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城市规划展示馆 广西桂林 541000
摘要:城市文化作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统一性认识、社会成员参与不足以及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统一认识、提高社会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健全管理机制成为了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城市文化社会成员市场经济
城市文化是与农村文化相区别的空间指向性文化形态,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代表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整体形象。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城市文化的建设过程。城市化的历史就是工业化、现代化在空间所产生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演化嬗变的历史,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要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
1 慨况
城市文化由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构成,其内涵体系包括形态文化、行为文化、产业文化和景观文化。形态文化指城市建造状态、绿色城市特点以及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等;行为文化指城市人口族群生活风俗、社会关系、文学艺术等;产业文化指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前景及制度等;景观文化指人们在与景观长期互动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某种意味的客观存在,包括皇城相府、街景雕塑、园林广场等。党的“十八大”报告号召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包含生态优美、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这五个基点实际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城市文化建设如何落实这个总要求?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现状如何?其责任和任务又有哪些?这是本文试图重点回答的问题。全国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城市作为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此次会议可谓是划时代的一次会议,我国由此经历了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广、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根据诺瑟姆曲线,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尚处在30%—70%之间,仍为城市化加速阶段,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仍是当前乃至以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然而,我国城市工作的基本国策是减轻城市供给,从严控制规模,对城市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如今城市工作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导,它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不能否认,也符合全球城市发展的基本取向,但我们追求提高城镇化率几近狂热,比率虽有提高,在理论和实践上却还没有真正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城市化大国的转变。
2 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认识。城市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存在“西化论”与“传统论”分歧。有些城市强调西方的道路才是现代化的唯一选择,注重对西方城市外在样态的模仿,照抄照搬西方模式,放弃了对本城市特色的追求;而有些城市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城市文化建设目标取向,存在经济发展观与综合发展观的矛盾。经济发展固然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基础与保障,是社会进步的内在驱动力。但是,有些城市片面强调经济增长,把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割裂开来。综合发展观则认为城市、社会的发展应是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2.社会成员参与不足。人民群众既是城市文化的拥有者与创造者,也是城市文化的实施者与体现者。社会成员的城市文化意识、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城市文化存在与发展的方向。“在文化领域,一些人的价值观扭曲错位,‘文化危机’问题以及伴随而来的种种不良社会现象日益严重”。城市文化的建设主体应是多元的,除了广大市民之外,还应包括城市文化建设部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各社区、各企业与家庭。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城市文化的建设模式大多是政府推动型。广大市民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并不高,广度与深度也远远不够。同时,他们对所在城市缺乏归属感、荣誉感,对城市文化认同度不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文化大革命对市民社会心理的影响未完全消失,对城市文化建设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也是导致市民对城市文化建设参与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3.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在管理机制上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首先,城市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城市自己的经济实力确实有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城市管理者看不到城市文化的潜在价值,不愿意在城市文化建设增加投入。其次,政府的角色定位模糊。城市文化建设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市场经济的规律。
3 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对策
正视我国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针对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并借鉴国内外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成功模式和经验,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在理论上,要澄清思想,提高认识,统一思路,牢牢把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和前进方向。首先,要以一种宽容的文化心态,认识文化发展的多元性与相对性,努力寻找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共通性。坚持以“我”为主,立足于本国和本城市文化现实,以实践为原动力,以“向前看”为取向,建设现代城市文化。其次,要注重人的主体性。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既要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倡导法的精神,依法治市,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又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视对人的尊严、价值、权利、责任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第三,要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观。一方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满足城市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要强调人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城市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加大文化建设力度,缩小文化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加快城市经济建设,解决城市文化建设上所需要的经费来源问题,缩小城市文化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其次,我们要重视市民的特殊文化需求,改善城市文化有效供给与文化需求不对称的现状。(1)要坚持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要注重精英文化的建设,使精英文化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转型社会的需要,同时要对大众文化进行积极的引导,以现代人文精神提升大众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城市文化;(3)要在重视对城市社会成员文化素质培养的同时加强城市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信念的培养。(4)要大力保护、弘扬和发展城市特色文化。
3.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城市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城市文化的优势所在。对于城市文化资源,我们首先要做好开发工作,发现和发掘城市文化资源,明确城市的历史轨迹和历史地位。其次,对现有的已经发现和发掘的城市文化资源,我们要做好保护工作。第三,要合理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充分发掘城市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并籍此提高城市文化的现实价值。第四,要把城市文化资源当作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对部分文化资源可以走城市文化产业化的道路,通过旅游业等相关行业来发掘城市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通过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做好城市文化建设的宏观调控与整体规划工作。建立有效的城市文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成员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热情。同时健全城市文化建设的法律和相关制度,保障城市文化建设的合理化、有序性发展。努力实现各种机制的有效结合,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言.城市文化空间解读与利用——构建文化城市的新路径[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2]郭军.创意转型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52.
论文作者:唐冬秀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城市论文; 文化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社会论文; 我国论文; 资源论文; 成员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