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庄规划建设对促进村庄建设和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村庄规划建设时应考虑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乡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应把握的几个方面和具体做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村庄;规划建设;问题
1现阶段乡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乡村规划简单理解为新农村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
目前大多数村庄规划只注重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的改变,甚至有规划者简单的认为村庄规划就是在村庄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出道路系统,做好集中居民点规划,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而忽略了村庄的发展源动力——产业。据调查分析,我国乡村“空心化”的原因之一就是资源配置不均衡。由于缺少产业支撑,调查显示,32.9%的新型社区居民未就业,该比例明显高于镇区居民和农村散居居民。另外,产业、教育、医疗等资源过度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地区保障条件落后,致使农民为了子女的教育长期租住在县城、大城市,造成人户分离。
1.2忽视了乡村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的延续
目前规划编制队伍在知识背景、实践等方面对乡村规划涉足较少,不少规划编制急功近利,对农民现实意愿考虑较少,使得规划缺乏针对性和现实基础。城乡发展在功能上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然而不少城乡统筹规划往往忽视了这种功能的差异性,忽视了农村的价值,在农村的发展建设中直接照搬城市模式,使农村失去了地域特色。乡村规划简单复制城市景观,不顾农民的故土情节和居住习惯,大拆大建,简单复制城市小区,致使有价值的传统村庄街道空间、自然景观和优秀的建筑得不到保护,大量特色农村聚落和乡村特有文化逐渐消失。
1.3村民公众缺乏参与意识
村庄规划的本质是指导和规范村庄综合发展的一项“乡规民约”。既然是民约就应该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主主要体现为“群众参与”,这是一种不完整的民主手段,同时,规划部门“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也惯性地影响了村民公众参与意识。此外,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需要更为通俗的表达方式,但村庄规划的公众参与无论是在参与方式还是参与内容上,都对参与人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门槛,即使村民具有相当的公众参与意识,也很难跨过现状普遍形式的公众参与技术门槛。
2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应把握的几个方面和具体做法探讨
2.1构建新时期村庄规划控制体系
制定村庄规划编制办法,明确村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村庄规划的范围和期限、村庄规划的编制内容要求,规划成果格式、内容及深度要求,并明确审批程序,包括村庄规划的公示程序,这是规划公开、透明法制化的完善。制定村庄用地分类标准,分大类、中类、小类进行用地规划,按建设时序分别进行用地类别划分,比如在村庄近期建设规划图纸中就应将用地分类明确到小类,有条件的地区可把近期启动的重点区域做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用产村结合的发展理念进行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
通过产村相融的乡村规划思路,引导生活生产方式同步变革,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可持续发展道路。
具体做法:配套制定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经营,促进了土地流转,加快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农作物应结合农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种植,规划应梳理田地肌理,以形成大地景观。在村庄规划布局上要结合农业产业化项目、地形条件,采取小规模、组团式、可生长的布局模式。通过土地整理、拆院并院、节约土地、置换住房,引进社会资金对村庄内的农民居住环境进行改善,使一些居民集中居住,既节约土地,也能形成传统的乡村田园风光。节约出来的土地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农业产业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农民本地就业。在村庄规划建筑设计上考虑功能的复合和空间的弹性,预留作为乡村酒店、餐饮等多种功能的可能性,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有利条件。
2.3规划尊重自然,延续文化,突出本土乡村特色
要保护好现有的自然环境,历史建筑及历史标志性环境要素,如街巷空间、古树、水塘、林盘等物质要素,新建的院落和建筑应延续当地乡村文化氛围,体现本土特色。
具体做法:规划布局上,宜采用改旧、建新相结合,村庄建设可采用改造提升、旧村整治、特色保护多种模式。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要在不破坏现在院落空间、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改造院落,新改造的院落要延续传统院落的文化精神,尊重院落自然生长规律;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村庄,先期可对传统院落进行先净化环境,院落空间内的垃圾脏污清理,沟渠治理,再通过对院落周边道路整修,入口节点打造、栽种乡土树种,提升美化院落景观和环境质量,后期通过环境改善和现有资源积极发展产业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对于有历史保留价值的村落,要强调保护其院落文化,仅对院落进行维护修缮,周边新建的新农村社区要注重与历史院落建筑文化和景观上的协调呼应。
2.4加强乡村规划的公众参与,更要充分做好农民意愿调查
通过规范和规定相关法律规范和村集体规章制度作为程序性困境的突破,通过规划师的努力将规划成果转换为通俗易懂的公众参与文件,使普通村民都能看懂。
具体做法:首先,在规划调研阶段,广泛收集各群体的意见,包括镇人民政府各部门的管理意图,村两委会对村庄发展思路,村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希望发展的方向。然后,在规划编制阶段村庄规划方案报审之前征询村两委会的意见和征询村民意见,可多次询问沟通,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方式,由规划师系统讲解村庄规划,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充分引导和发挥村民的积极性,让他们认真思考村庄规划及建设管理,开展辩论,规划师由此得出方案的利与弊。最后,在规划审批阶段,做好批前公示和批后公布,将主要图纸、指标等规划方案的主题内容制作成公示版,在村委会公布栏公示,并设置意见箱收集村民对规划方案的意见。
结语
村庄建设是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村镇规划建设不只能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能促进地区社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因此,村庄建设规划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彭飞.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的功能定位与设计原则[J].现代农业科技,2017,(10):295-296.
[2]赵思文,吴晓华.基于山地旅游的村庄人居环境改善建设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09):1442-1447.
论文作者:黎士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村庄论文; 乡村论文; 院落论文; 村民论文; 规划建设论文; 土地论文; 农村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