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统一联盟的“摇篮”格但斯克造船厂宣布破产_企业工会论文

波兰统一联盟的“摇篮”格但斯克造船厂宣布破产_企业工会论文

波兰团结工会的“摇篮”格但斯克造船厂宣布破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兰论文,造船厂论文,摇篮论文,斯克论文,工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格但斯克造船厂是80年代初团结工会的诞生地,被称为“团结工会的摇篮”。今年3月15日, 格但斯克造船厂最主要的债权人——波兰商业银行以该厂无法偿还债务为由,决定向法院递交造船厂破产的申请。6月8日格但斯克造船厂股东大会以79%比21%的表决结果宣布该厂破产。围绕着格厂破产与反破产的问题, 波左派与右派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一、格但斯克造船厂的麻烦

格但斯克造船厂始建于1945年,1967年4 月被命名为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是波兰最大的造船企业,原有职工1.6万人。1974 年经过扩建,成为当时波第一家拥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造船厂。截至1975年,该厂共建造各种类型的货船、军舰704艘,总吨位达380万吨。

1980年8月16日,格厂1.6万多名工人率先举行了罢工并走上街头进行了声势浩大震憾全波的游行示威,反对波兰政府从7月1日起提高肉类价格40—60%的决定。不久,成立了以格但斯克造船厂罢工委员会为主体的厂际罢工委员会。随后全国性反对派工会组织——波兰团结工会在该厂宣告成立。该厂电工瓦文萨当选为主要领导人。从此,一场反对波兰社会主义制度的烽火在这里燃起。

随着时局的发展,在格但斯克造船厂的推动下,格但斯克地区罢工浪潮进一步扩大并迅速波及整个沿海地区乃至整个波兰。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巴比乌赫总理为首的6 位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下台和政府改组并未填满反对派的欲望。他们在“要社会主义,不要对社会主义的歪曲”的幌子下阴谋推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

翌年,面对团结工会准备夺权和苏联出兵干涉的实际危险,波兰最高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于12月13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战时状态”(即军管),格但斯克造船厂成了当局严加看管的地方。

“圆桌会议”后,格厂团结工会依然热衷于从事政治斗争,不断向当局施加压力迫使政府按他们的主张办。他们支持右派将共产党人全部“流放到西伯利亚”的“非共化”主张;要求议会在国务法庭起诉前政府总理拉科夫斯基,追究他在任期间作出撤消格厂决定的宪法责任;谴责奥尔谢夫斯基政府涨价的决定;支持教会竭力主张的反堕胎法,要求议会通过教会主张的政教“契约”。此外,1995年末,他们在所谓“奥莱克西间谍案”中也有“上乘表演”,支持在波有相当影响力的右翼周刊《直言》的主张,该刊物抛出了要抓包括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社民党副主席米莱尔在内的一批所谓“俄罗斯特务”的文章,从而把这一政治大围剿推向了高潮。

同时,格厂成为右翼各派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场所。1989年6月后,右派上台,团结工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领导人离开格但斯克到华沙执掌政权。1990年末,为防止总统大权旁落,瓦文萨亲手发动了“上层战争”。在团结工会基础上分裂出来的一些主要政党及其领导人由于权力分配不均而发生内讧,相互间矛盾重重。各方不惜“兵戎相见”。为了寻找到政治上的支持,瓦文萨、马佐维耶茨基、奥尔谢夫斯基等各派领导人屡次深入格厂挖掘自己的“根”。1994年总统大选前一年,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平息右翼各派间的内部斗争,建立反共统一战线,遏制左派上台,瓦文萨多次亲临该厂做团结工会的工作,为自己的“御林军”——格厂“输血”打气。各派领导人也纷纷向格厂“许愿”、“发誓”。

二、企业生产连年滑坡

80年代该厂生产大幅度滑坡,一再完不成定货任务,企业连年亏损。国家不得不年年增加补贴以养活该厂职工。1988年,在以“三自”方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自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方针指导下,当时的总理拉科夫斯基以该厂连年亏损、经济效益不好为由宣布“撤销”该厂,导致职工掀起大规模抗议活动,并诱发了全国性反政府行动。这样,“撤销”的决定也被撤销。

