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理论在高血压并发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效果论文_段燕平

怀化市洪江区中医院 湖南怀化 4182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人际关系理论在高血压并发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高血压并发慢性心衰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人际关系理论进行护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评分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际关系理论在高血压并发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际关系理论;高血压;慢性心衰;护理

人际关系理论是将护理看做一个治疗性人际互动的过程,通过4个时期的互动,让护理人员和患者构建良好的关系。本文对人际关系理论在高血压并发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效果进行研究,并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高血压并发慢性心衰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高血压并发慢性心衰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20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1.43±6.59)岁,对照组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19例,年龄52~72岁,平均年龄(61.59±6.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如健康教育、用药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人际关系理论进行护理,其内容为:①认识期:护理人员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等情况,并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并掌握患者了解疾病、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水平,明确患者的需要。②确认期:护理人员确定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运用专业护理知识帮助患者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对于患者存在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问题,积极予以心理疏导和解决,让患者了解血压控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并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信任关系。③进展期:患者对护理人员有着充分的信任,认为自己也是帮助性服务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则积极引起患者对自我照护的兴趣,让患者主动地获取疾病、治疗等知识以及自觉地遵照医嘱用药,但是患者可能会产依赖和独立冲突,护理人员则及时予以指导,挖掘、利用多种资源,为患者提供信息咨询,帮助患者获得最佳健康。④解决期:护理人员对护理目标能否实现进行评估,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并对护理方案予以更新,并引导、帮助患者恢复独立性,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向患者强调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作用,限制钠盐的摄入,做好血压监测工作。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血压控制率,收缩压不超过140mmHg、舒张压不超过90mmHg即为血压控制。评价患者服药依从性,主要内容为①是否按照医嘱的用药时间用药;②是否按医嘱的用药次数用药;③是否按要求剂量用药;④是否坚持用药且不间断等,完全做到记为3分,基本做到记2分,偶尔做到记1分,做不到记0分,总分24分,分数越高,用药依从性越高。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情绪状态,50分为界限值,分数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18.0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评分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是诱发慢性心衰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患者并发慢性心衰初期,患者心脏收缩功能仍呈正常状态,通常是舒张功能有异常[1]。目前,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不断升高,高血压并发慢性心衰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临床上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来控制患者病情,以维护患者身体健康[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评分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人际关系理论在高血压并发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效果较好。在人际关系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不仅仅开始护理工作,还承担着咨询者、帮助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而人际关系理论通过4个阶段来让护理人员逐渐融入并做好不同角色,从而能获得患者的信赖[3]。在人际理论中,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长期接触,并根据护理实践,能更为准确地掌握患者的需求,从而能为患者制定合乎患者要求的护理方案,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等知识的掌握水平,能为患者自我调整奠定基础,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的目的[4]。人际关系护理模式更强调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来实施护理工作,这种情况下,能切实地帮助患者,让患者各种合理需求均能得到满足,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促使患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接受治疗和护理[5]。总之,人际关系理论在高血压并发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永乐,李继平.人际关系理论在一例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7):2492-2494.

[2]段鲜盟,池秀平.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对妊娠高血压的护理临床效果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7):173-176.

[3]陈瑞明.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11-12.

[4]王跃军.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11(3):403-404.

[5]吴香婷,董丽洁,韩俊丽等.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作用探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3):126-127.

论文作者:段燕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6

标签:;  ;  ;  ;  ;  ;  ;  ;  

人际关系理论在高血压并发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效果论文_段燕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