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不大发达国家首先开始革命的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斯论文,马克思论文,发达国家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观点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只有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才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我们认为,这同用“各国同时胜利”论不能准确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一样,难以全面、如实反映他们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思想。
一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指出:“只有在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矛盾的时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1版第1卷第488页。)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透彻分析得出结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将强大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生产关系所不能适应的程度,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容纳不下它本身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而成为生产力继续发展的障碍和桎梏;这时,社会主义革命就要发生了。他们认为,在通常情况下,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是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造成的;但是,这并不排除另外一种情况,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却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矛盾并可能导致矛盾激化。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激烈程度,并不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成正比。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但是,对于某一国家内冲突的发生来说,完全没有必要等这种矛盾在这个国家本身中发展到极端的地步。由于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竞争,就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的矛盾。(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1版第1卷第81页。)他们认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如英法的德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同样存在。而且,在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的专制制度下的德国,比在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的民主制度下的英国,这种矛盾更容易激化,这就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客观条件。
具体地说,社会主义革命能否发生,取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表现,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而这种阶级斗争激化的原因,却不一定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以前,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测英国将首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指出: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矛盾,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充分发展和极端尖锐的国家。“先于其他任何国家解决问题和消灭矛盾是英国的使命。”(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6卷第89-90页。)大家知道,虽然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生产力也不是很发达,根本不能与当今世界上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比如美国、日本)相比,甚至不能与当初世界上发生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些国家(比如捷克、东德)相比。
更为重要的是,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英国在一个时期内将不会发生革命了。相反,1858年,马克思却指出:欧洲大陆上即将发生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29卷第348页。)而当时欧洲大陆各国,都没有完成工业革命,都还是小资产阶级主要是农民占优势的国家,生产力不能说是发达的。但是,起初在法国,后来在德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却十分激烈。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场合,曾预言过这些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人们在谈论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革命客观条件的认识时,往往忽视了他们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即关于阶级斗争在大工业的发展时期比较剧烈,而在向大工业的过渡大体完成以后却平稳下来的思想。1892年,恩格斯指出:“阶级斗争在英国这里也是在大工业的发展时期比较剧烈,而恰好是在英国工业无可争辩地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时候沉寂下去的。在德国也是随着1850年开始的大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美国的情况大概也不会有什么两样。”(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1版第4卷第497页。)还在1884年,恩格斯就对德国和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和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对比分析。他指出:英国和法国向大工业的过渡大体已经完成。无产阶级所处的境况现在已经稳定;农业区和工业区,大工业和家庭工业已经分离,并且按现代工业一般容许的程度固定下来了。甚至每隔十年一次的周期性危机引起的波动,也已成为习以为常的生存条件。工业变革时期出现的政治运动或直接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失败,遗留下来的与其说是鼓舞,不如说是沮丧;资本主义的发展显得比革命的反抗更有力量。相反,德国大工业的发展在1848年才开始。工业变革仍然在继续,而且是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继续着。家庭工业仍然在同机器大工业竞争。以家庭工业为辅助的小农经济的存在,使得资本家可以把全部正常的剩余价值赠送给外国买主,以保持住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他自己的全部利润则通过降低正常工资来榨取。无产阶级的处境更加悲惨。同时,由于整个德国都卷入社会革命,大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小农被拉入工业,最守旧的地区也被卷进这个运动,因而整个德国的革命化比英国或法国彻底得多。恩格斯通过细致分析得出结论:“你看看多有趣。正是德国的工业落后,特别促进我们事业的胜利。”(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6卷第230页。)他认为,正是因为德国的大工业还处在发展时期,德国的工业落后,所以阶级斗争异常剧烈,特别促进革命的胜利。当然,他并不认为英法两国再不会有革命了,但是,再要反对资本主义生产,就需要新的更强大的推动力。1887年,恩格斯还指出:德国的家庭工业转化为工厂生产,农民经济转化为大农业和小地产转化为大农场的变革,不一定会在旧的社会条件下完成。因为在旧的社会条件下实现这个变革,势必引起得到千百万被继绝生计的农民“英勇援助”的无产阶级革命。“如果那时其他任何一国的工人阶级都还没有首先发动,那末* 国一定会开始攻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1版第2卷第468页。)可见,只有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才能出现革命形势,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来思想;至少不是他们在无产阶级革命条件问题上的唯一的和一贯的思想。
另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能否发生,无产阶级能否夺取政权,除了看是否具有革命形势之外,还要看无产阶级的准备程度。他们把无产阶级的准备成熟看作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的主要标志,一是先进思想的武装,二是先进政党的领导。但是,由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不大发达的国家,有可能比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更早地产生先进思想和先进政党。19世纪40年代,在经济比英法都落后的德国,却产生了无产阶级最先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继而,在60年代末,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在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之下的无产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恩格斯后来之所以认为德国工人运动处于欧洲工人运动的前列,德国可能成为欧洲无产阶级第一次伟大胜利的舞台,就是因为德国工人阶级比英法工人阶级更懂得科学社会主义,德国无产阶级政党有着英国人和法国人从来没有过的革命纲领。
总之,经济不大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具有革命形势和本身准备成熟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争取夺得国家政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二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必要性,是由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不大发达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出发,来论述这些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必要性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机器大工业,是社会化大生产;创造巨大的生产力,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他们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1版第1卷第39页。)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主义。那么,如何获取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个物质条件呢?的确,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过,生产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在这种条件下,无产阶级夺得了国家政权,也许在经过一个短暂的、有些艰苦的过渡时期以后,就可能实现新的社会制度。但是,他们并不认为,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需要的生产力,一定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出来;否则,就不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说过,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的时候,当然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也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只要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工业无产阶级在人民群众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地方”,社会主义革命就有可能发生并取得胜利。恩格斯则说:“我们无须等到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后果到处都以极端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等到最后一个小手工业者和最后一个小农都变成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牺牲品的时候,才来实现这个变革。”(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1版第4卷第312页。)甚至可以这样说,社会主义所必需的巨大生产力,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全部创造出来;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以后,需要完成一个发展和扩大生产力的艰巨任务,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因为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也不可能有向纯粹社会主义过渡的纯粹资本主义。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创造立即消灭阶级和私有制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共产主义者将通过由历史发展进程造成的中间站和妥协,才能达到消灭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制度。
