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的活动”为基点,追求教法的科学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法论文,基点论文,科学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有机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之所以要研究教师的教,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归根结底是学生学的有效性;追求高效的课堂,其最终目的也是在追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高效.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营造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就是新课程改革主导理念的具体化课堂教学重建的关键,是将课堂教学从以“教的活动”为基点逐步有效地转变到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一、明确学的目标,以学定教重视学法研究 大家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定向标准,对教学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同时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在教学前明确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科学合理地分清学段目标,扎实有效地落实课时目标,使数学学科在正确把握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分清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差异,共同关注能力目标的有效实施.我们以“认识四边形”的教学为例,它的基础性目标应该为“直观感知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分四边形”,而它的发展性目标是“能按一定的标准将不同的四边形分类”,“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思维活动,有效地训练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空间想象、有序思考等学习能力”.但是,要有效地达成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学情,分析掌握学生的前认知水平,才能“以学定教”研究学法,预设既符合学科特点,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教学过程.通过前测,我们已经了解到在新授“认识四边形”知识前,能画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学生人数都能达到95%以上,但大多数学生能画出的分别是锐角三角形和长方形;学生在比较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大约有80%的学生都是从“角”的方面来说明.由此可以看出,“角”给学生的是一个强信号.我们在教学时,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对学法有效性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学习活动:一是先画后说,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四边形的特点——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这是孩子们比较容易得到的感知,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现实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基础,先让学生个性化地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四边形,然后让学生讨论“大家画的四边形是不是一样,有没有一样的地方”这样的“先学后教”,学生有话可说,不但及时地点燃了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而且也十分有效地引导学生初步概括了四边形的特点,同时也激活了学生认知行为的积极性,使学生学的态度更主动、学的过程更有序、学的效果更好!二是先判断后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概念——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学生了解事物特征和关系、形成和掌握概念的重要途径.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类和概括,不但将旧知与新知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认识到四边形中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也有对边相等的,有四条边都相等的,也有是对称图形的(这里老师应注意轴对称图形与原点对称图形的区别),还有四条边都不相等的一般四边形,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四边形的内涵,同时也更加明确了四边形的外延,多角度、个性化地完成了认识四边形的任务,把原来认识的一些特殊四边形也比较自然地纳入到四边形的知识系统之中,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了四边形的本质特征.三是有序思考,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从学情分析来看,让学生去找到几个四边形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学生一个不漏地找全,或者自觉地进行有序分类计数.教学时,通过先让学生无序地找,发现问题——乱,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有序”的欲望,到后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分类统计,不但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而且通过让学生经历由“散乱”到“有序”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得到了很好的训练.随着验证结果的出现,学生主动探究的氛围也更加浓厚,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四是有效想象,重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通过让学生完成“在长方形里面画一条线段,能分成两个什么图形和这样的分法有几种”的任务,不但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想象的兴趣,而且又能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还能促进同伴交流的自觉性的形成,可谓是“一举三得”. 二、重视学的过程,顺学而导关注研究教法 新课程提倡“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基本理念,其核心价值就是要重视“学的过程”的有效性.当然,我们一方面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学,怎样使数学“学导课堂”中的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学会思考、学有乐趣”——让学生尽心地“玩”,培养数学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认真地想,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让学生愉快地说,培养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主动地做,培养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十分重视教师的教,努力使数学“学导课堂”中的教师“导得有序、导得有效、导有方向、循循诱导”——教师如果从以前的课堂教学“统治者”成为现在的课堂教学“旁观者”,任凭学生无序而又低层次的“合作与探索”而不顾,甚至还不合时宜地给予肯定,就容易使学生的探索活动失去正确的方向,当然也就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没有教师适时的启发和精当的讲授,是不可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只让学生自由体验而没有教师富于开启智慧的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引导,也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品格的人才. 我们仍以“认识四边形”的教学为例,要求学生找出下图中的所有四边形.开始时,学生虽然兴致很高,但由于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标准进行图形计数,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果.这正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最佳时机.以“学习活动”为基础,追求教学方法的科学性_数学论文
以“学习活动”为基础,追求教学方法的科学性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