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三数学教学上的运用初探论文_马建进

思维导图在高三数学教学上的运用初探论文_马建进

(山东省安丘市青云学府 262100)

摘要: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思维导图在高三数学教学上的运用初探。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三数学

数学是一门需要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并且是学生学习中主要科目之一,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到了高三阶段,新课的学习基本上是结束了,面临着总复习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几轮的总复习,查缺补漏,寻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将自己不懂的知识弄清楚。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点相对较多,复习起来比较零散,找不到思路,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了。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过程,人的大脑的思考方式是一种放射性的,每一个进入大脑的文字、符号、图片等,都会成为一个中心的信息,围绕这个信息,会联想到其他与之息息相关的信息,而联想出来的每一个信息又是一个中心思考点,围绕这些中心思考点,又可以生发出更多的信息。思维导图就是尽可能地讲这些信息用文字的方式表述出来,加深学生的记忆。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很多都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关联出许多其他的知识点,也就是说,有很多知识之间都是有关键性的。因此高三阶段的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点,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得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随着新课标的提出,我国的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点,让学生在考试中考高分,而且还要注意教给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思维导图还可以有效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整合和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高三阶段的数学老师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呢?

一、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呈现出的一种思维扩散的状态,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也就是说,具有较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很强的。数学是一门很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学科,一个数学题目可能涉及多个知识点,需要运用多种方式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说一个题目有多种解答方式,这就需要学生以这个题目为中心,进行发散性思维,找出最简便的一种解答方式。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说,在学习跟立体几何有关的部分的时候,会涉及到计算一个立体几何图形中两条线段之间的距离,或者需要证明一个立体几何中某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比如说这样一个题目:在正方体ABCDEFGH中,已知它的三条边相互垂直,求证:AB和GF异面垂直。在这个题目中,只需要证明它们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并且它们不是互相平行的,就可以证明它们是异面垂直。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引入向量的教学,只要找到三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在它们的交点处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写出各个点的坐标,就可以得出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上文的题目中,假设以H点作为坐标原点,并且正方体的长度单位为1,分别写出各个点的坐标:A(1,0,1),B(1,1,1),F(1,1,0),G(0,1,0),所以向量AB的坐标就是(0,1,0),向量FG的坐标就是(-1,0,0),两个向量相乘等于0,说明两条直线是相互垂直的。因此高三的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将相关的数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网络,就不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各个核心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零散而没有联系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逻辑性,知识和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老师就需要利用这些联系来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善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说,在学习“数列”的有关知识的时候,由于数列的知识,所涉及的公式较多,计算比较容易出错,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难度较大,而且等比、等差数列又不容易区分,如果出现判断失误,用错了公式,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以“数列”为关键词,然后区分出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后面再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标注出区分两种数列的具体方法,然后再写出一些常用的计算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公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数列的有关知识一目了然,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的时候也可以用它作为对照,来选择正确的解答方式。

三、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人记忆图片等信息是靠右脑来进行的,右脑可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教给学生记忆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颜色上的区别,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比如说,可以将和一个知识点相关联的其他知识点用同一个颜色标注出来,重要的部分用红色标注出来,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之间关联性的认识,红色的标注还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结束语:

总之,思维导图是一种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高三阶段的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晖.思维导图在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徐勇.基于核心知识导图的公式教学——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8,(5):42-46.

[3]宗冬娣,沈祥飞.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效的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10):10-10.

[4]蒋尚珠.思维导图对高三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应用研究[J].青苹果,2017,(10):36.

论文作者:马建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在高三数学教学上的运用初探论文_马建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