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力资源开发与再就业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就业论文,人力资源开发论文,城市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职工下岗和再就业问题突出起来。尽管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它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但是,在我国特殊的人口背景下,在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和第二、三产业转移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近些年将始终存在的按照市场原则从国有企业和行政部门剥离富余人员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具有特殊的严峻性。显然,再就业问题既是一个关系到数以千万计人的生计和社会安定的十分紧迫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长期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它突出地表现为能否处理好改革、稳定和发展三者关系的一个焦点。因此,以合理的思路处理下岗和再就业问题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一、我省再就业所面临的两大难题
再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最突出的是以下两大难题。
1.就业岗位严重不足
众所周知,在城市生活中,提供职业与谋求职业是两个不同的社会过程,当求职者的数量超过职业岗位,以及求职者的质量不足以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时,就会出现失业问题。失去工作的劳动者要想再次找到工作岗位,首要的前提是,社会在客观上存在着新的就业岗位。然而,从我省的情况看,就业岗位严重不足,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的基本省情。我们可以看看下列几组数据。
首先是劳动力供给方面的。第一,截至1996年末,湖北省城镇从业人数为899.5万人,其中在国有经济单位就业人数为579.9万人(《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7》第219页)。根据有关专家的分析,目前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大约占在职总人数的30%,根据这一比例,近5年我省将有174万人陆续从国有经济单位中剥离出来,即平均每年有35万人下岗。第二,根据综合统计年鉴所提供的数据,我省城镇户籍人口每年将增加30万左右的新生劳动力,他们也需要由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第三,在我省2692.3万从业人员中,有1348.6万农村劳动力,按近年来我省城市化率每年以0.8%左右速率提高的趋势推算,在全省已有200余万进城农民工的基础上,每年还将有约10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尽管进城的农村求职者与城市居民求职者在求职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农民工进城对城市人口就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则是不争的事实。第四,由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而来的资本密集提高等因素,也会造成一定数量的失业和需要重新就业者。
综合以上因素,我省每年需要在城市初次就业和再就业者,有90万左右。那么,我省每年有多少新的就业岗位呢?这一点可以从每年的新就业人数得到反证,1996年,全国城镇新就业人数为705万,湖北为31.7万,也就是说我省城镇1996年有近三分之二的求职人口无法获得就业岗位。如果考虑到近10年来我国城镇就业人数每年平均递减1.4%的趋势,就业需求和就业岗位的矛盾将会越来越尖锐。
2.下岗人员内在素质偏低
如前所述,求职者的质量在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厂商原则(即边际劳动率应大于工资)的作用,即使有空缺岗位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失业。据调查,在我省的下岗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年龄大、体力差、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偏低而被淘汰下来的。他们没有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但工作效率偏低。他们大多数来自产业结构调整和效益较差的工业企业,如纺织、冶金、机械等,原多从事简单加工、制造工种,在同类企业、岗位安置难度大,失业以后,再无一技之长,个人素质的低下,使他们在职业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二、解决再就业的两种选择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安置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我们面临着两种选择。
1.第一种选择
由于我省失业和需要再就业的人员众多,失业和再就业安置资金筹措困难,因而采取一种以实现再就业人数扩张为目标的思路。这种思路的长处,在于将有限资金和其它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直接用于扩大就业,从而减少了由失业和待业带来的社会振荡。但是,这样做的问题在于,由于再就业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们至多只能在低水平上就业,在职业市场上始终属于弱势的一群,并且,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要求。
2.第二种选择
鉴于下岗和待业不仅仅是由就业岗位有限造成的,也是由下岗、待业者素质偏低、无法适应一些对知识和技术要求较高岗位的要求而造成的,因而,以一种长远的观点来考虑再就业问题,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再就业者素质和竞争力、并通过素质的提高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上。具体来说,就是对下岗者和求职者,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对其中有培训价值的人员,一律进行就业和再就业技术培训,并将这种培训制度化。这样做,显然比前一种思路需要较多的社会投资,但从长远看,它更有利于再就业人员和社会的长期发展。这一种思路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
三、国外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人力资源开发是建立在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形成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投资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影响现代经济的诸要素中,人力资本处于中心地位;而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对教育和培训的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来实现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人力资源开发高度重视,同时,他们在再就业工程中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这些都可以为我们解决当前的难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发达国家随着后工业化阶段的结束和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原有的失业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新的更大规模的失业问题又严峻地摆在他们面前;发展中国家在相继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后,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因而,再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共同的成功经验是:在失业人员中广泛开展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并把它视为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
