确定,3-4叶期为青花菜黑腐病抗性鉴定的最适苗龄,该结论缩短了抗性鉴定周期7d左右。4、通过比较不同抗病类型的青花菜接种黑腐病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发现,抗病材料具有较高的POD、PPO和PAL活性,而感病材料的SOD活性较高。接种后抗病材料的SOD、POD、CAT、PPO和PAL活性均高于对照,且活性变化率高于感病材料。对三个苗龄进行比较发现,POD、SOD和PPO活性表现为:6-7叶期>3-4叶期>子叶一心期,而PAL活性在抗病材料中表现为:6-7叶期>3-4叶期>子叶一心期,感病材料中则表现为:3-4叶期>6-7叶期>子叶一心期,CAT活性无明显规律。建议作为抗性评价指标的优先顺序为:PAL和PPO,SOD和POD,CAT。5、对抗、感材料接种黑腐病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抗病材料细胞内膜结构和细胞器受损伤较晚且程度较轻,并出现细胞壁加厚和膜结构小泡数目增多的现象,且细胞壁周围有致密聚集物出现。感病材料受损严重且较早,细胞出现严重的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器膨胀变形,功能丧失,最后整个细胞解体死亡。
刘静[5]2008年在《萝卜败蕾的细胞形态学和小白菜裂叶性状分子标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包括萝卜败育花蕾的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小白菜裂叶性状的分子标记筛选。试验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白菜课题组选育的萝卜雄性不育材料BT-18败育花蕾进行了DNA检测和细胞结构的显微镜观察;研究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白菜课题组选育的花叶小白菜材料裂叶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标记,取得了主要结果如下:1.从分子水平上检测败育花蕾与正常花蕾的区别,分别提取败育花蕾和正常花蕾的总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观察到败育花蕾表现出明显的DNA Ladder现象,而正常花蕾的DNA表现完整,说明败育花蕾具有细胞程序化死亡特征。2.在光学显微镜对败育花蕾与正常花蕾的细胞形态差异比较,观察到败育花蕾的萼片下表皮退化、中间的薄壁细胞退化;花瓣薄壁细胞退化,只剩下上、下表皮和维管束;花药退化只留下花药壁残留物质。3.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败育花蕾萼片细胞内细胞器亚显微结构,观察到线粒体表现为嵴数目减少、双层膜破坏;细胞核几乎观察不到,畸形、核膜破裂;叶绿体内的基粒和基质片层结构破坏,嗜锇颗粒变大、增多,膜结构破坏,叶绿体解体。4.通过对4个小白菜F2群体(06X1、06X17、06X12、06X19)裂叶和圆叶性状分离的统计分析,证实了裂叶性状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F2群体裂叶对圆叶符合3:1分离规律。5.利用BSA法构建了裂叶DNA池和圆叶DNA池,筛选了397个10-mer随机引物、23对SSR引物和88对SRAP引物,观察到r随机引物S1396在两池间有稳定差异,在裂叶DNA池特异的扩增出500bp的条带,F2群体验证表明,特异标记S1396-500与裂叶性状之间的交换率为15.5%,经JoinMap 4.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为16.49cM。还观察到引物SSR25和引物me1em1组合在裂叶DNA池中扩增出特异的条带,为进一步在分离群体内验证奠定了基础。
李焕秀[6]2005年在《番茄RAPD聚类分析、抗ToMV番茄cDNA文库构建和分离RGA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世界性的病害,危害十分严重。番茄花叶病毒(ToMV)又是病毒病中危害最严重、危害作物种类最多的病毒病,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选育抗ToMV的品种是防治番茄病毒病最有效的途径。选育抗ToMV的番茄材料可以依靠传统的抗病育种方法,也可以利用抗病基因工程。随着植物抗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和抗病基因工程研究的深入发展,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离和转化为高效育种展示了广阔前景。 本试验以20个番茄材料为试材,应用田间调查和实验室酶活性、同工酶等方法,对番茄材料对ToMV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研究了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酶液提取及反应适宜条件;应用RAPD技术对20个番茄材料进行亲缘关系的鉴定;用抗ToMV番茄材料,构建了抗病番茄cDNA文库;根据烟草和拟南芥抗病基因同源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分离番茄基因组DNA中的抗病基因类似片段RGA。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番茄材料ToMV抗性分类 对国内主栽番茄材料和四川农业大学收集的番茄育种材料共20份进行了ToMV抗性研究。根据品种资料介绍及田间试验和室内接种ToMV后番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鉴定结果,以病情指数为主要指标,参照ToMV抗性分级标准,初步可将20份番茄材料对ToMV的抗性分为四类。 ① 高抗材料(HR):黄圣果和美国番茄; ② 抗性材料(R):中杂9号、W_(262-4)、黄叶番茄和Oh-2-2-11; ③ 耐病材料(T):L-402、美味樱桃番茄、加州大红1号、早红宝、宝大903和川杂-10; ④ 感病材料(S):今科红玫、大红番茄合作903、加州大红4号、改良美国903、宝岛巨星、W_(262)、Oh-2-2-6和金刚2号大番茄。
参考文献:
[1]. 萝卜抗感TuMV资源RAPD及同工酶分析鉴定研究[D]. 娄平. 南京农业大学. 2000
[2]. 不结球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基因分子标记与遗传定位[D]. 王新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0
[3]. 大白菜橙色叶球基因分子标记及杂种纯度鉴定研究[D]. 王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4]. 青花菜黑腐病抗性遗传及其防御酶活性和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D]. 张黎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5]. 萝卜败蕾的细胞形态学和小白菜裂叶性状分子标记研究[D]. 刘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6]. 番茄RAPD聚类分析、抗ToMV番茄cDNA文库构建和分离RGA的研究[D]. 李焕秀. 西南农业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