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4个旅游强城市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与分析_旅游产业论文

中国24个旅游强市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论文,中国论文,产业集群论文,强市论文,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二大旅游客源国;中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者将达到28亿人次;居民人均出游两次,出境旅游将达到1亿人次;旅游市场总量将达到30亿人次。

旅游业作为最具魅力的绿色环保产业,具有可持续性开发与增长的潜力。同时,旅游业能很好地促进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因此,旅游业已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都纷纷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和推动。

迈克尔·波特教授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钻石模型”,论证了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也即是产业集群对一企业乃至一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又于1998在《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将其钻石理论与区位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将产业集群视为一种有效的空间竞争方式。并在2000年进一步深化了对地方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与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从而掀起了产业集群研究的高潮。很多欧美国家都开始把产业集群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来实施。据2003年的全球集群启动调查(GCIS)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共有509个正在进行的集群启动计划。这标志着发展地方产业集群已成为各国公共政策的热点。

近年来,产业集群也陆续进入我国各级政府的视野。2003年9月,江苏省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培育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2004年11月广东省经贸委出台了《关于建设产业升级示范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2007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印发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政策范畴。

由于旅游产业的绿色无污染和无资源耗费性,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了提出了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政策。山西、福建和河南等省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都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集群”。

然而,我国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不能较好地反映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机理与竞争优势,而针对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更是缺乏。

一、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综述

1.国外研究

Tim Padmore和Hervey Gibson对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三因素六要素模型——“基础—企业—市场模型”(简称GEM模型)。GEM模型从世界范围的集群竞争标准给六个要素打分,评价产业集群的竞争力。Geoffrey I.Crouch和J.R.Brent Ritchie认为,辅助性资源和设施、核心资源和吸引物、目的地管理、目的地政策规划和开发、限制性和放大性因素等构成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依据,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概念性模型”,即Crouch & Ritchie模型。Metin Kozak和Mike Rimmington提出了一套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体系。他们认为定性指标包括旅游者最喜欢的或最不喜欢的旅游目的地的属性及活动项目等“软性数据”;定量指标包括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等“硬性数据”。Dwyer & Kim模型认为,目的地竞争力的指标有很多,既包括主观上的属性(目的地的吸引力、风景美感度),也包括客观上的属性(目的地市场细分,旅游外汇收入)。国家/区域社会经济属性指标关系到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包括经济生产率水平、总体就业水平、人均收入、经济增长率等。

2.国内研究

杨森林等认为竞争实力的测度指标有接待国际游客人数及排位、旅游创汇及排位、国际旅游市场占有率、旅游消费者综合满意度。万绪才等人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其他条件三个方面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各地的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朱应皋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基本层次概括为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其他条件以及国际旅游业绩等四方面三层指标体系,对全球旅游11强(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周常春等使用因素分析法,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划分为绝对因素和相对因素。绝对因素在相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是不可变的,具有垄断性特点,主要包括区位要素、形象要素和政策要素。相对因素是较容易发生变动的,包括景区景点、交通、住宿、购物、餐饮和娱乐六个要素。易丽蓉构建了以旅游资源、支持因素、区域旅游管理、需求条件、区位条件五个因素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张梦等构建了包含市场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制度竞争力等四大类55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王娟用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支持竞争力来构建省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旅游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详细的测度与分析。李丰生等用城市发展水平、对外经济联系、城市文化氛围、旅游景点丰度、环境质量、服务水平、交通状况、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等八大方面31项具体指标来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状况。陈秀琼认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的关键要素在于集聚、关联、创新和可进入性四方面,并将经济地理学的最邻近点指数、空间联系指数和社会学的社会网络方法用于研究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国内外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旅游目的地(tourism destination)竞争力的评价,在评价方法和指标上还无法达成一致。评价指标的设计上往往使用GDP、交通状况、受教育程度等众多关于城市总体实力的指标,这就造成了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评价歧视,很难对各地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而结合旅游产业集群的特征,设计相应模型进行旅游产业集群(tourism cluster)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则很少见。

总的看来,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多集中在定性研究,对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而结合案例的定量评价就更少了。使得对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停留在表面,缺乏一整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很难对不同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比较。

二、评价模型与评价结果

1.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

本文拟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评价旅游业的竞争力,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指标的设计要遵照以下原则:

①体现旅游产业集群的特点,反映旅游产业集群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可以用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旅游总收入与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之比这两个指标来反映。

