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14年7月国务院下发《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政策鼓励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4个小长假期间自驾出行,极大的带动了国内旅游业和沿途服务业的彭勃发展。然而,随着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私家车保有量、自驾游出行人数屡创新高,随之而来的则是高速公路的交通拥堵问题愈加严重,“高速路上绵延的拥堵车流”甚至已经成为中国小长假的“特色景观”。准确查找造成拥堵的背后因素,有效缓解小长假高速拥堵难题,还大家一个良好的自驾出行体验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景区超负荷运转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取消小客车收费造成的收费站通过结构性问题、上下行闸道管控不力问题和非法挤占应急车道影响事故处理效率问题是直接原因,而交通和旅游主管部门主动作为不够、基础驾驶培训标准不高则间接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小长假高速拥堵;成因;反思
一、造成小长假高速拥堵的根本原因
造成小长假高速拥堵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景区承载量超负荷,每一个景区在设计之初都考虑有日均接待承载上限,然而由于游客作为消费者其旅游计划自主不可控,且游客和景区之间并没有充分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从而导致部分景区在利益驱动下超负荷运营,不但影响了游客的观感体验和安全压力,更进一步造成通往景区高速道路的短期承载量超标诱发拥堵。
二、造成小长假高速拥堵的直接因素
造成小长假高速拥堵的直接因素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车辆在通过大型高速公路收费站前分流后多车道交汇难协调,易造成事故和拥堵。这一情况是取消小型客车小长假高速公路收费造成的结构性问题。大型收费站前的多车道分流设计初衷是为减少因人工收费环节造成的车辆拥堵,其原理在于由于手动收费环节耗时不一,通过其调节后不同车道的车辆在缴费过站后会自然形成时间差,进而相对有序的完成车流交汇。但是取消收费环节后,由于人工收费这一时间调节环节失效,导致分流后的多车道车辆同时过站后无序并线交汇、互挤占争抢,极易造成混乱、事故进而诱发拥堵。二是上下行闸道加剧高速拥堵。上行闸道带来的问题,主要源于高速公路主路段因故造成拥堵后,上行闸道不断新增车辆加剧拥堵;下行闸道带来的问题则主要源于闸道车流积压带来的拥堵延伸。三是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拥堵后,由于应急车道被非法占用造成事故处理效率低下。由于监管措施不足和违法成本较低,很多驾驶员在路遇拥堵时喜欢占用应急车道“抢时间”前行,造成应急抢险车辆无法快速抵达事故现场完成处置,进而延缓了高速拥堵的缓解效率,其实质是违法占道主体为获取个人利益而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外部性”。
三、造成小长假高速拥堵的间接因素
造成小长假高速拥堵的间接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旅游和交通监管部门主动作为不够,就旅游监管部门而言,小长假带来的景区超负荷运转问题持续已久,但并未出台相应的措施积极引导游客合理错峰出游;交通监管部门则始终未能形成有效的法律法规或技术手段,缓解小长假高速拥堵难题。二是驾驶培训基础环节薄弱导致事故多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交通事故作为造成拥堵的最常见诱因,其多源于驾驶员不良的驾驶习惯,而这恰恰应该是驾驶员在学车之初就应该养成和纠正的,侧面反映出当前基础驾驶培训要求不高、“马路杀手”横行的不良趋势。
四、破解小长假高速拥堵的意见建议
4.1打破信息不对称难题,合理分流缓解压力。
一是景区通过官方网站提前统计公开小长假预来访人数和接待能力,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人流高峰。二是有条件的景区(售票景区)采取网上实名预约购票。监管部门通过限制景区每日接待人数,打破景区在利益驱动下的盲目超负荷接待问题。三是监管部门根据热度高低对小长假景区门票价格进行干预指导,通过门票价格形成旅游成本阶梯化差异,进而促成旅客的自行分流,同时也弥补了热门景区因限流带来的经济损失。
4.2紧盯直接因素出对策,解决矛盾缓解压力。
一是正视小长假期间收费站功能基本丧失的事实,在大型收费站只开放与后续高速公路车道数相同的通道入口,且在车辆进站分流区域前增设装置引导车辆按原行驶路线通过收费站,同时在该地区增设警力以备出现事故及时处理,避免拥堵发生。二是在高速主路段发生拥堵时,及时控制上行闸道的车辆进入,通过合理的交通指挥和路线设置,在收费站前控制车进入闸道流量,减轻给高速拥堵路段带来的新增承载压力。三是在下闸道不畅导致高速主路段延伸拥堵时加派警力协调疏导,一方面加强下闸道出口进行交通指挥和疏浚,另一方面避免主路段拥堵延伸区因违法占道和强行插队造成新的事故和拥堵。四是加强监管力量、提高违法成本、降低主观违法意愿。一方面通过增设应急车道监控、加强应急车道违法巡逻频率(可考虑在应急抢险车上增设部分警力)、鼓励社会参与举报等方式加强监管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扣分、罚款处罚力度等方式提高违法占道者的违法成本,降低违法者主观意愿等。
4.3转变观念更新手段,打牢基础长效治堵。
一是进一步提高大数据应用能力,随着大数据应用的不断拓展,通过以高德、百度等出行软件为代表的交通大数据平台已经可以做到实时监控路况整体信息和历史数据存储功能,交警部门可以通过适当方式与之合作深挖大数据资源应用模式,进一步提升自身预测拥堵、防范和处置拥堵的能力。如分析历年交通事故的高发路段和时段,分析高发路段交通管理的问题和成因,制定相应的整改策略和措施;通过分析变化趋势,预测下步交通拥堵可能的发展态势并制定相应预案;合理预设指挥警力和增强就近应急处置力量设置等。二是出台措施进一步提高基础驾驶训练水平。如推行驾驶证定额制,增加复杂考核科目、提高考核标准;同时可考虑根据事故定责各地统计情况逐年调整新各地发证数额,倒逼基础驾驶培训精益求精。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关部门应该从解决根本问题入手,打破信息不对称,建立规范制度机制;针对直接原因施策,缓解高速拥堵难题,转变观念更新手段,从基础入手长效治堵。
参考文献:
[1]丁宏祥.汽车社会与交通治理[J].城市问题,2012(02):81-84.
[2]何玉宏,谢逢春.制度、政策与观念: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1(09):209-215.
[3]杜萍.治理交通拥堵的公共管理学思考[J].学术论坛,2015,38(3):110-115.
论文作者:李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长假论文; 景区论文; 车道论文; 收费站论文; 路段论文; 交通论文; 车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