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儿20例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糖尿病患儿经临床护理血糖控制稳定后出院。结论:长期精心的护理,配合治疗,加强对患儿的临床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糖尿病;儿童;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138-01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所造成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症,儿童糖尿病98%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甚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在学龄前期和青春期,婴幼儿期较少。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儿20例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糖尿病患儿20例,其中I型糖尿病10例,酮症酸中毒9例,糖尿病昏迷低血容量性休克1例。年龄8~14岁,平均年龄10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4.5年。空腹血糖>7.8mmol/L。
1.2 方法
每天胰岛素的需要量一般为0.4~1.0 U/(kg?d),治疗开始的第1天以0.5~0.6U/kg计算较安全。将全日量平均分为4次于每餐前及睡前加餐前30分钟注射。每日的胰岛素总量分配:早餐前30%~40%,中餐前20%~30%,晚餐前30%,临睡前10%[1]。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为纠正脱水、酸中毒快速输液用;另一条静脉通路为输入小剂量胰岛素降低血糖用,缓慢输入,并遵医嘱给予碱性溶液与补钾。患儿如发生低血糖,应立即平卧,饮糖水或吃糖块,必要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30~50ml。患儿清醒后再进食,防止再度昏迷。
2.护理
2.1 评估
询问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既往身体状况,有无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病史,询问起病前有无感染史;评估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识。患儿有无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是否经常发生遗尿现象。年长儿有无消瘦、精神不振、倦怠乏力等体质下降症状。注意患儿有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2]。有否治疗,询问用药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检测尿糖、尿酮体、血糖、血脂、血气分析等有无异常。约40%患儿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常由于急性感染、过食、诊断延误或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等而诱发,且年龄越小者发生率越高。此时除“三多一少”表现外,还有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并迅速出现脱水和酸中毒征象:皮肤黏膜干燥,呼吸深长、呼气中有酮味,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随即可出现嗜睡、昏迷甚至死亡[3]。本病终身存在,每天需要注射胰岛素并进行饮食控制,给患儿及其父母均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应注意评估患儿及家长对本病的认识程度,能否正确使用胰岛素,是否出现焦虑和恐惧心理。
2.2 急性期及酮症酸中毒时根据医嘱准确应用胰岛素制剂,有效控制血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饮食治疗,每周测体重1次。
2.3 协助医生计算每日所需热量,一般为1000+[年龄×(80~100)],年幼儿稍偏高。饮食成分的分配为:糖类50%、蛋白质20%、脂肪30%。严格控制饮食,全日热量分3餐,早、午、晚分别占1/5、2/5、2/5,每餐留少量食物作为餐间点心。当患儿游戏增多时可给少量加餐或适当减少胰岛素的用量[4]。以既能满足患儿生长发育及活动需要,又能维持正常血糖为原则,定时、定量、定餐并忌甜食。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量,详细记录出入量。
2.4 每次饭前及睡前常规测定血糖、尿糖及酮体。根据血糖、尿糖的变化值按医嘱给药。
2.5 积极寻找病因,常规做血、尿培养,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源,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2.6 每次注射胰岛素时尽量用同一型号的1ml注射器,以保证剂量的准确。注射部位可选用股前部、腹壁、上臂外侧、臀部,每次注射需更换部位,注射点相隔1~2cm,1个月内不要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以免局部皮下脂肪萎缩硬化。严格无菌操作,做皮下注射时切忌注入皮内,以免组织坏死[5]。剩余的胰岛素及时贮存于冰箱中。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变态反应,注射处出现红痒或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一般不需停药,多可自行消退。
2.7 教育患儿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口腔、牙齿的卫生,避免皮肤破溃,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3.健康教育
指导患儿进行适当运动锻炼,时间以进餐1h后、2~3h以内为宜,不在空腹时运动,运动后有低血糖症状时可加餐。告诉患儿及家长保护皮肤和脚部的方法:穿纯棉的袜子和尺寸适度的鞋子。不要光脚行走,避免足部外伤,坚持每日清洗足部及皮肤皱褶处,保持干燥。教会患儿及家长独立进行血糖和尿糖的监测,用纸片法检测末梢血糖值,用班氏试纸或试纸法做尿糖监测[6]。给家长及患儿示教正确抽吸和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嘱咐患儿每次更换注射部位。注射完毕应轻轻按摩片刻,以避免药物的外渗并促进吸收[7]。帮助患儿及家长学会观察低血糖反应,教育患儿随身携带糖块及卡片,卡片上写:姓名、住址、电话、病名、膳食治疗量、胰岛素注射量、医院名称及负责医师,以便任何时候发生并发症可立即救治。加强饮食宣教和监督,饮食需定时定量,勿吃额外食品。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宜以糙米和玉米为主;脂肪应以植物油为主,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8]。易饥饿者食物中可增加粗杂粮、豆类和新鲜蔬菜的比例。坚持定期随诊,检查病情和用药的情况以及血糖、体重等。
【参考文献】
[1]黄冬荷,钟书凌,练桂英.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 18(14):40-42.
[2]刘海霞,王欣.胰岛素泵强化治疗47例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4.(9):51-51.
[3]刘俊.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及其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36):556-557.
[4]王彦华.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 13(08):68-69.
[5]宋先耕.小儿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2013, 10(11):216-217.
[6]李月玲.小儿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医药产业资讯,2005.2(18):81-82.
[7]于晓焕.小儿糖尿病78例的临床护理探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23):118-119.
[8]王晓翠,张晓芹.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1):4421-4421.
论文作者:许丽丽,马宪芝,王艳,封秀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患儿论文; 糖尿病论文; 胰岛素论文; 血糖论文; 酸中毒论文; 尿糖论文; 小儿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