例如,80年代以来,德国的失业者人数一直高达200多万,失业率一直保持在9%左右。德国政府为了较好地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专门制订了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使接受培训的待业者和失业者达到总量的50%,为顺利实现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美国,技术培训被视为解决再就业的根本途径。为此,政府专门制定了《就业训练法》,以便为失业者和贫困者提供职业培训的法律保证。为贯彻这一法案,美国在联邦、各州和地方各级政府还建立了相应的实施机构,近年来联邦政府每年提供70亿美元的就业培训资助。就业培训对增加就业起到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约有70%的失业者经过培训后找到新的工作。
1996年,法国共有309万失业人口,其中18-25岁的青年有62万。针对这一问题,法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计划,并创立了《首次职业经历实习》制度。这些计划和制度的实施,提高了青年人的职业适应性。
智利是一个发展程度与我国大体相当的发展中国家,它目前的失业率为5.8%,青年人的失业率高达14%。面对这种情况,智利政府拨款1000万美元,免费对16-20岁的青年进行职业培训,重点是学习那些具有就业潜力的课程。通过培训,目前已有大约10万年轻人找到满意的工作。
以上案例表明,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以再就业培训来促进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一种普遍而明智的做法。
四、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实施再就业工程
当前,世界经济市场上的竞争,已经集中地反映在生产工人技能水平的竞争上。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有自己的国情,湖北有自己的省情,但这种特殊性并不能使我们游离于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规律之外。对此,国家和政府根据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正确而适时地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将发展科学和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迎接21世纪挑战的根本性对策。显然,实施再就业,不能因下岗问题的严峻性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陷入低水平恶性循环的怪圈,而应该有勇气、有远见,从眼前的困境中超脱出来,将“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到再就业工程中,将实施再就业转化为一个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过程。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出现的下岗、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既是我省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困境,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说它是机遇,其理由在于,首先,对下岗者来说,下岗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尤其是重新认识自己不足之处的过程,为实现再就业,他们不能得过且过,从而具有了积极接受职业培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巨大压力和动力。其次,因不必支付工资和福利,与在职培训相比,不在职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的单位投资成本显然要小一些,因而,一定量的社会投入能够培训比较多的下岗人员。另外,大规模的再就业培训还具有减少社会上无所事事者的人数、维持社会安定的功能。
具体地说,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来实施再就业工程,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
1.以再就业培训为龙头,促进再就业
与发达国家相比,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我们的一个薄弱环节,再就业培训更是如此。这种情况导致我们的劳动力总体素质水平不高,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也处于某种劣势地位。因此,再就业培训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社会措施,更是关系到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对此应引起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形成再就业培训的制度化网络体系,使下岗者通过再就业培训,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找到自信心;同时,通过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使参加再就业培训成为下岗者顺利实现再就业,找到自己所满意的岗位的最佳途径。
除认识问题外,再就业培训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是经费来源问题。我们认为,只要真正认清了再就业培训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通过贯彻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实行国家投资为主,国家、地方、企业、个人分摊费用的办法,总是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2.在再就业培训的基础上,广开就业门路
对于广开就业门路的问题,人们已经议论得比较多了。从再就业培训的角度,我们想着重说明的一点是,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劳动力人口高峰期、国有企业改制、农村人口城市化这三重浪潮的交汇点上,因而客观地说,仅靠国内劳动力市场很难解决现有的劳动力安置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又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因此,我们今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眼睛向“外”,积极去发现和占领国际劳动力市场。具体来说,就是大幅提高国际劳务输出和“两头在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数据表明,我们在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例如,我国目前的劳力输出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仅为0.3%(按人口比例应为20%),而把市场份额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上百万人实施了就业。因此,我们再就业培训可以围绕这个题目做大量的文章。
标签: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人力资源培训论文; 人力资源计划论文; 就业论文; 求职论文; 培训开发论文; 人力资源战略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