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建筑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以其特有的优点,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在施工的实际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裂缝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安全,它会对结构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因此,结构的裂缝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了裂缝造成的危害,总结了影响建筑材料发生裂缝的具体原因,最后针对种种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法,不断地提高施工的技术质量,从而促进建设行业的持续而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预防措施
1.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1.1因设计不科学而出现的问题
在房屋进入到具体的施工阶段之前,设计者应结合实际的图纸,严格要求技术人员配制材料。但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结构断面特别容易发生突变的状况。这样一来,应力则主要集中到局部原材料的表层,导致质量发生严重问题。所以,在配制材料阶段,表面的应力值要满足实际承载力情况。另外,若钢筋配筋不达标,也可能会使其内部出现大量裂缝。
1.2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混凝土材料是由水泥、沙子、石头、水、砂石骨料和其他外加材料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这些材料的比例和材料的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如果不知道产地信息,出厂验收不合格或存放区域受潮,极易导致材料性能不合格。如果砂、石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粗细砂应用不合理,石粒径控制不严,骨料配比不合格等,这些都是造成其裂缝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在浇注阶段,因水的质量不达标,从而有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当水质中的含大量氯元素时,待原材料成型之后,可能会腐蚀钢筋,这样便出现裂缝;另一方面,在材料配制过程中,砂石比例不均匀也可能造成裂缝的产生。一般地,如果砂石含量超出标准要求,那么硬度会大大降低。以致于在成型之后,在其表层产生了一些不规则裂缝。
1.3温度控制因素
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浇筑施工不合格、振动不及时、不均匀、搅拌时间超过规定的要求、温度不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浇筑速度过快。一是浇筑施工速度过快,会使水泥材料在水化过程中释放出更多的热量,产生质量问题;二是上料时的环境温度超过规定要求,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中午浇筑过程中,当温度超过规定要求时,直接导致材料温度超过标准,产生裂纹;第三是搅拌时间超过规定要求。第四,施工环境温度较低,结构表面存在拉应力。如果这些拉应力超过抗裂性,则会导致裂缝的存在;第五,由于早期的浇筑施工本身受到钢筋约束,环境温度不允许,导致大面积收缩;它会导致整体收缩问题的出现,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拉应力。
1.4养护、运输问题因素
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在路上有延误,就极易发生离析等问题,导致结构裂缝的存在。维修人员施工不及时,如麻袋或草帘覆盖不及时准确,施工操作不规范等,影响结构性能。技术人员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洒水,养护过程中湿度达不到要求,洒水量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就会导致外部过早干燥,而内部发生变化,其表面极易产生干燥收缩变形。
1.5其他因素
由于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存在沉降不均匀、地基拉深不均匀、模板支撑结构稳定性差、支护存在变形、位移等问题。在支模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严重的松动、滑移等问题,使结构发生比较明显的位移。如果其强度达不到要求后,就会出现大的剪力开裂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防止裂缝的措施
2.1选用高质量的原材料
因混凝土是由多种复合相关材料根据相应比例配制而成的。因此,在材料选用时,必须针对水泥释放的热量进行有效控制。这样,才能避免因水泥质量不达标而造成裂缝的产生。而且对于高质量的水泥来说,可大大降低裂缝的产生。除此之外,粗估含泥量、含碱量等都对浇注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2.2选用科学、合理的配制比
砂和水泥是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一部分的质量是否合格,对材料的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消除裂纹问题,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质量。选用科学、合理的配制比。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必须参照施工设计图纸要求予以浇注,并且认真将试配工作做好。此外,对于浇注的每个细节要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浇注材料和试配材料相一致。在浇注时,要结合气候、施工现场环境等,可适当在混合料中掺入一定量的外加剂,这样可大大增强材料和易性、塑性收缩等功能。如果可将上述工作做好,那么对降低裂缝的产生是极其有利的。
2.3道控制输送、拌和、运输的措施
材料配合比、水灰比等参数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也会影响裂缝问题。因此,投料前应严格控制砂和水泥的质量。组织人员进行抽检,定期对样本进行封存,根据试验数据确定配合比参数。同时,应严格控制拌和施工时间。太短或太长都会导致物质问题,从而导致性能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应确定施工现场与料场的间隔时间为15-20分钟。
2.4浇筑振捣问题
浇筑时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因素。气温白天控制在25℃左右,晚上控制在16℃左右。温差过大对材料质量影响很大。在工作过程中,应保证材料的均匀性达到标准。浇筑施工速度应符合施工要求。浇筑完成后,应进行合理的振动施工,确保材料的均匀性符合标准。
2.5温控裂缝措施
温度裂缝是结构发生严重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发生率,必须严格控制材料的施工温度,确保温度应力满足要求。此时施工应按以下措施进行:一是保证材料入模温度在30-36℃范围内,其内部温度不超过50℃;二是确保其内部温度在30-36℃之间。在炎热天气的浇筑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单次浇筑的厚度。此时应合理利用浇筑层散热。当环境温度下降时,应采取措施。三是用冷水冷却碎石材料,保证浇筑温度能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四是在骨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增塑剂,合理控制水泥材料的含量;五是选择边浇边冷却的方法,即喷射冷却水在浇筑施工阶段的表面冷却,以避免结构内部出现超高的温度。最后,在施工过程中,环境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工程师尽量保证施工能在一天的早晚进行。技术人员需要应该根据当时的环境来决定。这时,就必须保证合理的分块、接缝施工。
2.6定期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在房屋的实际建造阶段,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而且这也是施工阶段的重点与难点。事实上,养护做得好,对温度裂缝的产生会有极大地抑制作用。另外,在养护阶段,温差降低可对其塑性收缩功能产生积极影响。例如:温差的降低,可提升强度,同时也提升了应力松弛能力。因此,操作者对内外温差予以有效控制,一般来说,内外温差的最佳值在25摄氏度。
3.结论
总体来说,文章主要针对房屋建筑的裂缝成因和控制对策进行详细探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产生一些积极影响。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对建筑物裂缝的产生与控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知晓产生原因之后,必须认真做好控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的质量。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顺利发展,必须对裂缝成因和控制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以推动建筑事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而,与此同时,还能够为我国今后建筑施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更为建筑施工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强.关于砖混建筑裂缝的原因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
[2]孙艳凤.论砖混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城市建筑,2012(09).
论文作者:吕金富1,徐飞燕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裂缝论文; 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温度论文; 结构论文; 应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