1989年政权易手后,格厂的经济效益仍然不好,连职工工资也发不出。团结工会几届政府都想按照市场经济机制实行私有化或拍卖该厂,但因该厂地位特殊,极容易被“政治化”,一直拖着不动。

为了扭转该厂亏损局面,1992年政府决定对其进行结构改革。为此成产了格但斯克造船厂股份公司(国库占60%,职工占40%),并裁减职工8500名。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格厂不但未能扭亏为盈,经营状况反而更加恶化。1994年总统大选前一年,瓦文萨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遏制左派上台,不惜冒违反波《国营企业私有化法》的危险,曾动用总统特别基金为格厂“输血”。但是,这只是应急性措施,没有也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该厂1995年一年的亏损额就高达1.15亿兹罗提。迄今为止该厂共欠债达5亿兹罗提(约合1.31亿美元)。今年以来, 由于长期拖欠电费和电讯费,发电厂只供给1/3的电力, 电讯局也切断了该厂的大部分电话线路,合作伙伴也停止了原料供应,使格厂的生产处于瘫痪状态。职工工资长期拖欠,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三、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格但斯克造船厂是波多年来政治生活的“晴雨表”,也是经济改革的一大难题。那么该厂为何会陷入如此困境?

(一)劳动生产力低下,企业进入死胡同。该厂是典型的国家大型企业,一直依赖国家财政,企业缺乏活力。80年代成了团结工会的大本营后,职工热衷于搞政治斗争,生产成了可有可无的次要工作。制度剧变后,该厂以推翻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功臣自居,要求国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和待遇。厂团结工会左右了经理部和职工委员会。使之热衷于搞政治斗争,造成格厂人浮于事,劳动生产率低下。据统计,该厂职工人均生产率指数只相当于西欧造船厂的1/3、日本同类厂家的 1/7。由于拖延合同完成期限,每项合同平均拖延半年之久,每艘船每天必须支付1—1.5万美元的罚金。 结果是该厂每次交付一艘船不但不能获得盈利,相反要亏损500万美元。因此,船造得越多,亏损越严重。

(二)政府采取“绕着走”的政策,回避矛盾。1989年以来的历届政府,不管是团结工会政府,还是后来的中左派政府,对格但斯克造船厂的严重问题都一清二楚,而且都提出过整顿方案,但没有一届政府能够予以实施。原因是处理该厂问题极易引发政治事件。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各届政府或是“绕着走”,或是因找不到合适时机有意回避矛盾,企图把问题留给后人去解决,使该厂问题久拖未决,积重难返。

(三)企业领导决策错误。1990-1993年间,该厂签订了许多不合理的合同,给企业带来1.6亿兹罗提的巨额亏损。与此同时, 格厂没有尽早与债权人签署结算债务的协议,使债权人不断上门逼债。

(四)波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和近年来兹罗提坚挺,使船舶出口不但无利可图,而且出口越多,亏损越严重。去年钢材、铜材及其他原材料的价格涨幅较大,致使造船业行业的处境极为不利。此外,该厂未能建立有效机制以适应摇摆不定的波兰汇率政策,也是造成严重亏损重要原因。有些政治家已经认识到,这个全国最大的造船企业的例子说明,修改兹罗提的汇率是国家金融政策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四、围绕格但斯克造船厂展开的斗争

格但斯克造船厂的问题不仅仅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它也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随着波政局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左派的变化后,格但斯克造船厂的问题也全部暴露出来。今年年初,现政府认为这个问题不能再拖,决心尽快解决。为此,政府所有制改造部制定了下列方针:

(一)所有制改造部已经内部决定,准备宣布该厂破产,向国内外公开拍卖,以抵偿其所有债务;但是否破产,须征得该厂职工代表大会同意。

(二)为该厂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据称,有三家对购买格但斯克造船厂感兴趣的投资商。一家由国内若干大公司组成的集团公司,两家外国公司,其一是韩国的大宇集团,其二是挪威代理公司组成的控股公司。

格厂职工和董事会坚决反对破产。厂方强调,该厂严重亏损局面是政府汇率政策造成的,政府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并提供改革资金3.3-3.5亿兹罗提,并为该厂发放1998年基本建设贷款7500-8000 万兹罗提。

