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背景、基本精神和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大意义论文,背景论文,思想论文,精神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3月21日至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说:“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所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一、“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历史过程
“三个代表”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总结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平息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向第三代领导人交接班时,就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这个党不抓不行了。于是,提出了“聚精会神抓党建”的嘱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牢记邓小平同志的嘱托,一直努力抓党的建设,并把抓党的建设与抓经济建设和抓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十年来,江泽民同志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其中有:第一,中共中央于1990年作出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兴亡。”这就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提到了一个新高度。第二,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中共中央于1993年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落到了实处。第三,中共中央于1994年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初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第四, 中共中央于1996年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系统概括。第六,江泽民于1997年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问题,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为此,就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从上述可以看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制定党的文件和发表重要讲话时,总是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的。在世纪之交、千年更替的重要历史时刻,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把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新世纪中央常委要抓的七大战略问题的首要问题,目的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真正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江泽民同志反复讲了坚持党的先锋队性质问题,不断探讨先锋队性质的深刻含义和集中表现。比如,1月14 日,他在中纪委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四个始终”问题,强调“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中,如何保证我们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始终坚强有力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是面向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进一步解决好的最重大的课题。”3月20日, 江泽民在广东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的讲话,又提出了“五个始终”问题,强调“我们要使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坚强有力地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必须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把党建设好。” 3月21至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又进一步以更加鲜明精练的语言,把我们党几十年之所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的根本原因,概括为“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了“三个代表”。这是江泽民同志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所作的战略性思考,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一些人对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出了种种怀疑和错误观点。在党的性质问题上,有人说,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和工人阶级不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产知识群体和企业主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此,共产党已不再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应是“有产知识者和企业家的先锋队”。由此便提出“企业主应该入党”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有人提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垮台的事实说明,社会主义不再是最先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而欧美式的民主和科学才是最先进的文化意识形态。在党的宗旨问题上,有人说:“很大一部分工人和农民现在不但不为社会做贡献,而且成为社会的被救济者,现在不宜再提传统的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更不应提为工农大众服务的口号,因为这些口号已经过时了”。还说什么“现在国家的发展主要靠税收,应该提为纳税人服务”。另外,还有一些下岗的工农群众有怨言,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产党,已经不再为工农谋利益了,而是为少数大款谋利益了。“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不但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而且澄清了社会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糊涂思想。所以说,“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二、“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国内外大背景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大背景。
首先,从国际上看,有两个方面的重要背景:一是国际“风云变幻”出现了新的特点;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处于低潮之中。
邓小平同志在十多年前就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种形势下,各国都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发展生产力的竞争。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我国领导人的极大关注。江泽民同志主持党中央工作以来,国际形势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特点,这就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尤其在世纪之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即,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崛起、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形势。在这种国际形势下,“西方正在同我们打一场无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这种无硝烟的世界大战,西方采取了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经济战,二是攻心战。能否打胜这场经济战,关键在于我们党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持续快速健康地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否打胜这场攻心战,关键在于我们党能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搞好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就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中前两个代表的重要国际背景。
国际背景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形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曲折向前发展的,有高潮,也有低潮。现在正处于低潮的最低谷阶段,其主要标志就是原苏联和东欧9 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和平演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悲剧,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执政党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失去了民心。列宁在晚年曾经说过,执政党最大最严重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什么问题最容易使执政党脱离群众?最主要的就是执政党不再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人民群众就不会支持和拥护这个执政党。这样,执政党就丧失了力量之源、执政之基和立党之本。江泽民同志深刻总结了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严重的历史经验教训,强调执政党一定要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外,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中,党内也容易出现三种情绪:一是悲观失望情绪,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丧失了信心;二是消极颓废情绪,厌倦马克思主义政治而崇拜金钱、权力、色情和享乐,腐败滋长泛滥;三是背叛情绪,轻者背叛入党时的誓言,不愿再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重者则公开叛党,甚至丧失国格人格,投向资产阶级怀抱。鉴于这种情况,加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严重而紧迫的任务。所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重大变化,也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重要国际背景。
其次,从国内背景看,有三种情况引起了党中央的极大关注:一是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振兴的新起点;二是我国正处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三是新世纪前期我党正处在整体交接班的关键时刻。
关于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振兴的新起点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民经过100年的艰苦创业, 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00年,正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起点,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新世纪的前十年,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我们不仅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国企扭亏为盈等艰巨任务,使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而且还要解决人口、就业、环保和两个文明建设协调持续发展等战略问题。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只有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迎接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面临的种种考验,以更加强劲的英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否则,我们就要落后,就要被动、挨打。
关于我国正处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问题。主要是指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刻,各项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处于“攻坚战”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每个党员干部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主要是“变革不变质”和“改革不改向”的问题。为了保证广大党员干部在“变革中不变质”、“改革中不改向”,必须大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里首先要保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能变。然而,党内一些人对这个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头脑并不清醒,有的人甚至产生了一些模糊的错误的认识。比如,有人认为,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大批职工下岗,工人阶级不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了,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还能保持其先进性吗?等等。这些情况告诉我们,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结合时代特点,从理论上科学阐明党的先进性问题,不仅对于澄清错误认识、统一思想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新形势下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也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这是全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新课题。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时而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重大新课题。这对于保证我们党在“变革中不变质”、“改革中不改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关于我党在新世纪前期正处在整体交接班关键时刻的问题。主要是指21世纪的前10年,我们党从中央到地方直到基层,各级领导机关都处在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就是说,一大批老同志将陆续退休或离休,一大批新同志将走向各级领导岗位。所以,大力加强中青年干部的培训是一个极其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从中青年干部队伍情况看,他们中的大多数素质还是比较好的,但其中也有许多人,对新世纪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问题,还认识不深刻、重视不够,尤其对“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对中青年干部进行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在新世纪永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色,才能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基本精神