②要避免指标的重复。很多指标相互有关联,比如旅游总收等于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之和,因而不能这三个指标同时采用。

③要避免指标的扩大化。指标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旅游产业集群,而不能将评估范围无限扩大。如GDP、交通状况、受教育程度等众多关于城市总体实力的指标,就超出了旅游产业集群评价的范围。这就造成了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评价歧视,很难对各地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

④规模与效益并重。不仅要包含规模指标,如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等,还要涵盖旅游企业利润率、旅游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效益指标。效益指标是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⑤数据的可获得性。有些因素如旅游产业集群内部的创新,对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很大,然而却很难用现有的数据进行评价。指标要尽可能选择容易获得的数据。

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可以从规模竞争力和效能竞争力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规模方面的指标包括:旅游景区营业收入、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效能方面的指标包括:旅游总收入与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之比、旅游企业利润率、旅游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各项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具体模型见表1。

3.数据来源

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8》、《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2008》、《中国统计年鉴2008》以及各城市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中获得各市2007年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运用上述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对各市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定量测评。本文的评价范围为旅游总收入排名前24位的旅游城市。

4.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结果

根据2007年我国24个旅游强市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表略),可将24个旅游强市划分为四个集团:北京、上海处于第一集团,综合得分在0.7以上,比第三名的深圳得分高出0.3,竞争优势非常明显;深圳、广州、苏州、南京处于第二集团,综合得分在0.3~0.5之间,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天津、黄山、厦门、杭州、青岛、珠海、成都、无锡、宁波、大连处于第三集团,综合得分在0.2~0.3之间,竞争优势不明显;重庆、福州、沈阳、西安、武汉、哈尔滨、昆明、长春处于第四集团,综合得分在0.2以下,缺乏竞争优势。

三、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1.东部与中西部的比较

在旅游总收入前24位的城市中,东部有14个,东北有4个,中部有2个,西部有4个。第一集团和第二集团均为东部城市,第三集团的10个城市中,7个来自东部,另外有黄山、成都和大连3个非东部城市,竞争力最差的第四集团中只有福州来自东部,其余7个城市均来自中西部和东北。东部城市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巨大,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中西部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从3项规模指标来看,除成都外,其他城市无论是旅游景区营业收入、国内旅游收入还是国际旅游收入,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排名基本都在10名以后。

2.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与GDP的关系

从各城市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大都为经济发达地区。表2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排名与GDP排名比较。可以看出,二者有高度的重合。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排名前5位的城市,同时也是GDP排名前5名的城市。南京、黄山、厦门和珠海等4个城市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排名比GDP排名要提高7个位次及以上。而重庆、武汉和长春等三个城市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排名比GDP排名要下降六个位次及以上。其余的12个城市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排名与GDP排名非常接近。

其中,南京旅游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效能均有很强的优势,综合实力较强。

黄山旅游产业集群的规模指标得分还是明显偏低的,黄山是由于出众的效能指标得分而晋身综合排名前10位。黄山的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得分排名第1,且遥遥领先,旅游企业利润率得分也排名第1。

厦门的四项效能指标均有上佳表现,规模指标相对较差,只有国际旅游收入进入前10名。

珠海的旅游企业利润率排名第2,国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排名均为第6,这三个方面的突出表现使珠海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综合排名为第12位。

重庆的旅游景区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均列第9位,无奈国际旅游收入和四项效能指标排名都在第14位以后,使得综合排名列第17位。

武汉和长春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效能方面都表现很差,多数指标排名都在20位以后。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市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与GDP密切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只有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才能使潜在的旅游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旅游收入。

同时,黄山的成功经验为其它资源主导型的旅游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黄山旅游企业利润率为10.81%,比24旅游强市平均水平4.48%高出了6个多百分点;旅游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3.96万元/人,也高于24旅游强市平均水平21.57万元/人;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为51.41%,是24旅游强市平均水平13.53%的近四倍。出色的效能表现为旅游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主要是从规模和效能两个方面七个指标构建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最新的数据评价了我国24个旅游强市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东部城市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巨大的优势。

可见,中西部各城市要把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竞争优势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在提高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扩大国际和国内旅游收入、改善旅游企业利润率,还是在增强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方面,都需要认真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地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政策措施。

标签:;  ;  ;  ;  

中国24个旅游强城市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与分析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