政府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格但斯克造船厂濒临破产的根本原因是“拖延改革时机”所造成的,主要责任在厂方本身,政府强调,该厂只是在私有化进程中需要改革的亏损企业之一,政府不会给予特殊照顾,无论如何,必须对该厂施行大手术,进行深入的体制改革,再裁减2500名职工,同时将原有的6个船台减少为2个,工厂生产面积将缩小50%,多余的场地将用来出租。

针对政府的强硬态度,该厂董事长高鲁赫致函齐莫舍维奇总理威胁说:格但斯克造船厂的破产必将造成“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后果”。3月29日,总理召集所有制改造部长、工商部长、 对外经济与合作部长、财政部负责人、格厂董事会负责人以及商业银行代表,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后,政府发表的公报称,“必须依照经济规律”解决该厂的问题,政府不会采用任何形式的补贴和施行国家资本再投入的方式。该厂应立即与船东和债权人进行谈判。如果这一建议能够被接受的话,政府将考虑动用政府储备基金支付船厂职工工资。5月8日,格厂强行要求政府立即拨给800万兹罗提的工资款。对此, 政府发表声明指出,因厂方不履行既定条件,政府拒绝拨出工资款。所有制改造部长卡奇马莱克明确表示,该企业已经患了“不治之症”,“宣布该厂倒闭已不可避免”。科沃德科副总理顾问组长哈乌斯内尔说,格但斯克造船厂要么成为政治“博物馆”,要么在倒闭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企业,没有别的出路。

5月10日,该厂团结工会组织4000多名工人上街示威,向政府施压,要求政府补发工资和保障工作。厂团结工会主席博罗夫恰克指责政府“言而无信”,攻击政府拒绝拨出工资款的决定是“一起严重的政治挑衅事件”。他表示,如果政府不答应他们的条件,将封锁格但斯克市的交通,把巨大的船体横放在有轨电车和火车的铁轨上。他威胁说:如有必要,我们将“重演”1980年事件。

5月12日,政府发表声明指出,施加任何压力,包括罢工, 都只能造成投资者的远去,也无助于国家对该厂的“帮助”。齐莫舍维奇总理发表讲话说:“十几年来格但斯克造船厂一直被人们当作是从事政治斗争的场所,而不是进行有效劳动和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地方。”5月13日,政府再次发表声明指出,既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经济理由来让所有的纳税人为一个经营不善的企业背“包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是亏损企业的“救济所”。

在格但斯克造船厂是否倒闭问题上,前总统瓦文萨称,政府的行为是“挑衅”,目的是为了“毁灭团结工会的摇篮”。然而,执政的中左派政府强调的是经济原因。看来,在目前状况下,右翼势力要想把该厂问题再度“政治化”,已没有多少说服力。

5月底为稳定国内局势,平息团结工会的抗议浪潮, 争取格厂广大工人的支持,政府决定从职工福利基金中拨出510万兹罗提(约合120万美元)作为两年期无息贷款用于支付工资,与此同时,该厂领导前往华沙同所有制改造部长卡齐马莱克会谈,向其提出了同意宣布该厂破产的决定,条件是宣布破产前把该厂的一半固定资产作价成立新的造船股份公司。该厂董事会承担原来已经签订的合同。如果这个建议能够通过,那么到1997年该厂有可能扭亏为盈。对此,卡齐马莱克没有完全答应。6月8日格厂召开全体股东会议,决定宣布格厂破产。

政府决定在目前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原因大致有二:

1.齐莫舍维奇担任总理后,政局相对比较稳定,左派地位比较稳固。因此,政府认为,应当趁此良机,痛下决心,即使遭到某种抵制,也要一劳永逸地卸下这个“包袱”,为推进国营大企业的私有化工作创造一个典型,以突破企业改革进展缓慢的僵局。

2.明年春天波将举行议会大选,左派有必要进一步树立改革形象和决心,从政治、经济、社会心理上给右派以更加沉重的打击,为争取明年议会大选的胜利奠定基础。

然而,政府宣布格但斯克造船厂“破产”的决定也冒了一定的风险。例如,格但斯克造船厂的破产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成为右翼各派结成统一战统的催化剂,使目前处于一盘散沙的右翼势力重新成为可以左派势力抗衡的力量,使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右翼势力的变化。

标签:;  ;  

波兰统一联盟的“摇篮”格但斯克造船厂宣布破产_企业工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