“三个代表”的基本精神是关于新世纪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总目标问题,重点是回答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中的先进性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三个代表”的基本精神,必须科学地了解它的深刻内涵。
“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能否“忠实代表”。就是说,要看我们党能否把握住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制定出一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在实践中通过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这里讲的“忠实代表”,要求我们在实现“代表”时,一定要做到“始终如一”、“全心全意”、“认真负责”。做不到这一切,就谈不上“忠实代表”。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整体。先进社会生产力,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物质条件,又是实现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同时,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和人们崇高精神的培育。建设先进文化,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能为生产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这个根本目的,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就失去了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因而就无法推动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持续发展。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应该从三者的内在联系上准确把握,自觉将三者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去。
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三个代表”的基本精神,还应完整准确把握每一个“代表”的深刻内涵。
第一,要完整准确理解“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深刻内涵。
首先,要明确我们党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而不是中国落后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为此就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先进的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学说告诉我们,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先进觉悟和先进技能的人,运用先进管理和先进技术能有效地改造与保护自然界,从而达到持续快速地创造社会财富;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同步发展、协调进行,从而达到社会的全面进步。
其次,要明确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含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此就要及时变革或者调整生产关系,使之能推动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二是要求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此就要及时变革或者调整上层建筑,使之能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三是要求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为此就要不断纠正“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使之能保证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二,要完整准确理解“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深刻内涵。
首先,要明确我们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就要搞清楚什么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继承优秀文化传统,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很显然,这里讲的文化,不是狭义的文化,而是广义的文化。它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两个部分。其中思想道德规定着整个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它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二是它以先进的思想道德为核心,即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核心;三是它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吸收国外文化精华相结合,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统,又积极吸收和借鉴了当代一切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四是它把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相结合,既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性作用,又重视科学文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五是它把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性质相结合,既强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强调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其次,要明确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含义。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集大成者,而且是人类新文化的创造者,因此,她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奋斗的过程中,就指出它的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所以在夺取政权以后,就积极为建立社会主义文化而努力。在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认为社会主义文化有一个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再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当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奋斗的时候,从来没有忘记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在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基本素质。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目标和大方向。
第三,要完整准确理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深刻内涵。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当代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当代中国,人民这个概念包含的内容最广泛,一切拥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公民,都属于人民的范围。所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然而,在这些公民中,工农大众仍然是主体,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所以,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首先要代表这个主体的利益。如果不能代表主体的利益,就谈不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共产党始终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而不能只是极少数人群利益的代表者,更不能只是某些小集团利益的代表者。否则,党就可能变质,就不会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
其次,要明确什么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谓根本利益,一般是指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利益。为此,就要坚持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若两者发生矛盾,就要使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一般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要引导人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努力做到三者兼顾。若三者发生矛盾时,就要使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服从国家的利益。另外还要看到,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表现为经济利益,而且还表现为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的统一,就要处理好经济利益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充分认识经济利益多样化与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但不能以经济利益多样化搞所谓政治多元化和经济私有化。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绝不能与民争利。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决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高体现。所以,要忠实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四、“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重大意义
“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是对其现实意义的高度理论概括。
立党之本,指“三个代表”是我们立党的根本目的和本质体现。在旧社会,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人民群众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我们立党的根本目的,一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要改造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文化,建立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三是要通过革命手段改变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使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实践证明,正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共产党一切言论行动的最高标准,我们党才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国以后,我们党始终牢记立党的这三大根本目的,不断纠正违背立党之本的种种错误,从而保持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本色。所以,“三个代表”既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根本目的,又是中国共产党本质特色的集中表现。它是指导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执政之基,指“三个代表”我们党执掌国家政权的基础。江泽民很早就提出,要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巩固执政地位。这个意识是什么?这个本领是什么?这个地位是什么?就是“三个代表”。实践证明,“三个代表”既是强化执政意识的基础,又是提高执政本领的基础,更是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础。从历史经验看,巩固执政地位必须有三大基础:一是经济基础,二是文化基础,三是群众基础。在当代中国,只有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强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只有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强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基础;只有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强固社会主义政权的群众基础。苏共执政地位动摇,其社会主义大厦倒塌,归根到底是这三个基础动摇了。这个历史教训一定要认真汲取。
力量之源,指“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发展壮大和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我们党从建党初的几十个人发展到现在有6300万党员的大的执政党,历经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而转危为安,走向新胜利,其力量源泉在哪里?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而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力量;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而获得了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得到亿万人民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从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历史合力。历史证明,“三个代表”是我们党获得力量的源泉,丢掉了“三个代表”,就丧失了生命力和战斗力。
标签:先进文化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江泽民论文; 时政论文; 工人阶级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