那么,不大发达国家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呢?通过什么途径建设社会主义呢?马克思恩格斯的回答是,不大发达国家能够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这个过渡不能是全面的和直接的。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现在废除私有制不仅可能,而且完全必要。”但是,又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建立公有经济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征象显著即将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并且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1版第1卷第219页。)不大发达国家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变革,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分别地有步骤地去进行。对于大土地占有者和工厂主,无产阶级在掌握了国家权力以后,就应该“干脆地”马上实行剥夺,变资本主义农场为公有农场,变资本主义工厂为国营企业。但是,对待农民却不能采用暴力去剥夺。1875年,马克思指出:在西欧大陆各国,农民还占居多数,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将以政府的身分采取措施,直接改善农民的状况,从而把他们吸引到革命方面来;这些措施,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但是不能采取得罪农民的措施,例如宣布废除继承权或废除农民所有权。(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1版第2卷第634-635页。)1894年,恩格斯更加明确地指出:“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逐渐把农民合作社转变为更高级的形式,使整个合作社及其各别社员的权利和义务跟整个社会其他部分的权利和义务处于平等的地位”(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1版第4卷第310页。),从而使小农经济同社会主义的大工业结合起来,并进一步使小农经济过渡到使用机器的社会主义大农业,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变革,最终使整个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大发达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历史过程,但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立即剥夺剥夺者,建立国营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然后通过长期的、耐心的工作,引导小农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就一定能够达到最终目的。巴黎公社革命发生后,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初稿中指出:工人阶级知道,他们必须经历阶级斗争的几个不同阶段。他们知道,以自由的联合的劳动条件去代替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逐步完成。但是,工人阶级同时也知道,通过公社的政治组织形式,可以立即向前大步迈进,他们知道,为了他们自己和为了人类开始这一运动的时刻已经到来了。(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1版第2卷第416-417页。)他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变革的完成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和几个不同的斗争阶段,但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利用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组织形式,就可以立即开始社会主义的变革,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大步迈进。
三
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是坚持生产力标准的,生产力水平不是很高,经济不大发达的国家,无产阶级能够夺取政权并进而过渡到社会主义,违背了生产力标准,因而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这是不对的。这种观点坚持的不是生产力标准,而是庸俗经济决定论。它的错误在于: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仅仅归结为经济因素;把社会历史发展看作是一个纯粹自发的过程。这种观点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马克思恩格斯的确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将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根本规律。但是,他们在强调生产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时,同时承认其他因素的作用。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不能单纯归结为生产力水平,归结为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历史过程的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革命的发生和社会的变革是由多种因素的合力推动的。正如恩格斯1890年9月在给布洛赫的一封信中所告诫的:“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末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1版第4卷第477页。)社会的变革,就是包括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把革命的发生仅仅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一种误解。
另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不是通过生产力的单纯发展就能够自发实现的,而是通过人的自觉的革命活动实现的。即使到了必须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候,代表这种生产关系的反动统治阶级,也会竭力利用自己手中所掌握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力量来维护这种腐朽的生产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自觉革命活动,就不可能使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尚且如此,何况创立旨在消灭剥削和消灭阶级的社会主义制度呢?恩格斯说过:即使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已经过期,已经达到灭亡的境地,但是如果风平气稳,没有革命冲击,这样一个腐朽陈旧的建筑物也还可以支撑数十年。(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8卷第186页。)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要求无产阶级必须组织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独立的革命政党,就是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政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经过英勇斗争,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我们认为,产生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种观点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混淆了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革命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严格区分过这两个概念。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即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革命。这个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为标志的革命,当然是需要一定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因为只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才能发展,也只有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所引起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才能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因为只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才能发展并形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也只有无产阶级作为一个自为的阶级来行动,才能推翻资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但是,无产阶级政治革命不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也不需要无产阶级在人口中占多数。只要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危机为无产阶级造成革命形势,无产阶级革命就可能爆发;只要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并在其政党的领导下团结农民和其他劳动群众,形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就能够在力量对比上压倒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即使在一个主要是小资产阶级的国家里,也能够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
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即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革命。这个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变革在内的革命,当然是与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联的。那么,怎样才能获取这个物质条件呢?对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建立起来的观点,现在大概很少有人公开反对了。但是,至今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即实现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物质条件,必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出来。这是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也是不符合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实际情况的。既然经济不大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具备了革命形势的情况下有可能夺取政权,那么,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就能够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打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促使生产力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从而为实现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有陷入机会主义泥潭的危险。孟什维克的“万里长城”论和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根源,就在于混淆了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界限,把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变革的客观条件,误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客观条件,因而曲解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和条件的思想,否定了资本主义不大发达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合理性。
标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文; 恩格斯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英国政治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