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001)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以脑梗塞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早期康复护理)和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结果 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0.0%,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塞中,可提高康复效果,改善神经功能。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梗塞;神经功能
我院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给予30例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了康复效果,对脑梗塞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经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以6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为脑梗塞,首次发病,排除存在精神疾病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别记录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8.9±2.8)岁;对照组男、女分别17例、13例,平均年龄(69.2±3.4)岁,组间比较,差异具有同质性(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房护理、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等。
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1-2周开始实施,具体措施如下:(1)体位训练。护理人员每2h辅助患者翻身、拍背,引导患者保持患侧肢体功能位、肩关节外展外旋位、髋关节内收内旋位,足尖、足跟保持垂直。在进行体位的变动过程中,需避免牵拉、拖拽等动作,还可训练患者保持坐位,传授基础生活技巧,促进患者早期生活自理,激发患者的康复欲望。(2)肢体康复锻炼。体位训练达到标准后,可进行被动、主动肢体功能训练。①被动训练。护理人员可按摩肢体,促进血液循环,训练时重点放在髋关节、肘关节、手指关节、腕关节伸展,活动顺序保证由近到远,自近端关节向远端关节,自大关节到小关节,被动活动时间、关节幅度应逐渐增加,以患者耐受为标准。②主动训练。护理人员可借助辅助工具,逐渐由健侧肢体开展主动活动,诸如搀扶床头跪立位,逐渐改为坐位,搀扶床旁下床站立,时间逐渐增加,锻炼站立平衡能力,达到标准后可逐渐锻炼站立行走功能,初始时可以拐杖为辅助工具,帮助患者恢复行走功能。(3)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训练。对于存在失语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首先通过噘嘴、鼓腮、呲牙等动作刺激面部表情肌肉,配合舌尖锻炼,逐渐恢复语言生理康复,面部肌肉及口舌功能恢复后,即可进行简单的发言训练,初始为单个发音,逐渐过渡到单字、词组、对话的训练,逐渐增加难度,还可借助肢体语言与患者沟通,训练患者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康复效果[1]:依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CSS卒中量表)评分减少情况、病残程度进行判定,显效为CSS评分减少46%及以上,病残程度为0-3级;有效为CSS评分减少18-45%;无效为不能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神经功能依[2]据CSS卒中量表进行判定,量表包括意识水平、水平凝视、面瘫、言语、肩部活动功能、手部活动功能、下肢活动功能及步行能力8个方面,分数为0-45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n(%)描述康复总有效率,应用2检验或校正2检验。(x±s)描述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康复效果
研究组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18例、10例、2例、93.3%,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13例、8例、9例、7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5.45,P=0.020)。
2.2神经功能
两组患者的CSS评分比较,护理前:研究组(35.6±4.8)分,对照组(34.9±5.2)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2,P=0.295);护理后,研究组(18.7±3.6)分,对照组(27.5±4.3)分,两组患者护理后C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8.595,P=0.000)。
3.讨论
脑梗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给患者的身心及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多配合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但其改善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改善护理措施,配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改善脑梗塞患者的预后。早期康复护理是在脑梗塞患者1-2周内进行康复训练,以期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证实: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塞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笔者分析:脑梗塞病发后,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为前3个月,但有学者[3]在1-2周内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其效果优于恢复期,这一结果证实了,早期康复护理的有效性,且在我院的康复护理中,是依据患者的功能障碍采取的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故而其康复效果较佳,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好。
参考文献
[1]蔡美娟.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5):513-514.
[2]孟晓旭,朱浩猛.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3):444-447.
[3]韩振霞,时庆,王敏,等.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3,41(7):43-45.
论文作者:徐琳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有效率论文; 效果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