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审计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实行报送审计的主要做法
(一)科学合理地确定报送项目。报送审计实质就是将查账阶段的工作由被审计单位转到审计机关进行。这个阶段约占整个审计时间的三分之二。通过对所有审计对象和审计工作全面的分析,我们确定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大的企业审计和领导交办事项审计之外,行政事业审计、一般的企业审计及固定资产审计一律变就地审计为报送审计。因为这些审计项目或审计对象一是会计资料不太多,二是单位规模不太大,三是地点大多数都在县城内,实施就地审计的必要性小。
(二)从实际出发,完善保障措施。一是强化审前调查。在审计准备阶段,要切实做好审前调查和有关档案资料的查阅,从而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二是坚持实行“双向承诺制”。由被审计单位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承诺,并且单位领导要签字盖章;审计组要对审计质量和纪律做出承诺,保证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审计“双向承诺制”的实行,不仅拉近了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距离,消除了被审计单位的戒心,而且左社会上造成了很好的影响。三是开好审前座谈会。讲明要求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间的配合事宜,如在审计中发现有关疑点需要调查或现场清点、勘察的。此外,在座谈会结束后,当即做好会计资料的移交工作,并对现金库进行清点。四是强化复核工作。我们建立了《审计工作执法责任制度》,特别要求审计组长、业务科室负责人、办公室复核人员、主管副局长要对审计资料及审计程序严格按照职责权限进行复核,确保审计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用法适合,定性准确,处理恰当。
二、实行报送审计取得的成效
(一)机关作风纪律大为好转。开始实行报送审计时,由于改变了长期就地审计形成的模式,在被审计单位舒适、自由惯了的工作定式没有了,一些审计人员不习惯在局机关集体办公,迟到早退的现象经常发生。针对这一情况,局领导一方面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宣传实行报送审计的好处,组织大家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的创先争优活动;一方面从自身作起,坚持每天提前十几分钟到办公室。领导的表率作用就像一道无声的命令,打那以后,局里很少发生迟到早退现象,早上班,晚下班,加班加点蔚然成风。在县上组织的几次纪律作风检查中,我局以过硬的作风纪律而受到了赞扬。县领导称赞说:审计局的作风纪律明显好转了,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形象树立起来了。今年在全县98个党政机关开展的“创佳评差”活动中,我局名列前十名之中。
(二)减轻了被审计单位的负担,加强了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实行报送审计以前,被审计单位既要腾出办公室供审计人员使用,又要安排专门人员接待应酬。有的单位因办公条件紧张,为了表示重视审计,就在招待所或者宾馆饭店包下房子接待审计。招待茶、招待烟、招待饭自然也随之而来。尽管审计人员一再强调不能违反审计纪律,表示谢绝,但盛情难却,只好客随主便。实行报送审计以后,上述现象再未发生。县上一位主要领导听了我们的汇报后说:县审计局不仅在廉政建设方面带了好头,而且为县上节约了大量资金。的确如此,报送审计实行后,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正常关系建立起来,从机制上和源头上预防了腐败,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真正地形成了。
(三)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实行报送审计后,由于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集中在审计机关,原来就地审计时在被审计单位遇到的各种应酬和干扰随之减少了,审计人员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审计,工作拖拉、效率低下的现象再也没有了。此外,原来就地审计时,只能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审,而实行报送审计后,一个科室三个人还可以同时对两三个单位实施审计,审计效率大大地提高了。据统计,原来就地审计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报送审计就可在半个月内完成;原来每年的审计项目任务都是在年底才完成,现在都是提前一个多月就完成了,而且审计资料全部归了档。这样一来,审计机关就可以集中时间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总结工作,做好明年的工作计划。
(四)审计质量提高了,审计决定落实也容易了。在以往的就地审计中,审计人员接受吃请的现象经常发生。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局上曾经出现过个别审计人员隐瞒查出被审计单位的违纪问题的现象,在处理时,被审计单位总是以种种理由要求从宽处理,个别审计人员也帮着他们说情,致使审计决定迟迟落实不了。审计决定落实难,成了审计机关多年来的头疼和棘手的问题。实行报送审计后,由于审计人员在一块工作,很好地解决了审计过程中审计情况在审计机关内部的公开化和对被审计单位的保密问题,被审计单位也很难在个别审计人员身上打主意、钻空子,审计人员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吃请和礼品现象基本不发生了,这样不但审计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审计决定基本都得到落实。