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娥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鲍峡镇中心小学 442500
摘 要: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当今校园,诵读经典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能够熏陶学生的品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关键词:诵读经典 以人为本 提升素养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经典是我们民族优秀精神文化的积淀,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汉语言创造了许多文学作品,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炎黄子孙值得骄傲的一笔宝贵财富。
学校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教书育人的圣地,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时代的需要,是宣传贯彻祖国语言文字的需要,也实施新时期语文课标的需要。
一、以人为本,沐浴经典
所谓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人类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灿若星河,它凝聚了前贤的大彻大悟、睿语哲思,能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真正做到“进人耳,入人心”。那么,具体读些什么呢?
1.自编教材。诵读经典,仅靠现行教材以及《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内容,远远达不到阅读的数量。我们必须以人为本,根据地域特点,根据本校实际,根据学生年级或者年龄特点自编教材。
2.推荐阅读篇目。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上至上古时代,近到现代,作品浩如烟海,优秀作品更是不断涌现。在这里主要是为广大教师推荐、提供阅读篇目。一是古典诗词,它包含了《诗经》、《楚辞》、《汉代诗歌》、《魏晋南北朝诗》、唐诗。二是古典文赋,例如《道德经》、《论语》等经典名作。三是现当代诗歌,如《再别康桥》(徐志摩)、《雨巷》(戴望舒)等。
二、让校园浸润书香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为了增加师生的人文素养,营造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我们结合学校开学初教研组的计划安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生经典美文诵读活动。
1.建立班级书柜。阅读是一件好事,学生会从中得益终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让学生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精华,我们建立了班级书柜,开展了图书借阅活动,由专人负责借阅,有借阅记载。希望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都能一如继往与书为友,让书香飘满校园。
2.让阅读成为习惯。一是坚持每天诵读,可以在预备前抽出10至15分钟时间定为诵读课,作为固定的诵读时间,必须天天坚持。二是各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三是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四是学校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各班要每半学期上交一定数量的展示作品,可以是古诗配画、诵读内容抄写小报、改写经典、自写古诗等。
3.开展活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古代的《诗经》到诸子百家的诗文,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为此学校可以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中华颂·经典诵读比赛”、“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还可以开展多形式的《三字经》、《弟子规》学习活动,使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的礼、孝、信等传统美德,让孩子们从小就沐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中。
三、相得益彰,提升素养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而语文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人类几千年璀灿的文化在语文书中有了充分的体现。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经典诵读,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一是诵读经典,能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和语言的积累,有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培养语感,小学是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二是诵读经典,加强孩子们的记忆力,集中注意力,提升自制力和自觉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诵读经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我们通过诵读一篇篇经典,不仅能感受作品的韵律美、作品形式的多样、作品内容的丰富,而且能感受到作品的寓意。所以人们常说“经典的核心是以德育人”,就是这个道理。
2.教学相长,提升自身素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经典诵读还有助于我们优化技能、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做一名纯粹的教师。在经典诵读的活动中,要想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教师的身体力行,需要全校氛围的熏陶。当我们静下心来诵读、品味经典诗文,就是一个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的美妙时刻。可以培养读书的兴趣,使人心地向善、性格温和、举止文雅;可以启悟生命智能,开拓人生境界。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身体力行,与经典为伍,与经典同行。让我们广大师生在诵读经典中感悟人生,在“沐浴经典、浸润书香”的氛围中不断探索,提升自身素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们日日诵读浸润,就会有一种非凡的学问和气度。
人生的启迪,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逐渐养成,生命才能陶溶出深度和高度,正是厚德载物的大基础。
论文作者:赵 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经典论文; 素养论文; 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中华民族论文; 诗文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