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体制的完善使得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为了而保障自身的持续发展,均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通过实践可知,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经营管理以及内部治理等方面。在新形势下,审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个企业除了要接受国家职能部门的专项审计监督之外,还要通过改革逐渐转变为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本文将就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风险导向 内部审计 电力企业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经济市场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个企业想要保障自身的发展,必须具备危机意识,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机制,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述
1.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分析
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下,企业可以将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和风险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则是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切入,通过对经营风险的分析和控制,对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内容进行明确,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
1.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分析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要求企业将经营风险的规避纳入风险管理评价中,逐渐推动传统内部审计转型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审计业务的范围实现了有效的扩充,同时更强调了全过程的风险管控。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实现审计评价体系的改进完善,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审计风险的控制,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分析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规模和深度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使得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难度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激化,电力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刻不容缓。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审计工作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依托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风险识别
在电力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要同时面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风险。其中外部风险主要与源自于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形势的加剧。而导致内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电力企业组织结构存在不足,无法满足企业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较为特殊,面临的安全生产风险较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就是依托于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从战略角度出发,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进而通过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保驾护航。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更加强调了全局性,能够同时对内外部分风险进行识别。
2.2根据电力企业面临的风险对审计工作的重点进行明确
电力企业因其自身业务内容以及内部组织环境的特殊性,企业发展面临的风险主要发生在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等环节。在风险导向内部设计开展的过程中,审计工作的重点也应该集中上述几个环节。对于外部审计而言,国家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审计重点逐渐延伸至电力企业内部营销范畴。结合近些年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践来看,电力营销的风险不断增加。针对这一情况,电力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针对各种实际风险明确的内部设计工作的重点,如此才能使审计工作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强化对审计质量的控制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更新思想观念,制定科学合理审计工作方案,对审计工作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解决,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强审计效果。
3.促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中高效应用的策略分析
3.1提高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视
在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对于外部风险,内部风险的主观性更强。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作用。在领导层面要对审计工作的方向进行明确,审计部门要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而审计工作人员则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理念以及各项标准规范,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只有提升企业所有部门和人员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视,尽职尽责的完成相关工作,才能保障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3.2强化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对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成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应用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公正、科学,如此一来就能够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完善,排除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但是想要全面的发挥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作用,首要前提是保障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干扰,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审计质量。
3.3建立完善的内部规范体系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需要完善的规范体系作为支持,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快内部规范体系建设的速度。首先,对企业的经营流程进行完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将工作的重点从交易分析转到流程分析上。其次,加深企业的人才储备。将企业审计部门当做未来企业领导培训的前沿阵地。再次,结合审计中发现的风险问题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科学的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协调好企业的整体管理工作,增强对企业业务的监督力度,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上述多项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实现对企业信息的动态管理,促进审计效果的提升。
3.4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相对于传统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过程中,对风险的控制并不是单纯的依靠会计控制程序,而是将企业的审计工作和内部控制环境结合起来,实现审计工作的全面覆盖。如此一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对设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就得到了提高,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审计队伍建设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提升相关人员的管理、电力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水平,致力于打造一只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审计队伍。同时,企业还要对审计机构的职能进行优化,建立分工明确、权责统一的审计组织架构,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结语:综上所述,以风险为导向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能够有效的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因此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必须牢牢把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友高.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的应用[J]. 广东科技,2013,22(20):22+19.
[2]毕秀娟. 刍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的应用[J]. 财经界(学术版),2015,(07):316.
[3]马嘉阳. 中国电力A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4]陈燊. 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J]. 金融经济,2011,(22):79-80.
[5]朱文君. 浅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基层供电企业的应用[J]. 财经界(学术版),2016,(22):274-275.
论文作者:薛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风险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导向论文; 审计工作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企业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